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指出:“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和表达思想的”。其语关键之所在,我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只有正确地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思路的重要性。凶为读文章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就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写文章讲究文章的思路,就便于布局谋篇,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探索文章思路的规律,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把握文章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的终极能力是使学生具备敏捷深刻地读文、娴熟准确地驾驭文章的能力。但如何才能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呢?我以为关键在于寻“根”,中“规”。张志公先生说:“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  相似文献   

5.
黄金莲 《江西教育》2004,(13):83-83
理思路、列图表指导背诵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我做过探索。开始,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学生都感到很闲难。这时,我首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入手,去摸清作者思路,从而获得记忆的主信息。通过讲读,搜寻出向往海上日出——描绘海上日出——赞颂海上日出这条思路。紧接着又要求学生读、  相似文献   

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认为语文教师无非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是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反复玩味”课文,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人情的读,才能品出味来,即“读中悟其神”。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读入手,培养学生“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探索抓文章思路的规律,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把握文章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就抓文章思路的方法,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理清线索 ,初悟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指出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荔枝》一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几件事 ,字里行间渗透着殷殷亲情。要体会到这种情感 ,首先需要整体感知课文。但这种整体感知并不是教师的讲解或牵引 ,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能力 ,教师只要敢于放手 ,学生就会在自读自悟中获得整体感受。可在自学要求中明确提…  相似文献   

9.
阅读的思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时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基本上懂得了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记住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然而对文章的思路,却有些模糊不清。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过教学生掌握思路对于阅读的意义:“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那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探求文章的思路呢?下面着重就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浅陋的看法和做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说明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何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去 ?就此 ,我谈谈自己对《春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文脉——导情安排学生通读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1.
理思路、列图表指导背诵摇摇摇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我做过探索。开始,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学生都感到很困难。这时,我首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入手,去摸清作者思路,从而获得记忆的主信息。通过讲读,搜寻出向往海上日出———描绘海上日出———赞颂海上日出这条思路。紧接着又要求学生读、思、议、勾划,把作者描写太阳形状、色彩、光亮、动态的词语找出来,填写课文思路图表。通过填表,划出的词语又成为分支信息进入记忆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遵路与探路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每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很重要的,循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内容,才会透彻、深刻。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开动脑筋,对课文融会贯通,理解作者的思路,那正是教学目的之所求。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一、自学中摸索思路学生的自学,教师要加以引导,给予指点。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我提出了读、查、划、想的自学要求。这阶段,只要求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当学生初步形成了自学习惯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同志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我们搞讲读教学,无外乎是搞字词句篇的理解,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字词句篇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是语言的外壳;教学中必须抓字词句篇的内在联系,即文章的思想内容、思想感情和思想方法的联系。所谓思想内容、思想感情,指的是文章的灵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 ,才能掌握词句 ,提高读和写的水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抓好“读”这一首要环节 ,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科学地设疑提问 ,创设情境 ,把矛盾引入学生的阅读过程 ,让学生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从而活跃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使学生提高在探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根据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 ,分析文章思路 ,设疑提问 ,讲究提问的层次性叶老说 :“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储存其生命的留影和痕迹的载体,作者的道德、才华、美学思想必然会在其作品中留下自己的印迹。因此,正确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应该是:“读其文,观其人”。亲近作者是阅读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认为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破五关,将“整体阅读关”、“理解阅读关”、“比较阅读关”、“欣赏阅读关”、“应试阅读关”一一攻克: ●整体阅读,全面把握,力求能总揽全书,步步推进,单元过关。●理解阅读,深入浅出,力求能理解语句,分析结构,概括段意,提取主旨。●比较阅读,求同存异,力求能通过比较辨析,为教者与学者打开一条新的思路。●欣赏阅读,化读为写,力求能使读与写得到深化,能领悟到作品的意味或情味,领会作者的意图。●应试阅读,量化效果,力求能审清题意,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相似文献   

17.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捕捉作者思路,循路入境,归纳要旨,这种教法称之为以题统文教学法。 以题统文教学法一般分四步进行。例如第八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步骤安排: 第一步,读题提问,带问读文。引导学生从释题入手,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1.什么叫“壮士”?“壮士”与“战士”、“勇士”、“烈士”的区别?(先查字典理解,再联系课文理解。)2.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相似文献   

18.
为帮助广大读了解高考“阅读理解”命题风格以及训练中应该注意培养的技巧与思路,我们刊载出以下对话,结合2001年NMET“阅读理解”对解题思路做出讨论与分析.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发挥板书设计优势综合培养学生能力湖南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燕一、板书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文章就要凭借书面语言认识到它反映的是什么事物,体会到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者如按照作者的思路,设计出反映...  相似文献   

20.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能快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 ,理解作者思想、观点,明确课文中心意思。  2.在教师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并能理解故事中“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琢磨、领悟课文中蕴涵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  2.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借鉴、吸收。  (解说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序言,指导学生自读本文,一定要紧扣本单元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