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利用Flash制作教学课件,以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为例,探讨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笔者用“Director”制作了课件,对α粒子散射实验进行了模拟,以求学生对原子核成结构的出现历程有一个清晰的、形象的认识。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初,卢瑟福从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由此开辟了原子核物埋的新领域,其中α粒子散射实验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原子结构的“入门”.高中物理教材中,α粒子散射实验是重点介绍的内容,但由于中学一般较难开展此类实验,教师常采用看图讲“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静态”的物理事实.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宅被动地接受结论,机械地记忆.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4.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和方法5.知道原子核的组成6.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思路和方法自学参考提纲:1.1897年,发现了电子。2.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的实验3.看图20-1,归纳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结果是:。4.a粒子偏转的原因是:。5.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6.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是:。7.发挥你的想象,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8.看图20-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9.1…  相似文献   

5.
就“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诸如“为什么用金箔作靶”、“卢瑟福获取α粒子散射的精确数据的方法”等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从卢瑟福的一些表述出发,结合相关科学史料,浅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前因后果,指出α粒子大角度散射现象的发现才是该实验的真正历史价值所在,提出将"α粒子散射实验"更名为"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同时对卢瑟福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陆光华 《物理教师》2008,29(8):17-17
α粒子散射实验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10个实验之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讲解此实验时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深入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探讨这个著名实验在实验设计思想、实验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给我们今后研究物理实验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杨榕楠 《物理教师》2009,30(2):29-30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不同元素对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对这段话提出了疑问,科学家是如何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确定原子核的电荷的?这确实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对此作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只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阶段。虽然很快就被证明与经典电磁理论、原子稳定性及线状光谱相矛盾,但其中所蕴涵的模型化推理的科学方法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结合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来说明模型化推理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技术走进化学课堂,并能成为化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对化学实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化学实验课件的产生为化学课堂活跃了气氛、增添了色彩。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化学实验课件在化学课堂的地位;化学实验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课件使实验现象更为清晰;化学实验课件能显示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计算机对α粒子散射进行模拟,对以往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较强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的实验过程利用动画和3D来演示,数据利用EXCEL处理,并生成各式图表。  相似文献   

13.
α粒子散射实验是高中原子物理实验,存在课堂无法演示、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通过自制教具将α粒子撞击金原子的现象宏观呈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想与方法,建立原子结构模型,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汪兴 《青海教育》2009,(4):46-46
多媒体课件因其形象化、高效率、趣味性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悉和使用,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对于以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集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为一体的物理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越性更为突出:能使一些不能再现的实验以动画的方式得以再现,如α粒子散射实验等;能使不能直接感知的物理量形象地展示出来,使之易于感知理解,如楞次定律中的原磁场变化和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LC振荡回路中各种能量的变化情况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和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卢瑟福作为物理学家具有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怀疑、勇于创新、严谨与自信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期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康普顿散射实验需要较强放射源、安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康普顿散射实验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该仿真系统由工作台控制系统和模拟核探头组成。实验台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探测模拟放射源类型、确定有无散射样品和散射角度等实验状态;基于STM32F103的模拟核探头根据实验状态产生符合特定散射能谱的仿核电压脉冲,获得与真实实验系统相同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在设计化学实验课件时应该注意的6个方面的问题:课件的选题要恰当;课件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课件的实验内容要准确;课件要仿真化;课件在"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方面要统一;课件要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年及后来一段时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做了用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的实验。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后偏转角度不大,但还有一部分偏转角度较大,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了180°。这种现象叫做α粒子的散射。限于条件,中学难于做这个实验。若我们利用微机的作图功能进行模拟,也是能够形象地再现α粒子的散射现象。我们从α粒子散射的理论得知,α粒子散射的路径是双曲线,偏转角θ与瞄准距离b有如下关系ctg(θ/2)=4πε_0((Mv~2)/(2Ze~2))b,即距离  相似文献   

19.
一、运用课件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回旋加速器是实验室中大量产生高能粒子的实验设备,高中物理课本是以文字和插图形式描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因为是静态的,比较抽象、枯燥,不易被学生接受。利用几何画板或flash制作成课件,创设情景,  相似文献   

20.
一、影响教师改错能力的因素1.学科知识背景题1关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如用铝箔代替金箔,则α粒子不会发生散射现象B.如用铝箔代替金箔,则α粒子仍会发生散射现象C.如用质子代替α粒子,则质子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