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开始后,开明士绅群体作为中共统战对象被纳入统一战线。在晋西北根据地,受战争环境和中共政策调整影响,开明士绅对中共态度经历了从畏惧、怀疑、合作到沉默的变化。而在中共与开明士绅互动过程中,一方面有中共通过"以斗争求团结"的方式,达到既巩固政权又维护统一战线的目的;另一方面开明士绅积极支持抗日反蒋,同时想方设法维持自己合法地位。最终开明士绅群体因经济地位削弱逐渐淡出政权,印证了二者的互动实质是一个整合社会资源、完成新民主主义现代国家建构的持续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士绅阶层在近代社会变迁中发生蜕变的历史现象,学界已有探讨。然而,对内陆士绅在近代化变革时期,其思想观念转变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山西士绅刘大鹏在面临近代变革的冲击与挑战时,展现出对近代变革的困顿与对传统儒学的坚守。这一历史情形为后人深入了解近代变迁中的内陆士绅群体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3.
开明士绅(绅士)这一历史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在抗战初期及中期,中共为团结开明士绅共同抗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抗战后期,中共的开明士绅工作出现了较明显的弱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以推翻君主专制体制、创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与君主专制共生的绅权,本应成为革命的对象。然而,一方面,清末新政与宪政的推行,使士绅群体发生分化,新一代士绅因时适变,逐渐取代老一辈守旧士绅,在全国、省级以及州县地方的各级政治舞台中显露头角,或者成为活跃于通都大邑的立宪派名流,或者成为在州县经办新政与地方自治的开明士绅,在各级地方社会,他们远比革命派具有更广泛与更深的社会根基;另一方面,由于革命派自身的局限以及内忧外患的威胁,他们亦宁可与在革命中随机应变的士绅妥协,以谋求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士绅不仅度过了武昌起义后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义和团期间的中国北方士绅的整体形象在我们面前始终是模糊不清的,其中山东地区士绅群体的心态和行为,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地域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和变化,尤可作为义和团时期的一个典型范例来加以分析.这些差异和变化,既是当时山东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又体现了这一时期洋教及教民势力、义和团运动、山东地方官府与士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城市融入问题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是我国城市化、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特殊群体。当前因各种因素制约,该群体面临着城市融入困境,由此引发的社会风险已初露端倪,促进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有序地融入城市,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政权组织仅设置于县,而县以下社会公共事务则主要依靠"士绅"来承担。近代化过程中,士绅再也无力继续承担地方各种复杂的公共事务,传统社会功能体系逐渐解体。这样,县参议会作为社会功能的制度化机构随之产生。1939年9月国民政府开始推行"新县制",从而在地方社会中形成一级独立的权力机构和群体——县参议会和县参议员。新县制时期,县参议员群体进一步制度化、组织化,但是,由于社会过渡性的特征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化的变异和国民党政治的腐败,使得参议员群体随之也发生"蜕化"。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温州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官府和士绅的高度重视。为此,他们以实际行动努力革除这种奢侈风气。对于官府实施禁令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主要目标;而对于士绅的改革而言,他们直接面对庶民大众,他们的禁奢是从自我到宗族乡村的过程。同时,官方和士绅在禁奢活动中的作用往往是交互的。  相似文献   

