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健 《科技风》2011,(20):136
本文通过对河流的径流与输沙变化规律分析,找到了该流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为浑江中上游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982年,国务院把黄河水系水土流失严重的无定河流域、三川河流域、皇甫川流域、定西县、辽河水系的柳河流域、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流域和长江葛洲坝库区、江西兴国县等八片,列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经第一期工程实施6年来,已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万km~2,占八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监测是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治理效果的基础和主要依据,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能够摸清流域内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危害等基本情况,并进一步制定水土流失相关治理方案和措施。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王皮湾小流域为例,系统探讨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方法,以期为我国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科学监测及防治体系的合理构建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态安全是指能够维持和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损害和威胁生态系统本身健康和完整性的生态系统状态,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高度和谐状态。从长川流域土壤侵蚀、干旱缺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实际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角度,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和综合评价方法,对1976年至2000年4期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在1976年至2000年期间,在各生态安全等级中,生态欠安全和生态中度安全等级占据主导地位,而生态安全等分布面积非常小,仅占流域总面积的小于1%的区域。虽然近几十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得长川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目前流域生态安全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生态安全水平较低,全流域整体生态安全指数(ESI)变化范围在1.11~1.33之间,处于生态欠安全等级。不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小流域(如川掌沟、五步进沟、五分地沟等)以及整个流域尺度的生态安全状况的好转说明,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维持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罕台川流域1986年开始水土流失治理,1994年世行项目启动。本文经对罕台川不同年代的洪水进行分析,探索了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其水沙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严重地制约着我国流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21世纪我们在加强人工重点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流域生态修复,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促进流域的生态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从流域生态学角度探讨总结了流域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8,(10):193
辽宁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之一,大凌河流域是辽西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大凌河流域面积12812.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603.2km2,占总面积的51.3%,多年平均输沙量2620万吨。本文就大凌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科学规划、适应税费改革形势、实行分区防治、加强监督执法、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兴安盟国土面积 5 980 6km2 ,80 %位于松花江流域 ,2 0 %位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 ,土层薄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 ,全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局部改善 ,整体恶化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各级党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领导 ,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职能 ,严格依法行政 ,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各项目标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乌苏里江水土流失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基于乌苏里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乌苏里江界河的水土流失的影响,无疑对于乌苏里江界河的国土防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形图、MSS和TM影像数据提取乌苏里江流域1954年、1976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应用一个改进型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特征指标,分析了乌苏里江流域近5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于乌苏里江的水土流失的影响。近50年来,由于以沼泽地为代表的水土保持权重值高的地类面积日益缩小、破碎化程度呈增高趋势,而旱地等低权重值地类面积迅速扩张、连通性增强,改进型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呈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指标值分别是18.21937、9.72415、2.57338,表明近50年来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朝不利于乌苏里江界河的水土保持发展,乌苏里江界河承受日益增大的水土流失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我們發展山区生产,应該是在做好水土保持、积極增产粮食的基础上,有計划地、因地制宜地实行农、林、牧、矿、漁、副、土特产等等多种經济互相結合、全面发展方針。这是發展山区生产中一切工作的根本方针。水土保持就是山区、丘陵地区發展生产的根本措施。水土流失是水、旱灾害的根源水土流失是水、旱灾害的根源。据不完全的统計,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約有150万平方公里,約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5%。以几条主要河流的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来说,黄河流域有58.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75%;海河流域有13.3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7%;长江流域有15.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9%。总的說来,水土流失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北方大些,南方小些。但是南方有些地区水土流失的情  相似文献   

11.
1 流域概况东山小流域位于锡林浩特市郊约 3 km,流域总面积为 40 km2 ,其中 :林地 3 0 0 hm2 ,人口密度为 8.6人 /km2 。该流域地形复杂 ,沟壑纵横 ,流域大体呈东西走向 ,最大长度 8.4km,最大宽度 6 .3 km,地形由山、坡、沟三个地貌单元组成。有大小沟壑 1 5条 ,沟壑面积 4.76公顷 ,总长度 2 0 .3 km,平均沟壑密度达1 .5 6 km/km2 ,沟岸继续扩张剧烈发展的侵蚀沟有 4条。多年来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 ,使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到治理前为止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 3 5 km2 ,占流域面积的87.5 % ,年平均侵蚀模数 5 …  相似文献   

