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课堂教学让课本"言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让课本成为课堂对话中一个看不见但却听得见的参与者;二是师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和评论课本,从而建构和生成师生自身存在的意义.文章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了课本如何通过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转换在"言说"学科内容的主题模式中建构师生个体的意义,最后揭示了课本"言说"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生成意义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学对话的方式之一。教学对话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建构"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的载体实现教学主体间、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教学主体自我对话,追求知识共享、理解双向和  相似文献   

3.
对话道德教育模式凸显了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德性自主建构,使得师生在对话交往中理解道德意义、关注价值生成、敞亮个体道德视界以实现精神共享。对话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为道德宽容、价值多元;倾听理解、自主建构;师生平等、价值共享。它的一般过程可分为话题生成、对话交往、价值理解、精神共享四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自由的道德氛围和价值空间,运用情感共鸣等策略,引导有效和谐的对话,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我—你”关系,是一种“共享”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育即对话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教育即对话"倡导把现行教育中束缚学生的传统教育范式转换为教育对话范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对话范式。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理解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以成见为基础、以解释学循环为过程、以问答逻辑为方式、以视野融合为本质的一种意义重构活动,具有主体间性、生成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等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生为本,体现主体地位;积极对话,实现教学相长;开放思想,达到动态生成;回归生活,彰显生命意识"等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理解,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理解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以成见为基础、以解释学循环为过程、以问答逻辑为方式、以视野融合为本质的一种意义重构活动,具有主体间性、生成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等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生为本,体现主体地位;积极对话,实现教学相长;开放思想,达到动态生成;回归生活,彰显生命意识"等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理解,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8.
"对话中心课程"的是基于课程话语多元性的现实要求,对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关注以及知识观的变化而提出的."对话中心课程"建构的依据:课程话语多元性需要理解与对话,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需要对话机制的课程,知识观的改变诱发复杂的对话实践.追求课程编制过程的对话精神,实现课程目标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把握课程实施的建构取向...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是当今教育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方向,其理念很好地吻合了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然而当前对话教学注重形式而忽视其内在价值。指向实践活动、意义建构与人的生成的深度对话是对当前对话教学的超越,深度对话以人、事、物为出发点,以课堂、实践与反思为对话场域,实现学生的理解、运用与体验。深度对话的教学超越了纯粹的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深度与高度。  相似文献   

10.
交往学习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学习是指学习者以他人为对象并以与他人的对话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类型。交往学习是有别于知识学习和操作学习的一种独立类型的学习。其机制在于双方的对话和互动对交往主体建构、理解和生成意义的影响。交往学习具有促进个体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素质的形成以及丰富人的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