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防范农村贫困儿童失学的政府资助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儿童失学问题依然严重,如何有效地防范农村儿童失学,这既是发展和振兴我国农村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的两难困境正在折磨着农村百姓,折磨着农村教育。失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农村家庭的贫困。据政协委员林兴反映:“因为落后,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失学率、  相似文献   

2.
聚焦女童教育--农村女童教育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童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女童教育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还有1.21亿儿童失学,其中6,500万是女童.在发展中国家,女童教育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微视野     
《今日教育》2016,(4):9
亚太教育峰会:亚洲五类边缘化群体易失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报道,亚太教育峰会2月24日在曼谷举行。据统计,目前东亚地区大约有669万失学儿童,另外981万的失学儿童来自南亚和西亚。其中包括五类边缘化的群体:在性别不平等普遍存在地区的女童;残疾儿童;感染艾滋病毒的青年;那些离学校很遥远的群体;移民、游牧人种族和少数民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主任Gwang-Jo Kim强调,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国家之  相似文献   

4.
印度"十一五"计划包含了初等教育规划在2012已经结束。在此期间,初等教育获得了更多的教育公共支出支持,儿童入学率基本达到世界水平,初等教育师资和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初等教育普及计划(SARVA SHIKSHA ABHIYAN(SSA))获得重大推进,女童受教育机会大幅增加。同时,印度初等教育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表现为发展依然不够强大,弱势群体儿童还需引起更多关注,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师资配置不均衡等。这些成绩和问题给予我们如何发展初等教育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吕国光 《教育科学》2008,24(1):68-74
中国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和辍学率到底是多少?哪些因素导致儿童辍学?家庭、社区和学生个人等诸方面因素作用辍学的路径是什么?使用2006年中西部地区20个县908名儿童的截面数据,运用SEM方法,考察教育供给、家庭教育支持、儿童在校表现和儿童失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育供给和儿童在校表现显著影响儿童失学,家庭教育支持对儿童失学不存在直接影响。通过儿童在校表现这一中介变量,教育供给和家庭教育支持同时间接作用于儿童失学。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中国印90%以上的人口覆盖地区普及了初等教育,但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与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贫困、交通不便、特教师资缺乏以及人们的认识等种种原因,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人学率一般低于40%,巩固率也很低。因此,农村地区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已成为2000年全国普及初等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1990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上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两个文件,并承诺…  相似文献   

7.
控制失学因其对初等教育的重要性而被UNESCO的EFA全球监测报告持续关注。全民教育监测报告是研究失学问题的重要文献,梳理和研究这些文献,可以明确失学的含义,分析影响失学的因素,总结国际上应对失学问题的经验。这对于了解国际社会研究失学问题相关状况和借鉴国际社会控制失学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贫困县普及初等教育效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政府已确定至本世纪末在我国95%人口覆盖地区普及初等教育和在其余5%人口覆盖地区普及3~4年初等教育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包括贫困地区)在初等教育普及方面业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初等教育的普及受到落后的经济、恶劣的自然条件、闭塞的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有明显的差距。这些贫困地区初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有很多,教育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教育资源的投入效率在很大程度也影响到普及水平。贫困县的初等教育普及水平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所造成的,但在贫困县内部,有可能是虽然教育投入相对较好,但由于教育效率过低所造成;也可能是由于贫困县教育投入不足与低效率并存作用所造成的。因此,教育效率的高低也是影响到贫困县初等教育普及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联合国儿基会合作1996~2000年促进贫困地区初等教育”项目1996年度102个贫困项目县有关反映初等教育普及水平的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贫困县初等教育资源投入——产出的效率模型,对贫困县初等教育的效率作出了定量的估计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贫困县初等教育的发展格局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9.
远程职业教育:渗透农村义务教育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运行的制度是不分区域的、完全一致的,义务教育后部分学生进入义务后教育.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这样就使得同样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儿童的命运完全不同于城市儿童,大部分农村儿童无法继续接受教育,并且,在义务教育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儿童失学和辍学.如何解决农村儿童失学、辍学问题,是现代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问题.文章认为,基于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理论,大力提倡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远程手段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形式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晓未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4):157-157
<正>全民教育是人类的渴望与理想。全民教育运动已在全球大力推行了20年。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到2015年全球仍然会有近3000万失学儿童,师资缺口至少为1000万。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已无法应对这一挑战,急需寻找出路。此外,在许多国家,初等教育普及的成功,带来数以千万计的小学毕业生渴望升入中学,但国家已无力依照普及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小学英语教育的开设,人们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各类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对培训机构和学校少儿英语教育的教育目的、过程、方法等进行研究、对比,以期找到各自的优势,探索出更适合少儿英语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是无功利性的,幼儿教师不仅自身要正确对待游戏教育,更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游戏,使"幼教小学化"不要借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股东风愈演愈烈。幼儿教师应该意识到幼儿园课程的选择以及评价体系的"无目的性",以免给"应试教育"和"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个"繁衍"的温室。游戏的愉快性是游戏的本质所在,幼儿教师要真正地把游戏看作幼儿发展的活动,不要把游戏仅仅作为吸引孩子的"噱头"。  相似文献   

