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服务型区域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中的政府管理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应当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径,笔者曾于去年提出了"构建服务型区域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想。顾名思义,服务型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并在服务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构建这种体系,政府管理行为的改革与调整至关重要。再也不能像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那样,高校的运行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以政府的需要为需要,政府则以指令、计划为主要  相似文献   

2.
曾少烘 《大学教育》2013,(12):31-33
东莞地处珠三角发达地区,2012年地方生产总值达5010亿元,而东莞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明显滞后,地方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明显不相匹配,构建服务型东莞高等教育体系对于加快发展东莞高等教育、实现产学研密切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通过分析目前东莞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借鉴无锡、宁波等地高等教育发展的做法,探析构建服务型东莞高等教育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大格局倒逼高校凝练特色、分类发展、深化改革目标定位、以学生为本加快高等教育职能由教育型向服务型转变。立足学生消费者的服务型教育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职院校应通过积极探索"订单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服务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职业技能大赛重构服务型课程体系,搭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融通平台完善服务育人格局,为服务型职能转变提供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和思考宁波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背景、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宁波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结合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站在宁波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贡献度、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贡献度等视角来看,今后几年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高质量、大众化、服务型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强化教育服务,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和优质的学习服务,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联动,这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服务型教育体系是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体系,它对满足人民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现实需要,以及促进教育自身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6.
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宁波要增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及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宁波推进服务型职业教育的路径选择,以此强化教育服务,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谐联动。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高等教育体系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间接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保障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绩效评价为重点,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经济社会价值,基于该取向所形成的迭加糢式要求每个层面都需变革。在协同创新战略驱动下,从基层学术层、大学制度层、教育体制层与创新社区层四方面构建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宁波市通过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打造多元灵活办学模式、推动宏观管理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协同创新高地等举措,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治理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产生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协同绩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北京教育功能疏解、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高等教育合作仍面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失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区域教育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高、多利益主体难以协调等突出问题。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补齐河北在高等教育领域短板,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职教育与相关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它本身所需求的人才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即对教育结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将高职与普通高等工程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专科教育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招生对象、人才类型等方面的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依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从专业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三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从管理体制、招生体制、评估体系、政法体系、经费体系五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与河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教育创新模式。办好五年制高职的关键在于突出其学制优势、生活优势、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专业设置优势,在目标定位上,注重学生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学制改革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制体现出一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现代化的进程。但是我国现行学制仍是上个世纪50年代学制的延续,已严重滞后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上的诸多弊端,如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结构性的失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要脱节等,其症结多在于学制建设的滞后性。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势在必行。出台高等教育分类标准、理顺各系统的关系、将高等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等不失为有益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在大众化进程中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分析这种变革,有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适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的现实基础和指导思想;(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结构与体系的演变;(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制,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并对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形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使高校制度符合教育的规范体制。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新世纪,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弄清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原理、构架及其要素、基本特征及最高目标等基本理论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终身教育体育的“三大突破口”和“一大网络”中发展成人教育,是一次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实施高等教育收费必须不断完善助学贷款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学费已成为政府拨款之外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本从高等教育的成本及收益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必须收费的理论依据,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是有据可依的,但关键在于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特别是助学贷款。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助学贷款制度,才能确保高校收费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形成了结构完善、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了解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对于推进祖国大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学校定位   总被引:170,自引:0,他引:170  
高等学校定位 ,包括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 ,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三个层面。当前应重点研究的是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在对高等学校进行定位时 ,应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学校的状况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势等各方面的因素 ,展其所长 ,要有大视野、大智慧和大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