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归化的矛盾和归化译者、异化译者两种不同的观点,并从文化词、习语以及新生词汇等方面举例,对比讲述了这两种翻译方法的用法,指出归化和异化都是重要的翻译策略,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两种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词翻译是对外宣传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将从归化异化的层面讨论新词翻译,并结合新词翻译的实例,讨论具体的翻译技巧,说明归化异化在传递文化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7,(2):77-79
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翻译策略。从旅游文化外宣资料中的汉英翻译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优劣点,并从优化归化、异化策略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旅游外宣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的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方法。而习语堪称"浓缩的文化"。本文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异化、归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休运用,并得出结论: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翻译时应依据不同情况作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6.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7.
归化与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翻译是本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翻译引进和再现源语文化.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本文认为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是翻译中不可缺少的方法,译者应该采取科学态度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文章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以对等理论视角对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求得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异化与归化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在翻译中,归化是最常用的手段,而异化的翻译也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促进文化交流和吸收外来词语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翻译界从直译和意译的争论转向翻译的异化和归化的过程,标志着社会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所造成的障碍越来越被译者所重视,过度的归化或者异化不利于原文的风格和思想的再现,本文主要论述归化和异化需使用得当,不可过度片面强调归化或者异化单方面的作用,两者是一对对立而统一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15.
归化和异化: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我国翻译界就这两种翻译方法争论的历史,指出是用偏向归化的译法还是异化的译法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译者应根据翻译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既可采用归化译法也可采用异化译法,或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方法.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异化翻译法将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汉译英中合理的语言异化总是在目的语内部规律制约下进行的,汉语语言体现出来的时间顺序象似性和意合特征制约着异化的程度和范围,语言异化和语言归化是相对的,就汉英翻译而言,语言归化的核心是从空间结构样态向时间顺序样态转化,有效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翻译的简单模式,是培养,提高汉译英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翻译史上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翻译理论有同化和归化之分。中国翻译经历了三次高潮,从古代的佛经翻译到当今的各个领域的翻译,各时期的理论侧重点都不同,这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当今的中国翻译应体现中国的特色,归化和异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习语的翻译,既离不开归化也离不开异化,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成功的翻译,促成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习语的翻译,既离不开归化也离不开异化,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成功的翻译,促成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