13.
让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日益完善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逐渐增加,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不断提高的入学率和就学率标志着残疾儿童教育公平进程不断加快;特殊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对农民家庭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阶层发生了分化.教育可能是改变其家庭和子女命运的惟一可行途径,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分层的现实和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收费的政策严重影响了普通农民子女,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内部的不平等又会反过来造成社会的不平等,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羌族地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较低,而且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小学化倾向明显。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各村寨设立教学点,鼓励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办学,提高幼儿入园率;政府还要采取对口实习、"特招"等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体现羌族教育特色,从而为羌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实验家——裴斯泰洛齐鲜为人知的早教思想的收集和整理,认为其对我们今天的早教有以下启示:"爱"孩子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成功前提,家庭和幼儿园应通过营造"爱"的氛围促进孩子的发展;重视家庭作为孩子早期教育第一场所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化;给予孩子一种全面和谐的早期教育,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重视农村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7.
Taiwan's education rate of return has increased incrementally over the long term, and education is the primary factor impacting income inequality. Its impact has been increasing every year. Having their children attend college is the way for disadvantaged households to escape poverty, but the high tuition policy is putting the poor in a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situation. In 1986, disadvantaged households were able to pay a portion of tuition costs; their borrowing amounted to less than their spending on education. Since 1996, however, the borrowing of disadvantaged households has been far higher than their spending on education,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has increasingly expanded. Moreover, disadvantaged households have to pay more tuition to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children attend university, possibly because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children from poor households to access quality, inexpensive public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hildren’s sexuality education continues to be plagued with tensions and controversies. In consequence, children’s access to sexuality education is severely compromised,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time dedicated to this topic, the content addressed, how it is taught and by whom. Based on a study of 342 Australian parents of primary school aged children we explore: (i) parents’ perceptions of the relevance and importance of sexuality education to their primary school aged children and the discourses that inform their perspectives; (ii) parents’ views on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exuality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iii) whether there are certain aspects of sexuality education considered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family to address with children; and (iv) wha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for sexuality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in Australian primary schooling. Despite the controversial nature of the topic, the majority of parents in this study believed sexuality education was relevant and important to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nd that it should be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 However, some parents/carers acknowledged that while that they believed that some topics should only be addressed at home they also indicated that this often does not happe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 closure of poor performing primary schools improved student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t is believed that school closure affects children's educational outcomes positively because children switch to better primary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 school closure creates a social disturbance such that educational outcomes may be affected negatively. There is no previous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 of this type of school closure on student performa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 test scores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school closure. Children are, however, tracked into higher secondary education levels after the school closure if they received more education years at the new primary school. This effect fades out and eventually becomes negative for children who received more than one education year at the new primary school. The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that there are no detrimental effects of a school closure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方超  黄斌 《教育学报》2020,(1):73-82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成就发展的现实影响,讨论“去小学”化的现实必要性。结果发现:接受学前教育和未接受学前教育的青少年在学业表现、家庭特征与个体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Logit模型发现了家庭人力资本存量、经济资本以及家庭规模均对学前教育参与率的提升起到积极影响,但农村青少年的学前教育参与率相对于城镇要低2.3个百分点,显示出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非均衡分布;倾向得分匹配法揭示了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语文和数学成绩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提前接触小学教育内容并不能帮助青少年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