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学校就其目的和任务而言,不外乎“教书”和“育人”。如果说传播知识——“教书”是教学的主体,那么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育人”则是教学的基础。能否做好育人工作,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由于  相似文献   

2.
教育就其内容和任务而言 ,不外乎“教书”和“育人”。如果说 ,传授知识———“教书”是教学的中心 ,那么 ,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道德情操教育———“育人”则是教学的基础。能否做好“育人”工作 ,不但关系到“教书”成效的高低 ,而且还决定着整个教育的成败。本文拟就“育人”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正确认识“育人”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育人”是构成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教书”的基础。学习是一项极其艰苦的脑力劳动 ,学校生活也永远无法和温暖舒适的家庭生活相比。独生子女的增多 ,社会上享乐主义的泛滥 ,以及歌厅、…  相似文献   

3.
漫谈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高玉海,李向阳教书和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人才。教育家徐特立同志认为教师的职责应是“人师”和“经师”的统一。他说,教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因为过去教...  相似文献   

4.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理解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全面完成教师的任务与职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重“教书”而轻“育人”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教学实践中育人功能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书与育人关系的误读,奖励与惩罚的滥用,教师角色期待难以有效整合。对此,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发展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提高以育人为价值导向的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中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书育人”表述与强调的是教书为主,育人为次;教书为重,育人为轻;教书为本,育人为末; 教书为先,育人为后;教书为上,育人为下;教书为大,育人为小。这一概念与当代科学教育理念似乎相悖。应将这一词语次序颠倒过来,即“育人教书”,因“育人”远比“教书”重要百倍。虽然仅仅是词序差异,但两种教育理念及其导致的教育效果却大相径庭。本文意在辨析两种概念之差异,呼吁教育界以“育人教书”取代“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时代精神塑造跨世纪一代人的灵魂,使他们成为适应“三个面向”、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两热爱”、“两精神”的人才,是党的号召、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教书必然育人,教书必须育人。这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早已发现的带有规律性的真理。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更有其特殊意义。每个教师肩负着提  相似文献   

7.
“教书育人”是对一个老师职责的最通俗概括,也是每一个老师从业幸福的本源。古代的教育家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的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学校也因为教书育人而具有存在意义。教书和育人统一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书与育人常常被割裂,而使得学校教育失去真正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曾教导过我们:“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 以上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书必须育人”。教书育人是个整体的概念,教书和育人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书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它都是通过教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达到育人的目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育人。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在现阶段,我们党的教育所  相似文献   

9.
马晓燕 《新疆教育》2012,(8):118-118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这三条,归根到底是教书和育人的两个方面。教书和育人,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教育过程。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中我从不放弃每个细小的育人环节,寓教育于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普教系统1992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要加紧实施中小学青年教师“希望工程”。一、实施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要把坚定教师的社会主义方向,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以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师德修养的根本。同时,把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教师过硬基本功的训练和教育教学的常规教育,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扭转近几年来片面追求生学率所造成的只管校内不管校外,只看眼下不顾将来,只管升学不管做人的现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三个面向”和两个适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要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育”字上。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师应当把教书与育人最佳结合起来,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结合教学塑造学生灵魂。“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品德、知识、智能和身体在内的全面的培养。育人的方法与途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谈谈我们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做到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自然和谐地有机结合,做到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教书是为了育人,而育人又必须依靠教书,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体。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徐特立同志所说的:“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一代成为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的革命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大会上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总之,古今中外的一些革命家、教育家无不把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我们是物理教师,但首先还是人民教师。我们当然要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两课”实效性,教书与育人并举是关键。其中,教书是智育,是知识教育;育人是德育,是思想教育。“两课”教学中,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就是要把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融于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教学的基本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他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品质,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最钟爱的一句话:“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从古至今,教育家们更为重视的是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的任务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又红又专的“四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教育的属性出发,要求教育者必须教书育人。 一、教书育人的意义 实践表明,教书必然育人。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育人是教书的升华,是更高境界的教育。其狭义涵义,它是一条  相似文献   

17.
“教书育人”是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重视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提法也是“教书育人”,并要求把“教书”与“育人”统一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里,这种观念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进行思想教育,把育人局限于德育,这是对教书育人的偏颇理解。我认为:教书育人并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其正确的含义应该是通过教书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换句话说,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即通过教书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即是对这个观念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27日,德育报社在太原召开了“祝贺德育报社魏书生研究所成立一周年教育报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教育工作者聆听了魏书生先生的演讲,并现场观摩了他上的语文示范课。其要旨是谈“如何当好班主任”。他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就教书而言,我把它放在第三位,没用多大气力。把什么放在第二位呢?育人。那第一位是什么呢?咱要改变人家.  相似文献   

19.
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构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由于教师的工作在于“教”,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起“导演”和“指挥”的作用,学生的任务在于学,学什么,学了怎样用,充当“演员”与“歌手”的角色,这就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可能。只有将教与学的行为与内容完全统一起来,才可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课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做记录,不但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哑巴”外语人才,也不利于育人。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可以这样断言:在高校,很少有教师不记得唐代大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对教师所下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三大任务可归结为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当牢固确立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