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职业教育学硕士点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试图对职业教育学硕士点建设的现状和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以期为职业教育学硕士点的建设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利用硕士点所在院校学科优势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是优化研究生培养新思路。通过分析总结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的培养状况,文章认为应该在利用院校学科特色以及超前培养后备生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利用硕士点所在院校学科优势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是优化研究生培养新思路.通过分析总结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的培养状况,文章认为应该在利用院校学科特色以及超前培养后备生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晓  马美  蔡林 《教育与职业》2007,(34):81-82
1987年我国首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落户于华东师范大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从无到有,至今,经历了2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短短的20年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初步形成了适应性的人才培养规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6年11月公布的第十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增加到10个,硕士点增加到48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开始走上正规发展的轨道。二是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逐步构建了一个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然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一些存在的问题也相应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为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学术底蕴,推动开展有"深度"的职业教育研究,促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2016年12月18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承办的"2016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16位委员,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博士点单位的89名代表  相似文献   

6.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专业的招生大多数是跨专业的。本文对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经历进行回顾,正视职业技术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现状.并希望学校方面能够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的发展及跨学科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早、发展快,以其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和管理严格著称,且有完善的质量评估保障机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确保生源质量,加强课程和导师建设,规范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师资"培养中的师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有关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问题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职业教育学硕士点46个(2005—2006年批准成立硕士点20个),成为孵化高素质职教研究人员及师资的重要基地。自1988年正式招生的中等职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制度,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为大批中职教师提升理论素质、强化教育教学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些工作为繁荣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坪论与实践研弃.特别是优秀师咨培养檫供了制席件傈瞳。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单独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缺陷明显,为了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不得不考虑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现有的培养模式,探索一条新型的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型+应用型"双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文章探讨了实现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发现,我国大部分院校仍套用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多培养理论型人才,仅少数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总体目标还定位在学术人才培养上;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已经向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化方向转变,其课程设置呈现个性化、多样性特点。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可借鉴其目标针对性、职业性、服务性、应用性强,以及宽进严出培养模式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单独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缺陷显现,高校必须转变原有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科化培养模式,探索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实现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及特征、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作了粗浅的探讨,最后对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创新研究生教育观、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及规格、重组课程与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方式与途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方方面面,职教研究者们的观点也各有侧重.目前,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的选择和定位问题大家非常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一、湖南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历史  湖南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同全国独立体育学院比较 ,起步稍晚。 1 985年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由王步标教授招收第一批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2人、研究生班研究生 8人 ;次年协同曾凡弟副教授、邓树勋副教授(华南师大 )申报创立湖南第一个体育专业硕士点———运动生理学硕士点 (即现在的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点 ) ,到 2 0 0 0年已培养全日制研究生 3 0余名 ,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近 2 0人 ,另培养函授研究生和同等学历学位研究生 1 0 0余人。学校在 80年代初就争取到了全校综合性的学科教学论硕士学位点 ,为全校各院系…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点是2012年河北大学新增设的硕士点之一,为河北省第二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硕士点是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共建的硕士点,于2012年起招收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招收15人。该硕士点现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目前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点主要开设三个研究方向,具体包括成人教育基本  相似文献   

16.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时期进入到质量提升时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迅速、跨专业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大,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特殊性,在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的现状与利弊,应明确跨专业研究生定位,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提升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综合水平、加强交流等措施提高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自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设立职教专硕硕士点以来,各培养院校积极探索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培养院校在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明确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推动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整合性,推进课程建设与综合知识素养培养精准对接;健全“双导师制”管理运行机制,协同培养职教专硕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重视校外企业实践环节,推进理实结合培养职教专硕研究生专业素养;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强化职教专硕研究生实践创新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8.
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招生政策与教育学大类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同质化,相对模糊了该学科的特点和个性,需要通过招生的政策性引导,促使生源的本科专业背景多样化。应通过应用性、技能性研究方向的加强和完善,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实现就业、创业的多元化,从而使该学科培养的高级人才真正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倾向学术型人才、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单一及导师队伍素质结构不健全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理想的人才培养策略体现在培养目标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导师素质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困厄与出路: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成人教育学硕士点的不断增多,对于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紧迫了。在对国内8所高校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面临的困厄,并对其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