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语文教学要重视"乐学"教学,构建"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诵读,使学生乐读乐背;善于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抓住典型的人物形象,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使学生乐于感受生活;善于调动联想比较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善于引导,让学生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3.
冷频 《考试周刊》2010,(55):76-76
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五要素:一是组织教学要有严谨性;二是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三是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四是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五是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新课程发展的内涵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统一整合、和谐.有效的特征是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学得好.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做学习的主人,动手动脑,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生成者.一、提倡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我认为,更  相似文献   

5.
苏宗混 《亚太教育》2021,(1):114-115
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进而形成能力;巧妙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问题成为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知识网络建构,形成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要真正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既需要从大处着眼,关注课堂教学的整体布局;又要从小处入手,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因素.课堂的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与把握,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由此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策略:在导入环节,从"回避问题"经过梳理转为"理答和分析";在学习方式上使学生由"操作工"成为"探究者";在数学训练中由"封闭题"走向"开放题";最后在课堂生成时把"学习错误"转为"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师生互动,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笔者作了如下探索:一、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l.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主导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入手,研究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师明确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孙慧君 《考试周刊》2013,(80):26-26
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文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优化问题设计,从而提高问题质量.其次要做到善于抓住提问时机,启发学生思维,再次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提问对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问题设计得到优化,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艾绍刚 《考试周刊》2014,(30):130-131
<正>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人文精神、情感理念恰到好处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逐一牢固掌握知识,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美好。要想实现这一美好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1.教师要活用教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只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想要教好课,使学生受益匪浅,还得教师善于运用教材。"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11.
殷勤泰 《考试周刊》2014,(27):47-47
<正>"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或是某门学科产生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始。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和理解特色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群体中,存在价值。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主动参与、自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进行职业活动的一种方式。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天都要走进课堂,每天都要传授学生新的知识,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无数次地进行对话。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众多教学细节组成的,课堂教学的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备内容,只有善于运用独特的教学机制来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只有使细节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亮点,才能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按照备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学生缺少升学考试的压力,也不必在乎教学内容和教师感受,在课堂上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整个课堂教学在教学双方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推动下,显得既格格不入又“水乳交融”.这种教学错位的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破解.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中职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使他们能够真正融入进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加有意义.如何通过巧妙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先导,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教学相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教师必须彻底废弃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诱导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进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革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  相似文献   

16.
亓红梅 《中国教师》2013,(Z1):234-234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激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高效策略,主要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主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转变教师角色1.由控制者转向"平等首席"。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控制者角色,使之成为"平等首席",即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间,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学生当中,参与谈论,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2.由"授业者"转向参与者。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往往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拓学生思维,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发展。为此,教师要运用教学艺术,去践行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切实抓好备课,巧妙设计教学语境,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可以说,构建有效的课堂活动成了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何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探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充分利用即时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善于创造时机,帮助学生重拾音乐学习的信心,并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量。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解并科学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调节教学行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即时评价是用得最多、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方式之一。即时评价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  相似文献   

20.
夏永立 《辽宁教育》2013,(11):61-62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是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课堂有汩汩而来的“源头活水”,就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对教学持开放的态度,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然而,长期以来,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只是“孤军作战”“纸上谈兵”,并无多大的实际效果。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发挥其功效,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和同事“抛绣球”,莫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单相思”,要让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同事“两情相悦”,才会有“美满的姻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