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盥洗间内,洗完手的幼儿正用自己的毛巾擦拭,一条毛巾掉到了地上,他们都视而不见,绕过或跳过这条毛巾去拿自己的用。我捡起毛巾拿在手中,询问这几位“视而不捡”的幼儿:“你们为什么不把毛巾捡起来”他们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毛巾不是我的”“毛巾不是我弄下来的”。我联想到班里的一幕幕情景:图书掉在地上没人捡,玩具用完没人收拾,小椅子倒了没人扶……每次活动小结,我都会提醒幼儿图书、玩具没有收拾,他们的理由就是:这不是我看的书,这不是我玩的玩具。我想,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只知道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却…  相似文献   

2.
开花店     
为了丰富幼儿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我设计了“手指大家庭”游戏。首先,我告诉幼儿:“五根手指长短不一,但它们都同时长在一只手上.好似一个大家庭。”其次,我伸出大拇指说它是爸爸,并问幼儿:“爸爸会干什么?”有幼儿说:“爸爸会开车。”我便把它编入手指游戏中:“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嘀嘀嘀。”  相似文献   

3.
本期问题:怎样表扬、鼓励幼儿才有效?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作出积极、及时、正面的回应。当一个幼儿任务完成得好或行为表现良好时,我就通过一定的方式,在集体前面表扬这个幼儿。这很有用。因为小朋友们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有的时候他们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会特意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最近,我发现以前表扬的方式如“磊磊真听话,小朋友都应该向磊磊学习”,“小明真聪明”,“亮亮真棒”等越来越没有效果了--被表扬的幼儿似乎没有反应,有时反而会听到其他幼儿暗地里说:“哼!他还不如我呢。”现在连奖励都没有力量了。比如,我每天都给幼儿贴小苹果贴纸,偶尔不贴的话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误会。有一次家长来接孩子时发现她没得到小苹果,便问他:“今天是不是没听老师的话呀?”直到该幼儿解释说今天老师没发小苹果贴纸后,家长才放心。对此我突然感到,表扬、奖励变成了幼儿正常表现的标志,而不是良好表现的赞赏或奖赏!我该怎么办?难道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的做法有问题吗?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我在组织幼儿玩“谁的飞机飞得高”游戏时,开始我只是示范几次,就让幼儿自由玩,我在一旁看。我发现有几个幼儿玩了一会,就不玩了,他们还走到我身边说:“老师 ,我不玩了。”我请他们去和大家一起玩,可他们还是不愿意。这时,我拿起一架纸折飞机,一边向空中丢 ,一边说:“我的飞机飞得好高。”小朋友听见了高兴地围过来,一边玩 ,一边说:“老师,我的飞机也很高。”“我的飞机会转弯。”“我的飞机飞得远 !”那几个说不玩的小朋友也玩起来了,一边玩一边说:“老师,看我的飞到哪里去了 ?”这说明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极易受…  相似文献   

5.
你想要知道教师是怎样使孩子们对数学感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概念和算法吗?下面是关于数学的内容,都以“操作和发现”为宗旨,因为幼儿是在对物体的操作、对环境间关系和模式的发现中学习数学的。数学的意义远不是算术。如果你认为数学对幼儿来说仅局限于1+1=2如此简单的等式,那么在他们玩的时候观察几分钟,你将会知道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所在和所涉及到的数学本身的范围:“你拿的那块饼干比我的大!”“我比你高。”“我的粘土比你的多。”“我有五个便士。”在幼儿园之外,孩子们是数学的思考者。幼儿保持着产生于园中的那些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孩子创造自由表现的空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从理论上讲,我能够理解,也乐于接受。可真要实施起来,我的心里还真是没谱:教师一旦“放手”,孩子会不会过于“自由”?活动秩序会不会很乱?活动目标能顺利完成吗?但事实证明,传统保守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发展的“绊脚石”,课程改革必须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放手”的效果。就从美术活动“喷刷画”开始吧。在教育观念上,我打破了以往“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尝试运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幼儿自己动…  相似文献   

7.
耿雪丽 《山东教育》2002,(27):33-33
主题的产生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听到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冯静亭:“这是蚂蚱。”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  相似文献   

