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原有计划”,精选有思维含量的错误,通过变式练习提升知识迁移能力,训练学生纠错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纠错,让纠错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为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学生在解题中可能会犯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这些恰恰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结合波利亚的解题理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错解加以分析并纠正:第一,在纠错中弄清问题,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意识;第二,在纠错中拟定计划,促使学生增强解题策略意识;第三,在纠错中回顾,促使学生优化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数学时要重视解题后的反思,特别是做错过的题目,更值得认真反思.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并以此为载体促进学生进行解题反思,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纠错本中对曾经的错误进行反思,有助于将他人的解题经验和方法内化,不断积累,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对待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在将错误指出后进行课堂集中讲解,或者直接让学生抄下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机械地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错误改正,无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重复犯错的可能性很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越来越重要。主要就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途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纠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往往是教师讲解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因为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没有使学生积极参与找错和纠错,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我尝试上了一节纠错课.  相似文献   

6.
错因何在     
虽然谁也不愿在解题中发生错误,但解题出错在所难免,因此纠错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学生解题出错时,教师应该尽可能挖掘学生错解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从误区走出来,同时着力研究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解题步骤的错误选择、解题思路的不合理以及解题时的马虎大意导致错题,解题期间的错误属于学生学习现状的一种直接表现,同时也是推动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资源。对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教育发展,简要分析了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认识错误或理解错误,而每一个学生的认识错和误理解错误都促使我思考同一个问题:怎样巧用学生学习中认知上的“错误”,以纠错代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呢?我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会而出错”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纠错教学的关键是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帮助他们认清问题的内涵,分析失误的原因,最终引出合理的思路、方法,从而使学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错误,已成为广大师生的烦心事.面对这些错误(知识性错误),教师的传统做法是“授之以鱼”,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但不久便发现,学生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错误又死灰复燃.究其原因,教师在对待纠错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解题时的真实情境和失误过程,评讲缺乏针对性.因而,学生的错误出现“野火烧不尽”之势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由什么组成的?是概念?是公理、定理?是证明?……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决,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智力的特殊成就,而智力乃是人类的天赋。因此,解题可以认为是人最富有特征的活动。”数学解题是掌握数学知识和进行数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学生来说,解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把解题程序化,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如何把解题程序化?如果把解题过程理解为从拿到这道题到完全解完该题,则解题过程可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一、审题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波利亚在《怎…  相似文献   

12.
解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方法、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聚焦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以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精细化解题”的观点,强调解题时应精细化处理问题中的信息,将之与已掌握的信息联系起来,赋予这些信息意义,通过解题将这些信息添加到学生已建立的知识与方法网络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库,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解题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进行“精细化解题”,使学生认识到“精细化解题”能有效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进而将“精细化解题”内化成其数学学习的自主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驾驭知识的能力,重在塑造一种"沟通、理解、探索、创新"的教学过程.传统的"纠错教学"是用正确答案替换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质疑,而以学生自我体验错误,经过自查自纠、反思交流、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的纠错教学已呼之欲出.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尝试一种新的课堂纠错的方法,为实现高三教学的有效性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沈学明 《考试周刊》2014,(89):56-56
高一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时期,需要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多方面转化,在此时期培养纠错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加强对公式、概念、定理的应用和理解,增强归类、对比、推理等能力。现阶段学生容易在定义理解方面出现偏差导致解题出错,有时也有因为计算马虎容易产生错误。因此教师的引导纠错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部分学生因偏重直观与猜测,缺乏仔细审题的习惯和缜密思考问题的品质,致使解题过程和结果出现错误.这些错误现象可归纳为:误把形式等同于概念的内涵;忽视定理成立的条件或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对关键字、词和句的理解出现歧意;不正确的潜在假设造成的问题漏解;充分条件误用做必要条件造成逻辑性错误;忽视一般性中的特殊性;随意类比公式、法则等.为了能有针对性地改正错误,需要我们去理解错误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使学生在知错的同时能知道怎样去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16.
“模式识别”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本微课针对一道青岛市中考试题的解答,运用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让学生对这种解题策略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1)了解“模式识别”的数学解题策略在解题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设计解决方案的意识与能力,能将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数学模式相联系,让问题得到...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数学解题学习是有意义发现学习的数学解题认识观,数学的解题认知结构由解题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解题元认知结构组成,“理解题意和解题回顾”是数学解题有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确结论下的"设错"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高三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虽然解题的结论正确,但由于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或采取不正确的解题策略等原因,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危机”或“失败”,而本人却被正确结论所蒙蔽,从而丧失了纠错的机会.笔者针对这种情况,为纠正这些同学错误的解题认识以及让同学们主动建构相应  相似文献   

19.
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本是很自然的现象,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错误,纠错为什么这么难!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此现象进行了一番探究:以"错"纠错,让学生在反省中学习,促使学生在"错误"中进步,提高了数学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把数学错题订正作为教学内容的点滴尝试,意在说明高效的纠错方法是师生符合人认知规律合作的结果,是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