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战术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早已被公认是一项攻击性很强的防守战术。由于它综合了盯人和联防的优点,所以大家都想运用它。但要真正运用得富有成效还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近年来由于进攻的发展,常常出现一但前场防守不成功,后场就要以少防多的被动局面;由于身体、技术和集体配合一时还不能适应全场争夺的需要,在全场连续夹击时,常常会出现不仅对方没有产生错误,反到乱了自己防守阵脚的混  相似文献   

2.
全场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是综合人盯人、区域联防战术的优点,发展和形成的防守战术体系。这种防守战术,既根据球的位置,又根据进攻队员分布情况,有组织地破坏对方进攻配合,积极创造近球区防守人数的优势,以多防少进行夹击围守和抢断球的机会,争取获球转守为攻。它是积极主动、攻击型的防守战术体系。一、全场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的特点:(一)综合性防守: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综合了区域联防和人盯人两种防守战术的优点,它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动防守战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篮球运动防守战术经历了半场人盯人、区域联防、全场紧逼人盯人、全场区域紧逼、综合多变防守的发展历程,篮球运动防守战术的发展,是攻守双方矛盾不断斗争的结果。传统的防守战术在现代篮球运动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防守战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促进着篮球运动的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3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是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的一种变形,它继承了全场区域紧逼防守的核心内容--中场夹击、积极抢断,是一种兼备攻击性、破坏性、谋略性,实战运用效果较好的篮球防守战术.将场地意识引用到2/3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中,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提高防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一、现代篮球运动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的运用特点(一)运用最多,针对性强。现代篮球比赛中,半场人盯人防守运用最多,其次是联防和全场人盯人紧逼防守。半场人盯人防守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篮球比赛日趋紧张,激烈,场上变化瞬息万千。防守技战术固然是体现防守实力的基础,然而为了更好的发挥防守战术的攻击作用,教练员和场上核心队员若能把握住比赛的脉搏,根据场上瞬间微小的变化,及时合理的变换防守战术,无疑会对防守的攻击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赛实践证明,由于适时变換防守战术而转变战局,争得主动的战例不胜枚举。例如:从录相中看到一九八一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美国大学生队与苏联队的一场决赛,由于美国大学生队频繁突然性地运用全场防守,前场断截球竟达6次,并有3次直接得分。美国队防守战术变换适时,有力,给比赛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又如:一九七八年北京国际篮球邀请賽,中国队与罗马尼亚的一场比赛,前半时罗队使用半场盯人战术,中国队突破穿插打的顺利,以43∶31领先,下半时罗队改用联防战术,中国队不能适  相似文献   

7.
现代篮球运动的飞跃发展,“突出进攻”的指导思想已成为过去,代之而来的是“攻守平衡”的理论。如何加强防守的攻击性已成为当今篮球中打通胜利之略的尖锐武器。所谓攻击性就是有强烈的愿望去控制住对手。具有阻止对方行动的意识。随着篮球规则的修改,篮球技术、战术也在日趋变化。防守战术中出现了半场与全场的带夹击性的盯人、各种区域紧逼、带夹击式的半场扩大联防、综合防守等,代表现代女子篮球最高水平的美国女篮,她们在整个比赛中,就一直用各种攻击性的防守,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介绍盯人与联防相结合的混合防守战术,是本人多年来训练和比赛实践的总结。根据一般防守原理和我队具体情况经过不断实践、改进和总结,我感到该种防守战术的组织和运用有多种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在篮球比赛中,为了加强并积极防守,破坏对方快速突破,有从容的时间退守,固守投篮区,在不同阶段抓住时机变换不同防守战术,打乱对方的部署,我们设计了2-1-2半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常见的水球防守战术,一般的有盯人防守和区域密防两种。盯人院守又分全场紧逼盯人、半场盯人,中后场盯人;区域密防分有半月形密防、梅花形密防等。不论选择何种防守战术:都是以本队队员特点和与赛队的特点及其战术为依据的。这里介绍的综合防守战术,就是指将盯人防守与区域密防相结合的防守战术。广州体育学院水球队参加全国水球联赛(青年组),周旋于各强队之间并连续两次获得全国青年组第三名的成绩,是该队采用综合防守战术致胜的例证。当时该  相似文献   

