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认识序数的教学 进行序数变式的练习:“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但序数教学却多是排成整齐的横列,多是从左向右认序数。在初进行认序数时,这样做是必要的,整齐地排列,习惯性地排序,有助于幼儿较快地认识序列中的序数关系,但若总是这样让幼儿认序数,则会对序数的认识狭隘而固定,不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因此,应在序数教学中,多进行一些序数变式练习,如下:  相似文献   

2.
幼儿序数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曾良序数是幼儿计算教学中内涵明确、要求具体的一个重要内容。严格他讲,其相对于其它计算教学内容难度并不大。因而其教学效果应该是较好的。但考察不少幼儿园的序数教学,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幼儿学习序数之后,其序数概念并未真正初步建...  相似文献   

3.
一、有序数对 教材第45页提供了有序数对的一个实例(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从中得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和游戏实践,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和意义,会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具体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中班序数教学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是训练儿童思维的一项教学任务。序数教学是在充分掌握基数的实际意义和空间、方位、时间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中班孩子对于基数概念的发展早于序数概念的发展。因此,孩子在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自然数后,序数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序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孩子掌握物体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物体排列次序通常有如下几种:从左往右数;从前往后数;从下往上数;按时间先后数。当孩子掌握了简单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以后,再帮助孩子掌握比较复杂一些的排列次序。比如:按大小、高矮、远近等为排列次序。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孩子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5的认识’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页的数学内容。教学时,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对5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一、搞清基数和序数自然数既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即基数),又可以表示事物的次序是第几(序数)。在教学5的认识时,可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搞清基数和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7.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设计是:先确定学校的位置,通过方位图形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分析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相似文献   

8.
序数理论是良序集的一个本质理论,关于序数概念,一些数学家都曾以不同形式予以定义,其定义分别如下: 定义Ⅰ(冯·诺依曼定义)具有∈三歧性的可传递集合称作序数。 定义Ⅱ(策墨罗定义)序数可归纳定义如下: (a)○是序数, (b)若a是一序数,则a~+是一序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基数与序数的理论,给出了在超穷下DIRICHLET盒子原理的形式。该结果可作为比较集合势的一个辅助方法,这由文中的例子可见一斑。 一、预备知识 Pre.1.对每一个序数S,恒相应一超穷基数ψ_p,使此对应一对一且保序。在此对应下,没有一个超穷基数会被漏掉。 Pre.2.若S是小于某个序数的集合,且S中无极大序数。则必有序数σ存在,使得(i)σ大于S中的所有序数,(ii)若∮<τ,则存在t∈S,使∮<τ Pre.3.若序数σ相似文献   

10.
题目(2006年湖南,20)在m(m≥2)个不同数的排列P1P2…Pm中,若1≤i〈j≤m,时,Pi〉Pj(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数),则称pi与pj构成一个逆序.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记排列(n+1)n(n-1)…321的逆序数为%,如排列21的逆序数α1=1,排列321的逆序数α2=3,排列4321的逆序数α3=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理解有序数对 我们经常说对号入座,研究点的坐标也是一样,点的坐标是一个有序数对,其中“有序”是指先横后纵,就是说当m≠n时,P1(m,n),P2(n,m)表示两个不同的点,即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内容: 学习序数第一至第五。 二、教学目的: ①学习序数第一至第五,认识序数的方向性,使幼儿知道同一物品,从左数和从右数所排的位置是不同的; ②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3.
蒋茵 《中学教研》2013,(12):22-25
如何使高三复习课精彩高效?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笔者认为,“问题变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非常重要.近日,在“台州市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上,笔者有幸开设了一堂主题为“围绕目标善转化巧设点线活运算——基于一类‘直线、抛物线与圆’高考题的探究”的公开课.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一个直线与抛物线的基础问题出发,采用变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是灵活多样的,而习题的变式教学设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很有效,尤其是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下面就一个例题的简单变式设计,来说明习题的变式设计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知识梳理】一、有序数对教材第45页提供了有序数对的一个实例(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从中得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排列中 ,一个大数在一个较小数前面 (左边 )的 ,叫一个反序 ,如 4元排列 1 43 2中有 3个反序 .1 72 9年 ,英国数学家马克劳林借助n元排列的反序数 ,科学地引入了n阶行列式的概念 .然而关于n元排列的反序数 ,至今还有一个不易解决的有趣问题 .1 n元排列反序数的分布这个问题是 :对于任何一个正整k,能找到多少个n元排列 ,使它们的反序数恰为k ?计算 5元以下排列的反序数可得下表 ( f(n ,k)表示反序数为k的n元排列个数 ) .nf(n ,k)k 0 12 345 6 7891011        2 11        312 2 1       4 135 6 5 31    5…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的,通过生活中需要确定物体位置的实践与思考,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指出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由此联想到是否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问题,为坐标思想的形成和树立做准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树立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进而为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数学的方法,对于在生活中如何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并不陌生,所以从生活入手,更能调动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课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问题,相信他们的方法会比教师能想到的更丰富多彩.设计理念从引课开始教师就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能够解决的问题加以探索,使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体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2)数学思考目标:(1)通过学习如何确定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2)通过学习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寻找用有序数对...  相似文献   

18.
基数词表数量序数词表顺序。基变序,有规律,跟我一起歌中记。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宇母t,d,d。(1)八去t,九藏e,f替换词尾ve。遇到y字换ie词尾普扣-th。(2)“第几十几”序数表,“个位”变序就完了。(3)  相似文献   

19.
序数表示法既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问题。汉语中的序数词丰富多彩,根据笔者不完全的搜集,大致有以下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20.
张环 《宁夏教育》2005,(7):99-99
新课程怎样教,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这些问题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感到困惑,有“困”才思“变”,想“变”就应反思。反思能使全新课堂更加完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了教师的反思,要求“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思,我认为师生共同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完善,使合作探究更实。下面我展示一个教学片段,对比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