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东汉时期,一个名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他每天“雄心勃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好朋友薛勤来到他家,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谈“自理、自强教育”的几种做法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说一个人连自己的事都办不好,怎么谈得上为国家做大事呢?这句话实际上是强调作为一个人,要自理、自强。自理是一种能力,自强是一种精神。今天...  相似文献   

3.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常常被用来训斥不拘小节的人,甚至等同于"好高骛远"。诚然,有些人确实是因为忽视小事而难成大器。但纵观历史,更多的却是"一屋不扫,横扫天下"。项羽年轻时,叔父项梁教他学文章,他不肯学;教他学剑术,他不肯学;教他学兵法,他还是不肯。他什么都不学,却想纵横天下,这可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批判标准的靶子。可结果呢?他不学文章,不学剑术,不学兵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汉代有个叫陈蕃的人,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到他家中,见屋中十分肮脏,便问:"何以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不屑一顾地回答:"大丈夫志在千里,何以扫一屋."那位朋友告诫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相似文献   

5.
徐屹 《高中生》2008,(1):68-68
历史上有许多故事,读后常常发人深省,陈蕃欲"扫天下"而不愿"扫一屋"便是一例。陈蕃少年时就有"扫天下"的雄心壮志,值得称道,但他却瞧不起"扫屋"之类的小事,"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所以受到了薛勤的严厉批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  相似文献   

6.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汪威和陆震两个学生干部到办公室找我诉苦,反映宿舍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到学生宿舍的管理这也是让我头痛的一件事,但总感觉管理得好,宿舍可以成为课堂以外教育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场所。古语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现在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却让人感觉越来越弱,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见识广、认识新,这些天天把宿舍卫生挂在嘴上的说教在他们看来是老掉牙的思想轰炸,跟他们的自身发展没一点关系,就是一屋不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汉年间有位叫陈蕃的少年,嘴上喊着“扫除天下”,实际却不屑干一事,连自己的屋子脏了也不打扫,还说什么“安事一屋”。可是另一位少年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问得陈蕃哑口无言。如今,在我们同学中,是否也有像陈蕃这样的人呢?他们有“扫天下”的抱...  相似文献   

8.
【案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一个人如果连一点一滴的小事都做不好,是做不成一番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9.
东汉的薛勤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里蕴涵的管理思想是,要做好大事,必先做好一件件小事。而与其同时代的陈蕃却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与管理联系,也就是要求管理者胸怀大志,有“扫天下”的魄力和能力,管理时不能纠缠于日常“小事”而误了“大事”。  相似文献   

10.
彭斌 《黑河教育》2014,(12):27-27
正古人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说。在习作教学中,我把单元或考试中的习作,称之为大习作,乃"天下屋";平时的小练笔,就是不可缺少的"一屋"了。小练笔这"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屋"?那么这一屋要怎样扫?我认为要天天扫,随时扫,让学生扫得高兴,还要扫得自由。一、降低起点,让学生爱上小练笔小学生,姓"小",小练笔更是姓"小"。练笔的内容要灵活自由,可以是真实见闻,也可以是奇思妙想;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观摩过一场题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大学生辩论赛。辩手们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唇枪舌  相似文献   

12.
赞脚踏实地     
东汉有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认为大丈夫一生应以国事为重,活着就要轰轰烈烈地  相似文献   

13.
何谓窥一斑可见全豹?何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伏尔泰曾经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这里小枫将要告诉大家,忽视琐碎小事,会浪费掉你求职付出的所有努力。  相似文献   

14.
哎!名言虽好,但也有惹祸的时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被封面上的一句名言吸引住了,觉得挺有意思,随口读了出来。这不,碰巧被老爸听见了。只见他背着手,笑眯眯地摇头晃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罢,随手丢下一把扫帚,扬长而去。留下屋里的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相似文献   

15.
扫扫「农盲」如果称没有文化的人为“文盲”,称不懂法律的人为“法盲”,那么,不会种田的农民该称作“农盲”了。某县农调队对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生产水平的调查时发现,农民中有60%的人不会正确使用农药,有70%的农民不会合理施用化肥,能根据市场变化安...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都会为自己选择一条适合的道路,要么走上仕途,要么归隐田园。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要遵循一个从“扫一屋”到“扫天下”的过程,无悔地完成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坚持高标准 彻底扫文盲里佐平桦县是黑龙江省扫除文盲先进县之一,在1994年国检后,本着“机构不撤,人员不散,经费不减,工作不停”的原则,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一年多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060人,其中妇女文盲679人青壮年文盲率由1994年的1....  相似文献   

18.
扫纸屑     
有一天午间活动时,两个幼儿将手工纸撕成小片,从楼上撒到楼下。我看见后,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带领他们下楼把纸片扫拢、拾起来,然后问他们:“好扫吗?”“不好扫。”“拾起来麻烦吗?”“麻烦。”“为什么?”“纸片太多、太小了。”“那么,阿姨扫清爽这样的地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即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的知识面和素质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爱,何以爱他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扫虫’行动”为线索,写出了作者一家在“扫虫”行动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老爸变得容光焕发,老妈则笑口常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