9.
清末地方官制改革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官制改革是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使清朝地方官制发生了较大改观,成为向近代化转型的开始,但是,由于改革又是对中央与地方利益的调整,所以,其影响早已超出了单纯机构和职能调整的范畴,引发出新的问题,改革中对地方督抚现有权力的触动,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改革对地方士绅的吸纳,助长了士绅的参政和地方意识,其结果是造成督抚与士绅在心理上对清政府的背离,它扩大了辛亥革命的基础,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发生和成果的稳定,但另一方面,地方官制改革时期所扩张的地方主义势力,也带到革命后的地方政权之中,从而给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成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得而复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进行论述:一是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和颓败的世风;二是展现新兴商人兴业发家的方式和历程;三是揭露、批判社会政治的黑暗腐败;四是反映“趋钱附势”的炎凉世态。旨在说明此书是一部反映封建制度衰危、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后期社会的世情书,而不应简单、片面地斥其为“淫书”。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势日盛,加之科举制废除,传统士绅的职业继替遭遇“现代性危机”,“到民间去”成为重塑自我角色和身份秩序的新出路,一个身兼“过渡性身份”的社会知识团体渐成雏形。基于此背景,定县实验开创了知识分子与民间相结合的探索进路。他们一方面与传统士绅在“学而优则仕”的政治依附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上有着无法割断的“历史延续性”,另一方面又通过知识结构、身份地位,以及实践方法等路径进行创造性突围,最终形成集“介入旁观者、致用知识担当者及民族再造者”等角色为一身的新精英群体。通过传续与突围双重理路的共同作用,促发了传统士绅的退场,促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型和登场,显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实践性和过渡性等特征,“在民间”成为重构这一群体身份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2.
晚清粤籍驻外领事的群体构成较为复杂,传统士绅、学堂学生与留洋人员应有尽有。传统士绅出身的粤领知识结构新旧杂糅、中西结合,带有时代印记,学堂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质变,西学色彩较为鲜明,而留学生则经过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洗礼,职业化趋势最为明显。粤人风云际会、捷足先登,无论充任领事的数量还是质量皆遥遥领先于其他诸省,对于中国外交近代化与外交官职业化进程居功甚伟。  相似文献   

13.
江西士绅与太平天国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深感于绅权被僭越和打击,加之与太平天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鸿沟和清政府不遗余力的拉拔,江西士绅群体普遍蓄有一种与太平军相仇的心态,这种心态继而又衍生成为一系列敌视和抗拒太平军的行为,方面军是在江西这块受太平军冲击颇巨的地区,太平军、士绅,清军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的体现,也是江西太平军致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宋代科举制度虽然在总结唐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力改革与完善,更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仍表现出一些缺陷和负面效应而为《夷坚志》小说所批判。《夷坚志》小说科举批判的视野非常广阔,涉及科考对广大文人士子生活、生命的羁累与虚耗,士风和世风的扭曲异化,科考的腐败舞弊等。作为一部志怪小说,《夷坚志》对科举批判既用写实手法,亦用超现实手法,写实故事多直接批判,超现实的作品多影射、讽刺,两者的批判力度、美学效果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5.
士绅社会定型于明代,宋代已具雏形。宋代士绅阶层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科举取士规模拓展的产物、未中第者社会地位提升的结果。宋代士绅阶层的代表人物继魏晋士族之后,又一次实现了富与贵的再结合。将士绅一概痛斥为土豪劣绅,把士绅笼统称颂为地方精英,两者均有杀偏锋之嫌。士绅并非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可称为善与恶的复合体。宋代士绅社会还不够成熟,士绅角色意识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彭城刘氏家族指主要活动于南朝齐梁之际的刘绘、刘孝绰父子及其家族成员共七十人的庞大文学群体, 这一群体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成就, 在南朝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文学家族相比, 在这个家族的文学活动中, 出现了南朝最长的诗歌, 有别具风采的女性作家作品等。他们不但是文学创作的积极参与者, 而且, 作为家族群体, 他们具有与南朝世风相谐的家族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军 《教学与管理》2008,(1):114-115
新课程的实施有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离不讦文化的建构与引领。多元文化主义从文化相对论和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课程改革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事实,尊重各民族、种族和性别群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平等权,在课程改革中避免出现文化偏见。  相似文献   

18.
晚清士绅思想的演变与晚清政治格局的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上层士绅与下层士绅思想的演变并不同步.本文试图以湖南的上、下层士绅思想演变的轨迹为例来考察晚清士绅的思想的演变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初颍州刘氏家族女性群体的文学生活体现了安徽皖北地区士绅家族文化、女性文学传承、刊印评论者的文学标准等因素对女性写作的影响.刘氏家族女性创作对生活、人生价值的反思,促成了精英阶层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在康熙年间收复台湾,随即在台湾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行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台湾意义重大。取得功名的科举士子不仅极大的提升了自己和家族的地位,与此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经济资本。成为士绅阶层的科举士子积极参与文教活动和社会活动,影响了台湾文教和社会发展,促进了台湾地区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