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体验为课程的基本方式。从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现状分析出发,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种不同课型的有效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真正有效,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辉  徐红 《今日教育》2004,(5):13-14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门新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打破学科的森严壁垒,推动课程综合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现成的教材,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它是一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习、会创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现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任本雄 《新教师》2020,(3):73-74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重视每一名学生的兴趣,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顺着常态化发展之路实施,相关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策略。一、基于常态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原则(一)常规化原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必须要形成一套常态化、规范化的制度,不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视为束之高阁的摆设,也不能朝令夕改、没有规划性地进行。只有秉持这个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持久实施下去,并且发挥重要的素质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闫春红 《辽宁教育》2011,(10):14-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构成学校宏观课程体系的两大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活动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亲身参与获得直接知识和经验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和谐轻松的氛围、指导学生的实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 ,并与传统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为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提供了可能 ,为课程个性化奠定了综合知识基础 ,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设立的 ,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综合实践活动既重视丰富学生的知识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强调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 ,进而…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的课程形态,其独特的价值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价值已经日趋凸显.要想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加深入,更具有实效性,就要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活”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沈秋艳 《成才之路》2010,(17):12-1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教育观念不强、资源不足、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10.
任峰 《考试周刊》2013,(20):164-165
<正>综合实践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要求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要特别重视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真正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相似文献   

11.
王华 《甘肃教育》2014,(8):66-6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把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既丰富了课程类型,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更有利于打破以往学校苦抓、教师苦干、学生苦学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谢莉 《时代教育》2009,(9):194-194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为学生搭建好以下平台,才能较好实现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直接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给学生创造实践、体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探究、享受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重要教改举措。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在师范院校创办“科技教育”专业是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合格师资的重要途径 ,并对“科技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陈美英 《教师》2014,(26):76-7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目前该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在活动过程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引领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从而感受到学习快乐。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相似文献   

17.
刘兴才 《中国德育》2007,2(11):32-33,55
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在现实中,由于学校担心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以真正落实。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突破安全“瓶颈”,必须高度认识课程开设意义,建立健全安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应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会学习、会创造",学以致用。一、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能够主动提出问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要选择好可操作的、适合学情的活动内容以及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将会落空。  相似文献   

20.
徐颖 《黑河教育》2013,(10):65-65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的科技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长科学意识的课程。在综合实践课中,学生以个人、小组、集体的形式开展论文、制作、科学实践、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信息传播以及发明创造活动,培养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