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 ,七 /八国集团为将自身塑造成为“全球治理中心”而大力推出了众多举措和努力。当前 ,它已经形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核心机构 ,对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社会诸领域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 ,从七 /八国集团存在近 2 7年的国际社会现实来看 ,七 /八国集团只有重新定义全球治理 ,赋予联合国系统以全球治理中心的权威 ,彻底改变其一直具有的大国支配世界情结 ,推动扩大世界各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 ,真正地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制度化 ,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八国集团的前身七国集团,是主要由发达国家协调其内部经济政策方面问题的组织,以后俄罗斯参加部分活动称为八国集团。1975年7月,法国倡议召开法、美、日、英、德五国首脑会议。后来意大利和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了七国集团。从1991年起前苏联和俄罗斯应邀在会后与七国首脑会晤,1994年后正式参加政治讨论,形成了何十l”机制。1999年6月俄罗斯被正式接受为八国集团成员,八国集团正式登上国际舞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过去以讨论经济问题为宗旨,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政治问题也日益成为重要议题。从1975年开始的历次…  相似文献   

3.
八国集团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尽管中国现在还不是八国集团成员国,但多种迹象表明,中国与八国集团越走越近.对中国来说,加入八国集团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必须积极认真地思考和准备加入八国集团这一重要国际机制的一系列问题和工作.  相似文献   

4.
背景材料 2007年6月6日,八国集团首脑峰会在德国北部小镇海利根达姆召开。本次会议主要讨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世界经济、投资与社会责任、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八国集团领导人还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举行对话会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席此次对话会,这也是胡锦涛主席第四次应邀参加八国同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世界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影响,而且对中国政治发展也有影响。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分析入手,客观剖析了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并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必经之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日本是同样的机遇,21世纪对于日中两国可以说是一个探索新的竞争和共生之路的时代。笔者对中国对外经济体制中市场经济的形成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日中经济如何做到"共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救赎手段,但其发展前景依然黯淡。与此同时,中国模式却独树一帜,焕发出别样的活力。其中,中国强而有力的政府,对于其经济与社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政治优势,而这也是西方国家所不具有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的这一政治优势,是中国模式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宝之一,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救赎手段,但其发展前景依然黯淡。与此同时,中国模式却独树一帜,焕发出别样的活力。其中,中国强而有力的政府,对于其经济与社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政治优势,而这也是西方国家所不具有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的这一政治优势,是中国模式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宝之一,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介     
世界大趋势与未来10年中国面临的挑战 《人民论坛》主编 中国长安出版社 未来十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进一步深人展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将在嬗变中呈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一个发端于资本主义兴起之时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明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其核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道路和中国呼声。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战争电影是和新中国的成立、发展与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回眸上世纪半个多世纪中国战争电影所走过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从五六十年代的信念神话,到八九十年代的战争史诗,再到90年代中后期的战争传奇,中国战争电影始终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艺术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中原文化能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源于中原地区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则是长期的翻译活动帮助了中原文化的建构.本文梳理了中原文化发展史上发生的翻译活动,指出中原文化的辉煌与沉沦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翻译活动有关,而中原文化的振兴也需要翻译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中国的经济繁荣带来机遇,又使中国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和考验,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盘根错节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党如何在世界性的经济大潮面前,顺应潮流,进行自身的现代化建设问题就凸显出来,文章旨在论述党进行自身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自身的现代化建设的对策探寻。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多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参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背景分析;二、中非合作在战略、政治、经贸三个层面上的意义;三、从中非合作论坛看中国的多边外交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国家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试图解决三农问题,过去人民公社的经历是一次失败的三农问题改革。必须将长期以来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重新组织起来,走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才能够打破,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我国社会建设长期滞后,其中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尤为落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尽快发展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近30年来,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流是好的,但发展路程并非一帆风顺,既有过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蜜月期",也经历过其后的"摩擦期"。现在,中日双方为实现两国关系的"长治久安",正努力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政治的伦理化到伦理的政治化和经济的伦理化,是社会主义伦理的发生和演化逻辑;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原有的社会主义伦理演化逻辑所依存的条件及伦理体系本身,发生了深刻变化,伦理政治化与伦理经济化的互动和调适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伦理形态的演化逻辑、  相似文献   

19.
户籍管理制度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社会制度之一,从春秋战国的萌芽出现至秦代正式建立,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直至今日,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户籍管制仍然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套户口管理制度。它在个人身份证明、维护社会稳定、辅助经济建设等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由此形成的城乡壁垒森严的二元户口制度以及城市—农村二元社会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其局限性日渐突出,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如今,户籍及其相关制度的改革已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