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是法院、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合法的民事权利和利益而进行的全部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事诉讼和民事仲裁成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最常用的手段.民事诉讼是一种司法制度,而仲裁是一种准司法制度,具有民间性;如何正确区分两者的种种区别和联系,是发挥诉讼与仲裁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制度,具有减少矛盾判决,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也属于民事诉讼,理应允许反诉的适用。然而,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程序内容、诉讼观念、程序运作以及诉讼法律关系方面与纯粹的民事诉讼不同,允许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起反诉会造成扰乱私法秩序、不利于被告人利益的保护以及拖延诉讼等不利后果,因此反诉不宜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  相似文献   

4.
“无讼”“和为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历史传统,儒、道、法三家都主张无讼思想。然而目前社会纠纷的解决仍然依赖于诉讼,纠纷解决形式单一、效率低下。知识产权纠纷因其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的特点在实务处理中更加棘手。知识产权的技术性、专业性、保密性以及技术周期短等特点使诉讼解决纠纷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知识产权诉讼往往耗时长,代价高而效率低。 ADR(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包括调解、协商、谈判等方式,它能够弥补诉讼成本高、效率低的缺陷。在我国普通民事纠纷中,以调解为代表的ADR机制已被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民事诉讼的效率,减轻了司法系统的负担。在知识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纠纷与日俱增。知识产权案件因其专业性强,技术程度要求高使得其面临诉讼周期长、费用高的弊病,将ADR引入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领域已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近年来在世界司法程序中可迅速有效解决纠纷,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节约司法资源缓解诉讼延迟的一种新方法.我国在相应的立法上没有完善的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制度,本文基于我国的现状,对多元化解决民事纠纷机制作出分析以及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更好的完善作出奉献.  相似文献   

6.
武文举 《河南教育》2008,(9):102-103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我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机制,它体现了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对于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有着其他诉讼机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由于其在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司法环境的不容乐观,使得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率并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研究,在立法上不断完善,促使该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的呼声。本文在考量我国当前民事诉讼立法现状的基础之上理性分析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必要性,并建议赋予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地位。  相似文献   

8.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我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群体诉讼机制,它体现了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对于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有着其他诉讼机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缺陷,以及司法环境不容乐观,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率并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改善目前的司法环境,促使该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论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极低的成因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率极低这一现象对司法实务界的困扰由来已久,同时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立法的缺失、司法实践中对证人权益保护不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应该从完善相关立法、健全证人权益保护机制和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等三个方面来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事纠纷发生后,解决正当当事人间的问题才是最有意义的.当事人正当,是我国民事诉讼中诉讼成立的要件.基于此,把我国现行立法规定作为切入点,分析正当当事人含义,探讨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等各类型诉讼中正当当事人的确定,同时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对常见乱列被告现象作出司法解释,详细总结当前司法实践中正当当事人的确定规则及存在的矛盾,为解决正当当事人判定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法院调解制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颇多争议,如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与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之间,尚存在诸多冲突之处,特别是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与公平正义及效率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在现行"嵌入式"的法院调解制度与民事诉讼法的程序不可逆性之间的冲突,与诉讼公平性及可靠性之间的冲突,以及与诉讼的隐形成本之间的冲突。只有真正从制度改造入手,才能真正保证法院调解制度的合规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相关发达国家日趋强化环境侵权受害人的权益救济。在我国尚未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背景下,应当赋予受害人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受害人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可以达到传统民事诉讼所不能及的功效,有利于促使环境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和加强环境监管,从而达到既保护受害人个体的利益又保护社会的环境公共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已久,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也很多,如两种诉讼途径导致的不公正,适用法律的冲突等。从这一制度性质和立法宗旨等方面看,需要改革我国现行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分离,才能更好保护被害者的利益,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审限制度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效率地促使法官及时化解纠纷的能力绽放着其独特的魅力。但因其主观上的可塑性以及当事人主义诉讼体制下的程序保障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民事审限制度加以重塑:一方面从审限制度本身的弊端出发,另一方面结合实践中审限制度的具体操作情况,以程序保障为核心,建构一套完善的审限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刘璐 《天中学刊》2014,(3):52-57
在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单一适用诉讼程序,采用诉讼法理,已经难以满足实现实体法的权利和使纠纷获得妥当解决的需求。诉讼案件的非讼化审理,即法院适用非讼程序或采用非讼法理审理诉讼案件,从目前审判实践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看,它已经成为得到合目的性、妥当性判决的必要途径。在中国本土语境下,实现诉讼案件的非讼审理,仍存在一些障碍和困惑,针对非讼程序的具体适用范围.非讼审理过程中法定听审权的保障以及非讼审理中法官裁量权的扩张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索。2012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项,给了我们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程序公正越来越被强调,民事诉讼程序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在这些程序制度的建设中,审前程序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在此方面,美国民事诉讼的审前程序更是被各国所借鉴。其诉答程序、证据开示程序、审前会议制度等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在行政诉讼理论与实务中受到极大的关注,通过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辩证分析发现,无论是从从维护司法权威,依法行政还是从及时化解行政纠纷的角度出发,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都应当作为一种制度加以构建并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法理集中体现为礼法精神,这是与西方法理的一大感象区别。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诸法合体,刑民不分,以刑为主。民事法律制度落后,官方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不发达。民事矛盾的大量存在为民间纠纷自生自长的解决方式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中国人善于化干戈为玉帛的处事方式使调解在中国民事纠纷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形成了调解法理。调解法理集中体现为礼法精神,调解将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所追求的效果是息讼,以至无讼,这正反映了中国的礼法精神。调解与中庸之道切近,包容精神相通,调解的核心内涵与中国传统法理的价值追求相切合。  相似文献   

19.
公安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制度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可以从正当性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由于其具有客观上的合理性,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与认同。派出所参与民事纠纷调解备受争议,但其在实现纠纷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其合法性与相关主体的认同出发,寻找公安派出所民事纠纷调解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是否科学的重要尺度之一。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效率要求民事诉讼过程具有经济合理性。提高民事诉讼的效率,就是要科学地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和合理地设计诉讼程序。最后,本文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应当加以设置或完善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