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琴  曾真 《现代语文》2007,(6):120-121
“陌生化”表现手法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本文探讨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陌生化”,应首先准确把握“陌生化”的概念及其形式,然后根据三种情况处理“陌生化”。  相似文献   

2.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以及社会现实,并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因此成为“拉美文学风暴”中的代表人物,魔幻现实主义也借此书开山立派。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常用的一种手法是陌生化的技巧。所谓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察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本文将着重就《百年孤独》的“陌生化”文学效果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言的"陌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和商品化的不断升温,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作为传播信息、劝导消费的重要方式,一种特殊的语言技巧一“陌生化”经常在广告中运用。本文旨在语言符号性的基础上,试论广告语言的“陌生化”这一特殊现象产生的可能性、根本动因及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书法形式符号进行“陌生化”处理,具有很重要的美学意义。书法形式符号“陌生化”可以从线条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书法形式符号“陌生化”必须注意“度”的把握和遵循“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原理本来是针对文学艺术而言的,是指文学语言的反常化。用“陌生化”原理进行文学创作,会收到特殊的审美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灵活运用“陌生化”原理进行教学,那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以陌生化的方式避免人们感受的自动化,不断地给人们以新鲜感受,使人们恢复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以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本文探讨了什么是“陌生化”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陌生化复习”的提出“陌生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由俄国文艺理论家首次提出,指的是把与人太接近的事物或现象推陈出新,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陌生化复习”是尝试将“陌生化”理论引入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即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数学的复习策略,灵活运用陌生化艺术,把熟悉的内容“陌生化”了给学生看.  相似文献   

8.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创新语言的技巧与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派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她虽未闻“陌生化”之名,却行了“陌生化”之实。她主要通过以拟人、移情等手法自铸奇俊新颖之语,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和创造性地使用叠字、叠句、排句三种“陌生化”方法来创新语言。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词语的超常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本世纪初俄国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等人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它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造成文学语言“陌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词语的超常搭配。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苍蝇》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成名作之一。作品以崭新的表现技巧以及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语言冲击了当时文坛。作家巧妙地应用“陌生化”手法,使《苍蝇》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本文拟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从叙述视角、小说语言两方面浅析《苍蝇》的“陌生化”技巧,从而探讨该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些观点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共同的求新目的使得“陌生化”和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有着相通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隔”与“不隔”之区别全在于境界,而“陌生化”力图通过扭曲变形,让审美感受增强。审美感受过程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由此而来的“陌生化”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也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般而言,奇崛美是一种硬语雄奇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实际上是一种诗学悖论现象。“奇崛”与“寻常”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呢?刘大魁的“气奇则真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中的“奇崛”与“寻常”是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肯定陌生化否定自动化,而中国古典诗学在“奇崛”与“寻常”之间采取的是辩证统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动都肇始于批判“言文分离”,倡导“言文合一”。然而,文学语言本身内在的“陌生化”要求使其具有天然的偏离日常语言的趋势,同时“陌生化”使得“言文合一”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遭遇了危机,“言文合一”只能是一个政治谎言。  相似文献   

15.
形式主义在试图给文学定义的时候,为了努力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回到对文学本身的关注,对文学性进行了集中的抽象,这正是该派的特点,也恰恰是它的弱点,正如他们在把“陌生化”理论引入文学史的范围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是文学写作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新闻创作中。在新闻作品中体现“陌生化”,一是要形成创新意识,二是要善于运用新闻作品的表现方式,三是要善于发挥媒介的特色效能。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艺术能够使人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从而延长人们的审美过程。拟从陌生化的角度,通过对《等待野蛮人》的写作手法和梦的陌生化的解读,来说明老行政长官实现了艰难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50-151,186
"陌生化"是一种把平淡无奇的语言变得不平常,从而增加新鲜感的艺术手法。古今中外,诗人通过改变日常语言惯常化的状态,使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东西"陌生化"。"陌生化"适用于诗歌创作,同时也适用于诗歌翻译。在考察中外诗歌"陌生化"现象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诗歌翻译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再现诗歌韵味,给读者焕然一新的艺术感受,同也丰富了译入语文化。  相似文献   

20.
吴坤 《学语文》2011,(4):29-29
所谓备教“陌生化”,是指备课时,对熟悉的课文、传统的教法进行“陌生化”处理,力求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力求有新的突破。即人们常说的“素备教材”、“熟课生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说说备教“陌生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