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背景下,龙头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这一新型创新组织模式进行高效的持续创新,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以国内外3类开放式创新平台(非定向研发协作模式、定向研发协作模式以及孵化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开放式创新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三者运作模式和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中梳理出龙头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运行机理和动力模型;同时,基于案例和运行模型分析,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进行创新活动,以及政府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针对实行合作研发或技术引进等不同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研究它们的技术竞争情报需求,从创新要素协同视角分析企业创新模式及技术竞争情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分析内容,使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设计针对开放式创新的技术竞争情报分析框架,为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以及提供技术竞争情报服务的机构或企业部门提供参考性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创新: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介绍了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践.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减小创新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开放创新体系下,技术创新将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创新模式.通过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开放式自主创新的棠例,解析企业如何在密集的内部研发基础上.借助外力,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和内外创新资源整合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创新倡导企业打破边界,综合调用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完成能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创新活动,然而成功的创新必须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因此,建立战略导向的开放式创新综合模型是战略管理和企业创新的必然,该模型不仅要求企业跳出现有资源的约束来创新影响顾客价值的因素的组合方式,实现新价值曲线的创造,还要求企业从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成果方面综合构筑模型.指导企业从内外部寻找资源完成创新活动.该模型对企业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架构,分析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JAC)自主创新的战略定位、创新路径的选择、系统化创新模型以及开放式研发体系的构建与运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JAC自主创新模式对我国汽车产业实践技术创新活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创新网络知识转移拓扑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企业知识转移角度入手,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网络知识转移拓扑模型.认为开放式创新网络是以中心企业为核心的星形拓扑结构,由企业与其他企业构成的横向环形网络结构、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构成的纵向总线形网络结构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公共机构构成的斜向网状网络结构构成.三个网络中不同的主体之间的知识转移促进了开放式创新网络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2015年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基于研发禀赋结构的动态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模式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模式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基于研发禀赋结构的“双门槛效应”.前期创新能力显著影响农业科研院所本期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以及研究生学历研发人员能显著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当农业科研院所处于合理的研发禀赋结构区间时,合作创新模式、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以及创新联盟模式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研发禀赋结构不合理时,创新联盟模式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当处于“低研发经费—高研发人员”研发禀赋结构区间时,农业科研院所选择合作创新模式以及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可以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企业创新资源构成、特征及其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放式创新模式拓展了可利用创新资源的范围,提高了技术创新活动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同时也使企业管理各类创新资源的工作量和难度增大。在界定创新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创新资源构成的五项要素——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的现状以及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通过与封闭创新的比较提出开放式创新条件下企业可利用创新资源的特征,即可选择性、流动性、非独占性以及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减弱。以此为依据对企业创新资源的搜索与获取、整合与利用、保持与流动以及动态更新等几项主要的管理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企业创新资源管理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创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以制造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博弈模型,并对制造商独立研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非协同合作研发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研发这三种模式进行比较,最后给出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润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企业R&D外包的模式、测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发外包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整合外部技术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的一种新型研发模式.研发外包模式的划分、测试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乃是各外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技术、战略、创新性角度划分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引入R&D外包强度指标,并对研发外包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率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外包的强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而在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二次性曲线相关关系,当外包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强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同时,环境动态性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