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是高职院校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建立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专业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平台等多种平台的集合体,是满足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基于此,从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出发,从创新学院管理、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优势特色项目等方面探讨平台的运行与维护,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池春阳 《文教资料》2011,(15):228-229
创新产学研合作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其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创新机制的视角,分析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健全合作的运行机制、完善合作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对高职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成立的初衷即是为地方区域经济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障。新形势下,地方经济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任务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的助推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创新强市”建设是许昌市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的“许昌实践”。加强产学研高质量发展就是许昌高职院校有效助推“创新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推动产学研高质量发展,解决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与行业企业实际需要不符、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科技研发平台力量薄弱、产学研合作形式单一及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还要积极为行业企业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提供服务。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建设,形成产学研平台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技术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还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科研水平有限、政府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完善其运行机制、发展策略,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企业与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供需上的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高职院校深化发展的进程中,"地校合作"办学逐渐成为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后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校合作"办学产学研协同的意义。沿着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联合搭建产教服务平台、教学实践平台、师资共享平台,共同推进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探索了"地校合作"办学产学研协同实践的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相关院校解决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问题提供案例参考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理念,在科学发展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可以更加紧密地进入各行各业,一方面为学生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为产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学术保障。"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国家重视产业开发、科研项目的建设,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知识实践能力和平台与其合作,能够真正实现"科教兴国"的目标。以协同创新视角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科研工作,其动力机制是经济新常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产业的发展背景与空间都会不同,因此迎合时代、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是产学研合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聘请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及共同进行项目研发等方式,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高职院校过去几十年走过的产学研合作历程的研究不仅数量极少,且绝大多数属于定性研究,同时还缺乏各省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情况的比较研究。笔者创造性地通过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样本完成高等职业建设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研究。研究发现高等职业建设院校以教学、科研、产业结合,拓展服务功能为目的的产学研合作始于2000年;江苏和广东两省的高等职业建设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产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产学研合作关系较为稳定,合作机制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国家全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际,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重视程度亟须提高、创新创业导师稀缺、教育教学方法落后、平台搭建不够四个方面入手,探索提出基于创客空间模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包括创建高职院校校级公共开放式创客空间、借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资源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围绕高职院校创客空间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等五个方面的策略,为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政府、学校、企业三个层面存在的政策法规制度上的问题分析,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实践,取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力内涵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服务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必须把握高职教育重心,从如何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科研服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维度探索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创新着力点,为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多元协同路径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能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彼此融合,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推进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具体分析多元协同路径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以及衔接价值,结合当前校企合作情况,教育内容情况,教育理念情况,找出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发展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要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学师资队伍,搭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通过内部运行机制,外部支持机制,以及实践育人平台的共同搭建,进一步保障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多元协同育人,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宁波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和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要进一步提高宁波高职院校产学研的水平,需要充分发挥宁波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项目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加快出台《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细则》,强化政策导向作用,需要高职院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宁波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和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要进一步提高宁波高职院校产学研的水平,需要充分发挥宁波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项目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加快出台《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细则》,强化政策导向作用,需要高职院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才能构建一种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呢?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构建,提出了“专业+公司+研究所”的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目前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目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进行了研究,充分挖掘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必须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寻找出相应的对策,来推进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高职院校建设创新科研团队,是有利于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从高校、高职院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内涵、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要求出发,提出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联盟”,加快高校、高职院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危机下高职产学研合作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技术和人才需求造成企业缺乏产学研合作积极性,高职产学研陷入困境.经济危机的到来刺激了企业的创新转型,对于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使企业逐步转向对外寻求产学研合作,而高职院校本身具备应对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的特殊优势,二者的契合给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要提高科研水平、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运行机制、健全产学研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任务、定位和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更注重产学研合作,依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介绍了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途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和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保障—平台—评价"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