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的美国教师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影响其改革的传统有学术性传统,社会效能传统,发展主义传统,社会重构主义传统。介绍这些传统,对今天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上半叶以来,美国教师教育制度和理论经历了种种变化和发展,改革的提议和模式层出不穷。贯穿一个多世纪的教师教育改革,主要形成了四种彼此相关又有明显差异的传统和线路,即:学术传统、社会效率传统、发展主义传统和社会重建传统。这一分析框架能够帮助厘清那些表面上看来相似的改革所潜含的不同的假设与目的,从而明确改革者自身所认同的教师教育改革传统的定位,并为探索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传统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美国反思性教学具有学术传统、社会效能传统、发展主义传统、社会重构主义传统和发生学传统,这些传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我们目前开展的反思性教学,亦有不少有益的启示,诸如实践性反思、全程评价式反思、互动式反思、“自我反思”的反思和对重视对教师主体性的提高的思想等,都促使我们健康地大力地开展反思性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主义是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中传统的工会主义与科层主义的驳斥,荟萃着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权利与职责、理想与精神、地位与功能,表征着教师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社会对教师的高度认可。美国教师专业主义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专业主义时期"被限制的专业主义"、自主专业主义时期"被许可的专业主义"、新专业主义时期"同伴合作的专业主义"和后现代专业主义时期"多元共生的专业主义"。展望未来,以专业伦理为核心的教师专业主义将成为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流取向。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教学的五种传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反思性教学的传统有:学术传统、社会效能传统、发展主义者的传统、社会重构主义者的传统、发生学传统.这些传统侧重教师专长的不同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教师教育理念和培训模式,也导致了反思性教学的歧义丛生.分析这些传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思性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全部思想的焦点和核心。道德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突出地表现为人伦道德本位化及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主义的成因、特点及现代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加坡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运动。总体而言,新加坡教师教育改革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加坡关于“教师教育”的理解和观点具有三种范式:“技术主义”范式、“实践主义”范式和“改造主义”范式。每一种范式都包含关于教学、学会教学和教师教育的系统主张。当前,新加坡教师教育改革趋势也主要是围绕上述方向的延续和重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是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指导下传统人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的转变,这一变迁启动了中国科学教学的发展和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当代学校教育改革应植根于民族化的背景中,追求科学主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如何进行教学,常常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其问题分歧的背后,往往与教育者的哲学观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课程,与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哲学观有关;而近现代课程设置的演变与西方各种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不无关联。倡导训练心智传统核心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其思想往往来源于永恒主义或要素主义;设置适应学生经验和个性发展的现代主题课程和活动课程,其基础一般与进步主义或存在主义有关;而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公平正义,以促进社会改良的课程,往往又与社会重构主义思想有联系。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哲学思考,可以从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和价值论等方面的问题切人。  相似文献   

10.
一定的价值观念孕育于一定的历史土壤之中.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折光反映与思想标记。中、西传统价值观念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品格。总的看来,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以个人主义为基点,以幸福主义为目标,以科学主义和法治主义为调控手段。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以整体主义为基点,以禁欲主义为目标,以德性主义和人治主义为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道德传统主义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道德传统主义希望传承道德传统,并维护社会及道德秩序的稳定。其哲学基点是至善、人性阴暗和道德德性,导致它在道德教育中倡导普遍道德价值,推行干预和控制的教育策略,倡导灌输和教导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上看,王权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中国思想从其商周初创到春秋时期的诸子争鸣都具有王权主义倾向。王权主义主要体现在:君主“五独”(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观念具有普遍性和控制性;天、道、圣、王“四合一”,天、道、圣成为王的护身符和最高证明;在对君臣关系的认识上,君尊臣卑是传统思想的主流;在君主与士人、“学”的关系上,帝王控制了士人的多数和“学”的主流,也控制了社会思想文化的主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代表真、善、美的纲纽性概念都被用来神化和美化君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功能主义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传统,其发展经历了传统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三个阶段。新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取向,通过对传统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继承,为社会学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阈和分析方法,其研究方法的包容性和研究理论的多维性为社会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新闻主义植根于美国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是时代思想认识的升华,它体现了信息社会全新的美学追求。新新闻主义作家集社会责任感和创作勇气于一身,以独特的创作方法动摇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同时也为疗救某些社会创伤提供了有力依据,起到了文学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波普以开放社会理想对抗权威主义传统,随着解构权威主义传统的深入,以及对理性自身的“宏大叙事”理想的批判,波普建构了开放社会体系。在理性的批判过程中,开放社会体系内的矛盾和不足也显现出来。正是这样的矛盾和不足才导致其理论必然地以悖论性的面貌出现,这也是波普的社会哲学思想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犹太人的读书传统是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宗教崇智主义读书传统,其实质是为上帝而读书,而宗教律法中对于教育义务的规定以及犹太教社会采取的其他种种措施保证了该读书传统得以形成和延续。在启蒙运动后,他们的读书由为上帝读书变成了为个人自己、为民族而读书,宗教崇智主义传统变成世俗崇智主义传统,在精神上读书成为一种世俗意义上的信仰,在实际中成为“走出去”“融入主流”“往上走”的途径。从犹太民族发展史来看,大体而言,犹太人的读书、教育热情与他们所在地的城镇化、产业转型以及他们自身职业的转变构成一种正向促进的互动关系。分析犹太崇智主义读书传统的形成与演变,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新传统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思想内容及其与现代化关系的考察,认为新传统主义的崛起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产物。虽然新传统主义不可能找到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最终方案,但他们的中西文化观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急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汹涌的移民浪潮,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中上层城市白人知识分子的忧虑。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成了以改革为主要目的的进步主义运动。在教育界,实用主义教育应运而生,中小学成为对学生进行主动”塑造”的主要场所。虽然,教育改革的参与观点各异,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产生了重要影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社会剧变,美国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知识精英”所表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本首先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化教育、学艺术、国民人格等方面梳理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的主要脉络和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反传统主义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重心所在;其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具有的反孔排儒、破立统一、毫不妥协的坚定性和强烈感情倾向等三大特征;运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追踪探解当时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反驳当时和后世对他的误解,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确立陈独秀反传统主义的历史高度、启蒙价值和跨时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两种重要教育理念,都对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美国基础教育学生学习负担改革理念与措施鲜明地体现在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两者在努力与兴趣、纪律与自由、种族经验与个体经验、教师与学生、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学科与活动、长远目的与直接目的等方面存在的分歧之中。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在学习负担轻重问题上的对立的观点:一方要求努力、纪律、种族经验、教师、逻辑组织、学科、长远目标;另一方则持相反意见,两者形成关于学生负担的对垒之阵。[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