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2.
“读者兴趣”——编辑工作的出发点,任何一个编辑都需要了解读者的兴趣,没有读者兴趣的书籍和期刊,就不会有好的出版和编辑效果。近几年,读者对图书的兴趣经历了这样几个明显变化: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期数理化热,随着对外开放而兴起的外语书热,以后的武打书热、惊险小说热、西方文化热等等。当然这仅仅是读者兴趣的一个变化过程,实际上读者兴趣,往往因不同地区和单位,以及老、中、青、幼其兴趣大不一样,这说明掌握和研究读者兴趣,对每一个编辑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认为,读者兴趣是捉摸不定的,实际上任何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最后把关人,把关不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让问题见报,造成危害。问题的性质不同,有政治性的、有事实性的、有知识性的、有技术性的。如果编辑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那么问题就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甚至杜绝。如果麻痹大意,就会错误百出。 怎样把关?关键的是编辑要掌握好“度”。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超越,性质就会起变化。新闻宣传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就会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有助于激励群众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反之,就会起到副作用。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编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把关,努力掌握好“度”。 报道成绩要留有余地。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宣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的经验和成绩,应一分为二,不宜把话讲得过头、过足。话讲得太满的,更要多加斟酌。这就是说,宣传成绩要讲“度”,把握好分寸,实事求是。某报宣传一个镇推广示范油菜新品系“华杂3号”情况的报道,称该镇“是全国唯一一家对比反差试验成功的乡镇”。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别较大,没有全国性权威机构的可靠评审验证,能说“全国唯一”的过头话吗?因此,宣传报道成绩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应客观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4.
徐启超 《青年记者》2007,(14):69-69
报纸版面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传播语言,是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一道新闻大餐,它需要“色”、“香”、“味”俱全,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时事新闻版作为报纸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要求时事编辑更应努力报道好“天下事”,为读者提供一道“全营养型”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5.
徐启超 《青年记者》2007,(14):69-69
报纸版面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传播语言,是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一道新闻大餐,它需要“色”、“香”、“味”俱全,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时事新闻版作为报纸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要求时事编辑更应努力报道好“天下事”,为读者提供一道“全营养型”的精神盛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虽老犹新的议题我们编辑必须有很强的读者意识(这里说的编辑也泛指所有办报人员,由于读者读到的报纸是通过编辑成形的,行文方便就用编辑作代表)。这不是新问题,而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中一个最普通的常识。不是说我们报纸的性质中有一条是“群众性”吗?强调读者意汉不就是强调群众观点吗?这是学习新闻学 ABC就立该明确的基本观点。惭愧的是,在一段时期来新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8.
一、适应读者 1.确定读者对象和读物起点从书籍出发,适应读者,吸引读者,最终创造读者,并从读者中提纯或过滤出某种对出书有用的信息,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互动”,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出版物的根本目的所在。但是,创造读者的先题条件是了解读者、适应读者。作为编辑,应该研究读者的层次、心理和兴趣,这是研究自己的编辑工作如何适应读者的基础。书籍与读者既然是一种“互动”关系,那么,要想适应读者,首先就有一个根据出版社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9.
我的编辑生涯是从《中学生》杂志开始的。抗战胜利后,我刚进杂志社,主持编辑工作的傅彬然先生就谆谆教导我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读者,想到杂志是办给中学生看的,发表的文章要符合中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三句话讲的都是读者对象。我当时以为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上中学时,我就爱看《中学生》杂志,自信对中学生读者还是有所了解的。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逐渐体会傅先生这几句话中的深意。任何一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认为,许多软新闻的失实,是由编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因为读者只对“符合自己的某种精神需要或价值判断”感兴趣,对新闻的真实性便“忽略”了。而编辑呢,在“报纸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挡不住“精彩”软新闻的诱惑,也就对“新闻的真实性看得轻于内容了”。于是,假新闻就这样被“共同创造一出来了。 现实生活中确有只是好奇而忽略真实性的读者,但他们毕竟是假新闻的受害者。至于编辑,他所发的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对社会、对读者负责。有的读者不关心真实性.那是他个人的事。况且还有关心真实性的读者在。编辑是绝不能因为有读者不关心真实性,自己就可以不重视真实性,这既违背新闻规律,也为新闻职业道德所不容。因此,“共同创造”的说法,值得研究。我们刊发此文,是想请同行们来讨论假新闻问题,它的根源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11.