8.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9.
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常常听到幼儿说“我不会”。我们对这些说“我不会”的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是由于活动难度过大,或未认真学习而导致的真不会,但也有一部分幼儿“不会”是假不会,他们因何而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0.
喝水新花样     
时值夏秋交汇之际,督促孩子们每天多喝水成了老师的常规工作,特别是家长临行时反复地叮嘱,更让我感觉到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里的幼儿对喝水这件事逐渐“马虎”起来:不是“偷工减料”,就是趁机和同伴玩耍,忘记喝水。就连我原先设计的“喝水记录表”也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很少再有幼儿主动去记录自己喝水的次数与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一节课开始部分的任务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呢?一、用奇特的语言制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如常识课“认识动物”。一开始,教师可压低声音,生动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知道这位客人是谁吗?噢,不知道。现在,小客人就要来了,小朋友们要注意细心地看看他是谁。”这样一来,幼儿会静静地等待客人的到来,并且盼望知道客人是什么样子。二、用有趣的表演使幼儿感到惊奇。比如,美术课“折飞机”。一开始,教师可出示一张纸,说:“老师会变魔术,比如这一张纸,我能…  相似文献   

12.
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常常听到幼儿说“我不会”。我们对这些说“我不会”的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是由于活动难度过大,或未认真学习而导致的真不会,但也有一部分幼儿“不会”是假不会,他们因何而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是掌握口语的最佳时期,同时,口语能力是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工具。口语训练仅靠在语言活动中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一、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强幼儿说的需要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兴趣很高。如在《小动物接力赛》活动中,幼儿要戴上小马、青蛙、小乌龟的头饰模仿动物的行进动作,我请模仿动物的幼儿讲一讲是怎样做的。有的说:“我像小马一样飞快地跑。”有的说:“我像青蛙一样蹦蹦跳跳的。”还有的说:“我像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  相似文献   

14.
张欣玲 《山东教育》2002,(27):62-62
一、平等当孩子从远处欢欢喜喜跑来,轻轻拽住你的衣角,说:“教师,告诉你个秘密”时,你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一个智慧型教师会做的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蹲”字,它折射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平等。师幼之间全方位的平等是智慧型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石。智慧型教师总用平等的观念来对待幼儿,允许他们自由表达自己、阐述自己,允许他们探索、提问、置疑甚至反驳;他还总用一种平等的行为与幼儿交流,如:蹲下来、拉起幼儿的手,用商量的语气与幼儿说话等。所有这些会传递给幼儿一个积极的信息:老师是喜爱我的,…  相似文献   

15.
上午我带幼儿去厕所,孩子们便完后陆陆续续回座位上去了,我仍在厕所里照顾其余的幼儿,苏一粟突然跑来告毛聪宇的状,说她把喝剩的水倒进保温桶里,我连忙把毛聪宇小朋友叫过来问:“你为什么要把喝剩的水倒进保温桶里?”她连忙抬头对我说:“于老师你不是教育我们要节约用水吗?我接的水太多,喝不完,倒了怪可惜的,我就把剩下的水倒进保温桶里了。”我不禁一笑把她搂在怀里,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对她讲:“节约用水是对的,但喝剩的水再倒进桶里,是很不卫生的,因为其他小朋友还要喝,这样容易得传染病。”她点点头说:“老师,以后我…  相似文献   

16.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来源。春夏正是蚊虫肆虐之际。一次“乐吧”游戏结束后,幼儿在“自然小屋”里整理玩具时,发现自己脸上和身上多了好些红点,还伴有阵阵痒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我好像被臭虫咬了,好痒!”“不对,不是臭虫,应该是蚊子。”“会不会是别的小飞虫呢?”探索的欲望在心中“破土而出”,幼儿决定展开一场“驱蚊大作战”。  相似文献   

17.
快乐洗手     
迟芳  云霞 《学前教育》2007,(1):35-35
小班幼儿在洗手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断告状声:“老师,他又在玩水!”“老师,XX没有挽袖子”……每天这些事情总是重复发生。过去,我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洗手时要这样……要那样……注意……”可效果总是不好。我想,幼儿天性好于,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于是,我调整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幼儿午睡情况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我班有些孩子却总是睡不着觉。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其次,将兴趣点转移;第三,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我尝试这样做:在幼儿上床之后,我问他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喜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喜欢的是哪一部?”“《猫和老鼠》”“《海尔兄弟》”“《恐龙战队》”……近年来较受孩子们欢迎的动画片的名称此起彼伏地响在我的耳边。“你们…  相似文献   

19.
向儿童学习     
记得一位老师在给我的毕业留言中写道:“向儿童学习。”我当时很是不解,而且颇不以为然,问老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寓意,老师神秘地笑了笑说:“以后在教学实践中你会慢慢体会其中的奥秘的。”时隔两年,在教学第一线,我一直思考着老师留给我的这句话,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几天前发生在我与孩子之间的一件事,终于让我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不久前,我园准备选送一批幼儿画参加省绘画比赛,因此,我集中精力对幼儿进行指导,小朋友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绘画活动,有的画“夺金牌”,有的画“2008———北京”,有的画“春天”。在我…  相似文献   

20.
很多时候那些高中的“前辈”总是会笑着叫我“小屁孩”,而我总是会很生气地反驳道:“我才不是小孩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