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缓刑作为对犯罪人在惩罚的前提下宽大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假释作为一种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刑罚执行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两者都集中体现了刑罚人道、刑罚经济、刑罚个别化和刑罚社会化等现代刑罚思想,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刑事立法所采纳.加强对我国缓刑与假释制度的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世界各国有关刑事立法,分析了中外缓刑和假释制度的异同,以期与关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缓刑和假释制度的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2.
假释制度作为各国广泛采用的刑罚执行制度,在监管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执行实践中,与国外假释的普遍适用相比,我国的假释制度适用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旨在对比分析中西方适用假释现状,提出整合假释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改进我国假释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假释制度是对确有悔改表现的犯罪人附条件地提前释放,以促进犯罪人再社会化为目的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它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罪犯改造积极性、补救量刑差异、缓解监狱压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细化假释的实质条件、假释适用对象、假释刑期条件等方面对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如建立假释再犯预测表、对重刑犯有条件的适用假释、假释刑期区别对待等,以完善我国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4.
梳理建国以来刑罚执行制度研究概况及发展脉络,并对刑罚执行制度的研究现状,即减刑制度和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得失进行比较客观的整体评论。可以总结出刑罚执行制度研究的整体成就扣不足。  相似文献   

5.
减刑、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的重要内容,发挥着特殊的犯罪预防功能,犯罪分子符合法定条件后就有可能获得减刑、假释机会,提前回归社会。在我国,减刑、假释制度应用范围较广,在减刑、假释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完备、监督缺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减刑、假释适用的权威性,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强烈质疑。针对减刑、假释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减刑、假释的作用,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的减刑、假释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假释就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化措施和行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假释具有调动罪犯积极改造的内在力量的激励功能和对于刑罚执行的调控功能,并为罪犯由完全剥夺自由的监禁生活逐渐适应完全恢复自由的正常社会生活架设过渡的桥梁.但是,我国假释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本文中将主要对我国现行假释制度中存在的执行机构的残缺和执行制度不完善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假释制度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制度肇始于19世纪中叶,人道主义以及教育刑理论的流行使公众将注意力由对犯罪行为的惩罚转向了对罪犯的矫正,刑罚执行的场所也开始由监狱转变为社区,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的适用构建了社区矫正的基础。同时,随着刑罚理念的更新、刑事政策的转变,社区矫正在缓刑、假释制度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矫正适用率过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后果,从而引发对我国现行假释制度适用不足的认识和思考,在阐明假释制度在刑罚执行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假释制度的适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观点,以及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假释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刑罚制度的产物。由于假释能够促进犯人悔过自新 ,积极改造 ,因而在各国立法中 ,都有假释制度 ,我国也不例外。本篇文章针对我国假释制度的缺陷与立法完善作了必要的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监狱已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及重灾区,治理监狱腐败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监狱腐败主要表现在刑罚执行变更、大宗物资采购、监狱企业运营、徇私枉法、滥用权力等方面。对于监狱腐败,建议采取建立健全监狱腐败治理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法标准,加强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制约,制定监狱主要官员财产申报检查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国拥有相当,发达和完备的刑事执行法律制度,包括监禁刑的执行制度、非监禁刑的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制度)、死刑执行制度、财产刑执行制度以及资格刑的执行制度。尽管中美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法治程度上有较大差异,但研究及借鉴美国刑事执行制度仍是中国发展和完善刑事执行法律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我国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尤为迫切和重要。刑法裁量上的非刑罚化、非监禁刑、缓刑的扩大适用和死刑的减少适用,刑罚执行上的减刑、假释的扩大适用和社区矫正的大力推进,刑事程序上的无羁押诉讼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推行,都体现了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以教育改造罪犯,降低刑罚的残酷性和严厉性,有助于促进和平司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财产刑判决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主要表现为空判率高,执结率低。这严重影响了财产刑遏制和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财产刑的执行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执行难有立法、司法、执法和人文等方面的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根治这一顽症。  相似文献   

14.
终身监禁是刑法修正案(九)针对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单独增设的一项新规定,禁止某些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分子在死缓变更为无期徒刑后减刑、假释等。在我国逐步减少死刑适用的实践中,终身监禁带有一些试探性色彩。对于终身监禁制度性质、功能、价值等方面的争议,笔者认为,终身监禁是死缓适用的一种情形,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制度的出台具有其时代价值和制度价值。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促进终身监禁制度的渐进完善。  相似文献   

15.
减刑制度是我国行刑制度的重要,但如规定不合理,则起不至鼓励服刑犯积极改造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减刑限度设置的缺陷及其潜意识根源,并与假释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希望于此能对立法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身危险性的特殊预防目的而对累犯进行从重处罚具有必要性,但从重处罚不应突破报应刑的限制,否则违背罪刑法定等原则,不符合保障个人权利的刑法发展潮流。报应刑是量刑阶段的主要依据,从轻、减轻以及免除情节等特殊预防情节辅助之;预防刑为刑罚执行阶段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是修改后的刑诉法赋予监所检察部门的一项新职责。实践中,监所部门对自由刑和生命刑的监督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工作机制,但对于财产刑执行的监督却缺乏足够的关注,甚至存在监督盲区。故加强和完善对财产刑执行的检察监督,全面履行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职能,促进我国刑罚执行体制的完善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死缓制度是我国的独创,它的理论基础是辩证的哲学理论和慎杀、少杀甚至不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和刑罚观念.其有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发展和丰富刑事法学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死缓发端考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刑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旧刑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死缓作为一种思想和制度,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处,一直为学界所关注。通过从卷帙浩繁的古今中外典籍中查找有关记载,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死缓设想系托马斯·莫尔于16世纪最先提出,死缓制度则确立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20.
死缓,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在当前我国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下.对死刑的司法控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法理观念不清、解读标准不统一、司法实践中被滥用、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明确规定死缓的适用条件、将死缓期间“故意犯罪”概念具体化、增设死缓为新刑种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死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