11.
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的6场比赛中区域联防攻防情况进行技术统计与分析,研究当前世界强队运用区域联防的攻防特点。结果显示,当前世界篮球强队运用区域联防比例增加,2—3联防运用最多。区域联防防守范围大,伸缩性强,联防与盯人相互渗透,区域联防与人盯人防守转换频繁,变化增多。迅速地大范围转移球、适时突破结合外围远投是进攻区域联防主要的进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准确”是我国篮球运动指导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三分球的规则试行之后,“准确”这个内容在对抗比赛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正因如此,现代篮球比赛中的防守战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国际、国内的各类比赛中我们看到,各级队伍的防守战术由过去占有绝对优势的区域联防已转变为占有绝对优势的半场盯人防守,对外线远投手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唐山十中女篮在训练中以防守为中心,努力提高脚步灵活性及个人防守能力,培养协防、补防等集体防守意识,采用多种防守战术,代表中国中学生、河北中学生参加世界中学生、全国中学生比赛名列前茅。现将我们训练全场区域紧逼(以1211为例)的体会简述如下: 一、全场区域紧逼的优点 1.体现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斗志及顽强的拚搏作风。 2.保证全队防守的稳定性。 3.是防守中获得球和得分的最快方法。 4.有助于弥补本队比赛中身高不足。 5.以防球为重点,兼顾盯人,有计划的逼堵追击,轮转补位。  相似文献   

14.
也谈对无球队员的防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对无球队员的防守烟台大学李燕强篮球的攻守技术日趋全面发展,个人攻击能力大大加强。进攻多采用大范围的连续移动配合,防守则趋向于“以球为主”的扩大半场盯人和区域紧逼,使防守战术更具攻击性。在防守中,防无球队员与防有球队员同等重要。在一场比赛中,对无球...  相似文献   

15.
《篮球》2006,(12)
2-3和2-1-2区域联防是篮球比赛中比较常用的防守战术配合方法.因而设计一种有效的进攻2-3和2-1-2区域联防的战术配合方法,是每一位教练员都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设计进攻区域联防配合时,首先要掌握区域联防的特点。区域联防是以防区为主,人随球的转移而不断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对持球队员采取盯人,重点加强对有球区和篮下的防守。因此,在设计进攻2-3和2-1-2区域联防时,首先要根据其防守队形,选择合理的进攻落位队形,可以采用1-3-1进攻落位队形。这一进攻落位队形能够较好地与防守队员的防守位置错开,做到插空落位,占据防守的薄弱位置。同时,在战术配合上。利用内线队员的上下及左右的移动,以及外线队员的穿插和溜底  相似文献   

16.
<正> 区域联防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防守战术。如何有效地打破区域联防是人们普遍关心和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分析区域联防的特点出发,找出打破区域联防的一般规律,从而探讨打破区域联防的原则和方法。一、打破区域联防的特点现代的区域联防战术有了很大发展,它除了遵循区域联防的一般原则以外,还吸收了人盯人防守的长处,溶进了盯人防守的因素,逐渐形成了对位式的区域联防。同时还扩大了控制区域,发展成轮转补位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男子篮球队参加四届国际大赛防守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及其对手在第14、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和第27、28届奥运会近4届国际大赛中的防守技、战术统计数据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队在4届世界大赛中防守技术抢断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后场篮板球和内线封盖与对手无显著差异.中国队防守战术主要以区域联防为主,与对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半场人盯人防守与对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全场紧逼战术运用百分比与对手无显著性差异;快攻防守质量较低.在防守体系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是:集体防守意识淡薄,协防、补防能力较弱;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不足,对防守战术体系的理解和运用与世界欧关球队的防守理念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踢球入门     
防守战术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盯人紧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规定的范围内盯人紧逼,不交换防守;区域紧逼防守(盯人和区域相结合),即现今流行的综合防守,紧逼和保护相结合,在个人的防区内紧逼,作交替看守。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教练员中,对于防守有两种不同类形的指导——人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在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以及关键时刻仍能保持良好的防守位置时,我们对持球人都实行紧逼防守,这会帮助我们尽力与身材高大的球队进行对抗。在这一点上,将会证明,我并不反对区域联防或人盯人这样的基本的防守阵形。然而,我们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必将会收到更为积极的效果;也更能使观众对比赛留下美好的印象。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们实施了1—1—3半场区域紧逼战术(图1)。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篮球攻守技术日趋全面发展,个人攻击能力大大加强。进攻大多采用大范围的连续移动配合。防守则趋向于“以球为主”的扩大半场盯人和区域紧逼,使防守战术向更富有攻击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