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纵观当今原生的语文课堂,最常见的教学课型通常有两大类:其一,传统式课型。其特点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教学信息密集,教学环节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基本上以教师“预设”目标的实现为准其二,开放式课型。其特点是以学生研讨为主,教师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广阔的自我学习空间。具体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求知主动互动性强。这两类课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前者因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课堂严谨整饬、目标明确,便于落实双基和调控课堂节奏;缺点是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课容易上得“死板…  相似文献   

2.
对于“生成”的课堂,钟启泉教授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那么,面对课堂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教师该怎么做呢?一、尊重“生成”:张扬学生的课堂主权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理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并把它作…  相似文献   

3.
范立军 《四川教育》2006,(11):33-33
在课堂讨论中,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孪生兄弟。精心的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课堂的生成也反哺于预设。1.课堂“生成”使“预设”的目标更加多元。生成的讨论,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教师根据学情,放手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预先设计,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灵活产生的内容,是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充分“预设”,在面对动态的“生成”时,把握“生成”产生的时机,引导学生,从而有序而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达到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原定的“预设”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的实际情况作一些相应的调整。往往“生成”的一些问题是学生思想的灵动,教师处理得好,不但能达成或深化教师“预设”的目标,而且会“生成”新的有意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么,怎样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目前,作文课的目标设计和处理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没有目标,随意性相当大。二是在训练中生成目标。三是在批改中生成目标。四是预设目标。第一种做法从教学态度上讲对学生很不负责任,并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许多“后遗症”,每一种“后遗症”都以泯灭学生的训练兴趣为最终结果。第二种做法,保证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弊端在于课堂活动中教师失去主导作用,课堂活动无序,课堂评价随意或空泛,导致学生目的意识模糊。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预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所谓"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预设课堂与生成性的课堂矛盾与平衡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法完全预设学生的操  相似文献   

9.
"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不满足于课程学习目标而对知识做出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是课堂中的宝贵资源.正确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课堂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发展创新的平台,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由照搬固定预设的灌输,转向随机灵活的诱导,促使课堂自然生成,避免让“死”的教案再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从“固定预设”走向“自然生成”呢?●在主动质疑中“生成”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提出学习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现象。我曾听了一节《松鼠和松果》的解读课,课堂进展似乎十分顺利,教师自认为学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因此也…  相似文献   

11.
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预设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有的教师这样认为: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课前预设,否则就会束缚学生思维,课堂也就不可能焕发生命活力。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如何正确解读“生成”与“预设”,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什么是“生成”“生成”这个词儿眼下使用的频率很高,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课堂上出现的教师课前意想不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改教材:拓展课堂资源,把握好课堂预设与生成数学教材只是数学教学的一个载体,其容量是有限的。教师备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突破和超越了教材,但是备课始终只是一种课堂预设。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的思维随时会进出火花,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答案、新疑问、新联想,及时诱导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要注重课堂的生成性知识,因为这是学生的思维成果,也是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激活课堂、生发学生思维的“火种”.“问题驱动”是指通过问题预设和生成,驱动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解决”的生生、师生互动中,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教学策略;“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联动完成目标任务的教学流程.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善于设定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肖川教授把课堂概括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这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往往涌动着语文教师教学的机灵和智慧。一、课堂出彩课堂出彩是指课堂生成的精彩之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精彩表现。具体表现为三“点”: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恰当引领的最佳结合点,预设与生成的最佳结合点,课堂氛围的热度与深度的有机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所谓和谐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学习的场所,师生关系融洽,民主气氛浓烈,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旋律主调清晰。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有张有弛、节奏鲜明;教师点拨适时、到位,方法得当;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样的课堂,永远没有彩排,总是正在进行时。所谓课堂“杂音”,是指学生的那些不同于教师准备的“标准答案”的回答,或学生提的那些教师事先没有想到或想好的问题。课堂和谐与课堂“杂音”,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课堂上产生的这种所谓“杂音”应是和谐课堂上的正常现象。要让课堂“杂音”成为和谐的音符与亮点,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只有课前充分设计,课中注重生成,课后认真反思,才能构建出异彩纷呈的和谐课堂。一、课前充分设计。备课时,教师应自觉考虑师生、生动、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因素。教学目标设置,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教学安排,时间上亦应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识。”做足课堂预设。如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态生成”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生成”教学方式最早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逐步完善的。所谓“动态生成”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状态,比较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好“动态生成”可以有效激活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应改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个体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换机械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在此笔者就课堂“学习预设”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一、在备课时段就要集中精力钻研思考,初步设置课堂“学习预设”具体做法可以是先不看《教学参考用书》而原汁原味地多角度品味式地学习文本。思有所得,但并不是要全部搬到课堂上去讲,而只是用来准备学生问到时予以讨论,或者在学生尚发现不了问题时以“主问题设计”粗线条式地加以引导。课堂“学习预设”虽然说宜粗不宜细,但教师对文本反复揣摩,以尽量捕捉并占有文本传递的有用信息。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二、在执教后补充课堂“学习预设”课后,“学习预设”是将课堂上运用的特别奇妙或特别不佳处,及时记载点评,以备日后再用。课堂的动态重要信息稍纵即逝,日后回想极为艰难,或者根本就想不起来。故将以往的经验、教训视作往后课堂的“学习预设”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这可以培养及时总结和反思习惯,有利于将实践经验向学术理论提升过渡,教师科研能力可望提升。三、在个人研究课堂“学习预设”的基础上,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首先,教师因个人学识、修养、爱好差异,看问题的深浅、角度均会有所不同,一人所视总有见不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陈陆爱 《考试》2009,(1):42-43
“预设”是必须的,但要为“生成”而精心“预设”,要预设学生的“已知”、“未知”,“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数学课堂的活力所在。教师要不拘于预设,要善于及时灵活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和“生成”,我们才会步入理想数学课堂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的课堂流光溢彩,姹紫嫣红,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