“策划”这个词,已经时髦许多年了,至今还没有过时,出版社常说“选题策划”、“策划编辑”就是一例。书市上有许多被有能力的编辑策划出来的书,卖得挺火;“文化工作室”的民营同行,据说都以策划见长。但我对“策划”总怀着一点戒心。出版业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将作者的创作,经过编辑加工和设计制作,以最恰当的方式,传播给读者。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就是对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选择、加工和传播。所以,出版者不是一个原创者,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过于强调“策划”,比如,目前常见的由编辑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实施的做法,反…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亦是如此。一篇文章的开头能否打动编辑、抓住读者,往往决定着这篇稿件的命运。因此,一些有经验的记者或通讯员都非常注重文章开头事例的选用、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锤炼。一篇成功的通讯,不只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传神的标题、深刻的内涵和合适的文体,还应有着一个“抢眼”的开头。所谓“抢眼”,就是令人眼前猛然一亮,让读者一瞅上你的文章,不看完就不想放下。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用鲜活的事例吸引读者。在通讯的写作中,对事例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开头的事例,它既是鲜活的,又是读者最关心最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设计”与我的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喻纬图书具有“通体透明”的形式。资深读者将一本书从头到尾翻一遍,耐心的读者将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一遍,这本书都将被读者一览无余。是精品还是“假冒伪劣商品”,读者自有公允的判断,市场也自有公允的选择。仅就图书具...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5.
读者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任何图书馆失掉读者,就失掉了藏书的重要意义,即使藏书再多,亦等于零。可见读者工作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就新闻单位读者情况,作以下分析。一、对“三种”读者的分析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资料室,每天接待的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修养,但也不能不承认,由于“十年浩劫”造成了知识分子青黄不接的真实情况。老一代知识分子,他们人在老化,知识也在老化,存在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中年知识分子,他们是工作岗位的骨干,能力和精力都是最佳时期。无论是“学习、研究、应用”都是一旦钻进去,就要研究出个结果来。对所读之书,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者就是消费者,读者就是市场。作为一名编辑,如何在版面操作中进一步体现读者意识、市场意识,也就是群众意识,我认为宜强化“菜单意识”。 所谓编辑的“菜单意识”,是个比方,一个版面就好比一桌大菜,编辑就是厨师。这桌菜是烧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编辑要有编辑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有所从事的编辑学科的专业知识。渊博的专业知识是编辑胜任专业编辑的前提。编辑看稿时,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之广是其他领域无可比拟的,所以说,编辑应是个“杂家”,是个复合型人才。但是,我认为,编辑首先应该是个“学者”。二、编辑自身的知识修养1.专业知识修养科技期刊编辑首先必须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其次,要有熟悉和驾驭科学研究动态的能力。编辑的能力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但必须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以及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如果一个科技期刊编辑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修养①,选稿时就不会严把科学性这一关,将来稿原封不动照登,刊发的稿件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一则会让读者贻笑大方,认为编辑水平太差;二则会失去读者对刊物的信任,损失不可估量。这样的编辑,要做好编辑工作是难以想像的,因而决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更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2.业务知识修养编辑业务知识,你不去钻研它,总感到“没有什么”。但往往由于缺乏系统的编辑业务知识,许多人业务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就很难再提高,突破、飞跃则更属难事。编辑对稿件的修改有文字、标点符号方面的,也有科学性方面的。虽然稿件是作者精心撰写的,在知识性上也是经过...  相似文献   

18.
版面语言是报纸编辑用以充分表达其编辑思想、编辑意图。与读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此,愿就版面语言的运用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一、版面要突出重点。要有。招牌菜”。就像一桌大餐,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总要有体现“特色”的“招牌菜”,它是抓住顾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睛”当然以明亮、传神、美丽动人为佳,而就新闻标题而言,做到准确、生动、凝炼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为此,编辑们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 一、撷取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最有读者的点,让标题亮起来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说是高度浓缩的新闻事实。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找准新闻的要点直引入题,让新闻首先在标题上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搞新闻报道4年来,每每听同行和编辑们谈及“新意”,可我一直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新意”,什么样的稿子才算有“新意”?辽宁曾振亚育振亚同志:无论是写新闻还是写其他文章,目的都是发表出来给读者看的(或听的),为了吸引读者,往往就要追求新意。什么是“新意”?我说不上准确的定义,只想告诉你两句话:一是新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只要读者读后有新鲜感,受启发受教育,就可以说此文有新意了;二是不要认为新意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一篇文章,不必追求处处有新意,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只要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有与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