12.
土壤保持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其供需关系量化评估对流域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修正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计算涑水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使用土壤侵蚀导致的单位面积土壤营养元素损失和水库库容损失价值之和计算需求,分析供需平衡状况和影响因素,并使用土壤保持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数据检验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①2000年和2015年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区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的中条山山区,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需求区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地利用以旱地为主。②2000年和2015年供需平衡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34.80%和76.27%,供需关系的改善主要受需求显著降低的影响,而需求降低主要受降雨侵蚀力减少的影响。本文揭示了涑水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数量关系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为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和2003年达拉特旗林业局在本旗硬梁覆沙区进行了两次飞播大柠条、杨柴、籽蒿、沙打旺试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大柠条成苗率低的问题,并取得成功,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两次试验情况。大柠条又称锦鸡儿、白柠条,属豆科锦鸡儿属植物,为荒漠沙生、旱生灌木,生长于沙丘、沙地、硬梁覆沙地及硬梁地上,其植株较高(一般高1.5~3m,有的甚至高5m),根系发达(6年生大柠条主根长达3.9m,侧根长4.5m,根冠幅5.9×5.9m,密集根层40~160cm),枝叶茂密,冠幅较大(6年生大柠条冠幅平均直径3.8m),固其防风固沙作用很大,是营造防风固沙林的优良树种。另外,大柠条…  相似文献   

14.
布尔哈通河地处延边州中南部,本区是延边州主要工农业产区,由于多年的开发水土流失较重,洪涝灾害频繁。为了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和了解水土流失情况,对该区河流泥沙特性进行分析,为布尔哈通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柠条也叫锦鸡儿 ,系豆科锦鸡儿属植物。具有适应性强、抗严寒、酷暑、耐瘠薄、耐旱力强等特点 ,是乌盟地区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柠条虽然有这么多优良特性 ,但是 :柠条从播种、发芽、出土后幼苗生长期里若连续干旱无降雨达1 0天以上 ,就会造成柠条的“闪芽”和“吊死”。近年来 ,乌盟地区采用雨季直播柠条造林 ,成效不太理想 ,成活率低。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上述原因和蝗虫的危害造成的。今年丰镇市林业科技人员 ,在实施阴山北麓沙源治理工程中 ,选择风蚀沙化较严重的隆盛庄镇沙卜项目区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直播柠条造林 ,收到…  相似文献   

16.
长江的保护一、长江源头的保护。 1、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源头地带的生态环境状况,对维系整个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态地位和效应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但近年来,青藏高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十分严重。长江源头地区是长江全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一个资源大省,但随着生产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已对其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的水土流失就是这些不利影响的集中表现。如省内东部低山丘陵区的牡丹江流域.总面积3.7万km^2,其中坡岗地占96%;水土流失面积达6915.2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8.69%;年侵蚀模数为3261,是省内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这一严峻事实,已成为制约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自然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由于大量的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使山区的环境受到了不应有的破坏,环境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哲文  黄灵光  钱海燕  方豫 《资源科学》2009,31(10):1787-1792
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教,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转化为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轻了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定量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效应的变化,与鄱阳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实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9.
1965年至2005年泾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志  刘文兆  郑粉莉 《资源科学》2010,32(8):1527-1532
极端降水事件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其变化趋势可为该区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选取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Mann-Kendall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5年-2005年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强度和严重干旱次数等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代际变化和振荡周期等。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其发生频率和强度等都可能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空间差异,流域中下游呈上升趋势而流域西南部和北部呈下降趋势。各指标均呈波动变化,但基本都在1985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且在2000年左右发生多次上升突变;波动周期为2~3a,7~8a,13a和17a。尽管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极端降水事件的各指标都趋于升高,表明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可能对泾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造成更加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变化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彦春  王晗  龙笛 《资源科学》2009,31(9):1506-1513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平原湖泊,具有缓洪滞沥、蓄水兴利、保护生态平衡等诸多生态功能.近几十年来,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流域气温逐年升高,降水和径流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上游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下游水质恶化、湿地锐减.尤其是下游的白洋淀.正面临水体污染,湖面萎缩,湿地锐减,千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的变化情况,讨论了白洋淀流域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指出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统筹分配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