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1年“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大会上,确定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主题。这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以人为本”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以教育、爱为核心和基础,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作为基层德育工作者,我将围绕“人·生活·生命·生成”来谈对“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的理解。人过去,我们一谈到“师德”建设,就与制定规章制度,倡导职业用语,设立违规高压线等挂起钩来,“师德”成了规范教师、约束教师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2.
建立科学的教育功利观 ,通过教育将社会政治理想、道德价值观充分落实到每一个公民身上 ,同时推动当代道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是中国古代儒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的有益启示 ,这对纠正当代狭隘实用功利主义教育的顽疾 ,全面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构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主要是强调道德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而人们对道德的觉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环境建设对于我国当前道德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当使环境建设与道德治理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当前城市硬环境建设道德底蕴不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与丑恶现象也污染了道德环境。要注意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充分展示道德氛围,营造道德环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整顿市场环境,开展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并利用现代传媒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直接相关;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积极回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关怀。它对经济、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我们既要从“价值”角度,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张源 《江西教育》2001,(6):12-13
江泽民总书记在提出“三个代表”之后,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是福州市教育局近年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围绕“争创省会城市一流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这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重要的精神支撑和规范保证,而新时期礼会主义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因此,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谐社会的提出,要求我们把教师道德建设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个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时代背景中去认识,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和谐社会中的教师道德建设作系统、综合、动态的思考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是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保证,是坚持“两个务必”要求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要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必须在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加强法纪、加强监督、创新机制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价值的深刻变化,德育目标的探索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上,学校道德教育应走向大众、贴近平民,更多地着力于推进“大众道德”或“平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注重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即“三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此处所说的“三德”冲突,并非指“三德”之间的冲突,而是指每一种道德与现实社会中诸多不良道德行为的冲突。本文拟在“三德”冲突问题上作一定的探讨。一、冲突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八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  相似文献   

11.
“两课”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在“两课”诚信教育中,应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诚信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传输诚信。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举,是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造。在“以德治国”的实践中,能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搞好“以德治国”的基础和关键,它对于处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的中国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同时也是道德实践的主体。“以德治国”成为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以自己的“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自觉形式。其中,每个公民都是道德建  相似文献   

13.
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一直存在“次道德”和“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直利用“次道德”和“亚道德”教育和帮助犯有罪错的人。在当代中国,肯定“次道德”和“亚道德”的合理性及其道德价值.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表现,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毅 《宁夏教育》2005,(7):24-25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市场化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学校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 敬业奉献——’2001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12月24日,“’2001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确定为“以人为本,敬业奉献”。据教育部人士介绍,这个主题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既是推动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他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研…  相似文献   

17.
“典型”教育是我国行政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正效应不客忽视:促使官员“敢为”、“不敢为”,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良性的辐射效应。然而,只强调“典型”教育引发了行政伦理评价标准的错位、“德行有用”价值理念的扭曲、官员道德选择的误区等。这一系列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寻求“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平衡:既要坚持不懈地抓“典型”教育,同时又要适应时代要求,树立“道德人”与“经济人”联体的公仆观。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提供了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其极终价值目标。建设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社会,就必须在立法、执法等社会生活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探讨“以人为本”的意蕴,有助于法制的改革和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伦理规范的建立和良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方法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我们有理由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伦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伦理建设是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伦理建设”的提法包含了“道德建设”的内容,但似乎又有更加深广的文化意蕴。如果说道德建设只关注个体品德教养及行为规范的遵从,那么伦理建设就要进一步关注个体道德赖以生存的体制、政策和文化等背景。由于高校内部结构复杂,就像个小社会,社会上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高校中几乎都存在。比如,党政管理伦理、职业伦理、企业伦理、科技伦理、教育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家庭伦理等,这些应用伦理学问题在高校中都存在。这就使得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