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简论新闻精神对新闻制度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精神是新闻活动者对待新闻活动的基本态度,关于新闻传播的价值理想,以及进行新闻传播的方法理念;新闻制度是指传媒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制度的核心。新闻精神对新闻制度的设计和建设具有“思想母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闻真实实现的含义与内在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最基本的要求。新闻真实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新闻传播与收受环境,更需要所有参与新闻活动者的共同努力。这是《新闻真实实现的含义与内在要求》一文阐述的观点。文章通过对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含义及内在要求的深入分析,提出完整的新闻真实实现是由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双重主体即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共同完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观念与新闻价值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传播“传播什么 ,怎样传播 ,为谁传播” ,都会受到新闻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新闻价值观念决定着新闻价值创造活动的主导方向 ,决定着新闻传播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新闻价值观念也是新闻主体用来选择和衡量新闻价值客体的标准 ,是新闻主体新闻活动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环视当今我们的新闻传播领域,传播途径较前大为广阔,传播技术较前大为先进,传播过程较前大为便捷,但真正的新闻传播名家、大家却屈指可数。何也?笔者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新闻传播境界的问题。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要求新闻传播必须有较高的境界。新闻传播境界与新闻人的素质、修养、责任与抱负,以及新闻作品的内容表达所体现的真实程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可在新闻思想、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上体现出来。例如:马克思的精神交往论所云:"人的精神活动和交往是人  相似文献   

5.
代雅赤 《传媒》2018,(12):83-85
新闻传播学教育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高校培养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就业难与媒介化社会对传媒人才需求日益上升、用人单位猎寻优秀传媒人才难之间的矛盾.当前社会进入公共传播时代,传播关系由原来的强主体性特征转变为主体间性的对话关系,传播过程中的公共理念与公共精神成为基本的传播伦理要求,传播目标的公共利益取向日益突出.与之相对应,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公共传播范式转向成为必然,高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应转换原来的"新闻传播"范式为"公共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审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过去人们并未提出"新闻的审美传播",但在实事上,新闻传播的根本动力就是审美;而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自觉认识和把握新闻传播与审美能量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这会涉及到:一、从审美高度认识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无疑是人类在精神层面把握物质世界和超越人自身的一种方式。作为人类精神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人们自觉自由的新闻传播活动显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二、新闻的审美构成及其有效传播。这表现在: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以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进行新闻采编;以"人是目的"的人文关切作为题材展开的阐释立场。三、思想的力量与审美的传播。新闻的"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新闻的"令人感动",会通过新闻作品所展现出的思想的力量来实现的,是某种能够打动人的思想在人的情感维度上的审美反应。四、审美关切是新闻传播的深层意识。这表现在:一方面,对新闻的接受者而言,是报道与当下人生的真诚亲近,是报道对受众的心灵呵护;另一方面,对新闻的传播者而言,对新闻的审美关切必须成为其自身的自觉追求。为此我们不能认为乃至期望新闻活动外在于审美化的日常生活。相反,我们更愿意看到,人们尤其是新闻业者对新闻传播拥有一种审美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邹华华 《新闻界》2006,(6):123-123,122
一、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建设实习基地是新闻传播专业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保证“实践性强”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一大特点,一定程度上讲,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不是“教”出来,而是通过新闻实践活动练出来的。具备新闻传播专业素养与知识,能担任  相似文献   

8.
新闻文体的演变与传播科技有着深层的密切联系。可以这么说 ,新闻文体的每一次重大的演变都是由传播科技发展导致的。因此 ,传播科技发展史是一部新闻文体演变史。同时 ,传播科技和新闻文体的发展演变不是无序的 ,它们总是朝着一个目标进行的。这个目标是 :不断地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新闻传播专业的师生必须明大势、识大体、顾大局、谋大业。在当前,要把握大势,就要了解三中全会精神、全球的技术革命,以及传媒界的现实问题;要为大势而改,就要了解学生的培养要求、新闻传播的环境变化、新闻传播受众的变化,以及新闻传播形态的变化;要随大局而动,以创新精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要谋大业而进,即重构新闻传播的教育体系,改革新闻传播的教学体系,创新新闻传播的教材体系,优化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传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贯彻以人为本、人民主体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现代战争的信息化特点已日渐凸现。军事新闻传播作为现代信息战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适应现代战争新形势,我们须对军事新闻传播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重新认识,积极应对。一、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管理体制与机制是达到军事新闻传播管理目标的最基本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军事新闻传播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防建设和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一般来说,军事新闻传播管理应实现如下目标:1、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2、正确引导军事舆论;3、配合国家、社会各方达成应有的目标。面对这些目标,简单划一的管理体制是难以胜任的,…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率、视听率为“第一生命线”的今天,如何提高传播效果,以争取最大数量的受众是各家新闻媒体殚精端虑、孜孜以求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传播效果的好坏与媒体所报道事实中的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中是否得到完美充分的实现密切相关。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这是由新闻事实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所以任何事实蕴藏的新闻价值都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变的。然而,新闻事实的价值实现则是可变的,这与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传播技术、社会环境、受众接受情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在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诸种因素中,传者对新…  相似文献   

12.
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还包括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精神要素等。新闻传播能够通过舆论导向和文化弓1导两个途径,发挥其作为新闻文化的力量。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是党中央赋予新闻战线的使命课题和任务要求。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当前就要强化受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阵地意识和文化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张家恕 《新闻界》2006,(6):73-74
新闻写作/传播策略指的是为实观新闻写作/传播目的、目标而采用的对策或方案。由于新闻写作/传播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新闻写作/传播策略,主要是针对受众的接受而言,即探讨为了达到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后期,策划悄然进入中国新闻界。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指的是媒介新闻编辑在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等。策划的目标是实现对媒介新闻资源的最大发掘与最佳配置,从而实现新闻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刘润田 《今传媒》2010,(6):104-105
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的新特性体现在传播介质的不同使网络媒体新闻的采写有着与传统新闻相比更为特殊的要求,鉴于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网络新闻传播在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同时,运用网络新闻传播自身的特殊规律,使用专门技术,运用特殊技巧,以保证满足受众需求,实现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杨保军 《新闻传播》2005,(10):20-21
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事实信息,新闻传播者的本职首先是传播事实信息。在传播状态中,新闻(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对新闻事实信息的传播,是对新闻事态变化的符号再现。新闻把客观事实作为本源,把对事实本身面目的呈现作为第一目标,把与事实对象的完全符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具有四大属性:信息性、舆论性、宣传性和商品性,这从侧面指出了新闻传播是手段,不是目的,即让尽可能多的目标受众都知道新闻的内容,都知道新闻中说得对、说得好,只是工作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作为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新闻传播最终是要取得公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教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事业之能否获致社会尊重,以及其是否对民主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确具贡献,端视其表现的专业精神为何;否则,新闻传播事业不仅不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反可能是祸源,是洪水猛兽。 所谓专业精神,就是从事新闻传播工作者皆能认知,新闻事业乃是致力于公共事务的一种专业,新闻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不仅已相当普遍,且已在同业间形成共识,成为一种无形的规范力量,所谓“心中一把道德的尺”,即是此意。  相似文献   

19.
杨保军 《新闻界》2020,(4):35-42,5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