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基于北京市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编制出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科技服务业及其包含的四个行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对产业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联度较高,对经济增长贡献度高于第一、二产业及除科技服务业以外的第三产业;科技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较强,而拉动总产出能力只略高于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及营业盈余占总产出比例都低于金融业。所以北京发展科技服务业,首要任务是提高研发效率,加强成果转化,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别利用Leontief逆矩阵和Ghosh逆矩阵构建增长态归因矩阵,提出完全需求拉动作用和完全供给推动作用的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增长态归因矩阵法可有效地辨识产业动态关联,有助于选择产业关键部门;拉动作用增强的产业主要依赖间接拉动作用,而其他产业则主要依赖直接拉动作用;就推动作用而言也能得到相同结论。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立足于需求拉动,优先发展拉动作用与推动作用均增强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以20个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业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20个大类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并对其中主要的3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很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同时发现,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多年来经济总量位居河北省第一位的唐山市,这几年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消费需求总量的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唐山经济增长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唐山城乡居民消费对其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比农村居民的要大。因而,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统筹二者的发展,是唐山完成两个"率先"的目标、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海超  王美东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06-1012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从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进而分析了三大城市群高技术产业整体和高技术产业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对三大城市群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且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对于城市群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其中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出口。另外,从样本区间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度的角度来看,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起的作用与沿海省份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河南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声音     
《华夏星火》2009,(10):7-7
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应对危机的一个重要产业发展方向,凸显了生物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1994-2003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利用产业空间集聚β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1994-2003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两极分化。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为我们评价和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区位熵指标测算东莞整体制造业和20个主要制造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东莞整体制造业具有产业集聚优势,集聚程度较高的4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并以产业区位熵值为核心解释变量,加入区域创新投入要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结论:东莞整体制造业和创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线性促进关系;分行业的区位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不相同,影响结果与产业区位熵趋势相关。提出东莞应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积极引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21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2007-2012年间广东各市金融产业集群水平和特征,并对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金融圈的金融产业集群程度较高,并且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区域辐射力度仍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2.
朱敏  许家云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63-1670
 海外回流人才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FDI技术溢出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本文将海外回流人才引入FDI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外回流人才对不同地区FDI技术溢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海外回流人才引致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但在我国不同地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对影响此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限特征进行检验,并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效率及科研投入水平等方面测算了引发海归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凸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入世界前列的事实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发达国家的忧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肩负着数字经济引擎之使命。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丽广东建设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广东实现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借助ArcGIS、GeoDa以及Matlab2016软件,基于2010-2016年广东21个地级市的城市经济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空间库宾模型,实证分析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2)地区生产总值、金融发展程度、空气质量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抑制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发展;(4)地区生产总值和受教育程度相对于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而言,无论是在区域内部还是在区域间,其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最后,据此提出了推动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本文利用省际贸易差额数据以及各省的铁路交流数据分析了西部各省的地区开放程度以及合作关系,发现西部各省的贸易处于逆差状态,各省间地区开放度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对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往研究不论是否支持"波特假说",但一个政策共识都是需要加大环境规制强度,以此促进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真是线性关系吗?为此,首先利用我国1992-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与地区层面判断我国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而利用非线性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我国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波特假说"在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难以支持,而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得到了很好的支持。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是受到环境规制强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和技术创新之间呈现"U"型关系,只有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特定门槛值时,"波特假说"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则存在双重门槛,GDP跨越的门槛值越高,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能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资本溢出、技术进步对GDP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计量回归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物质资本溢出、研发资本溢出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总体上比较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马远 《软科学》2012,26(5):76-80
利用2000~2009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新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经济贡献,研究发现:新疆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城镇化质量不足,综合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较之于人口转移的速度存在滞后;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同,东疆最高,北疆次之,南疆最低,经济绩效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新疆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