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非动态性新闻,顾名思义,相对于那些时效性强的动态新闻而言,是指那些时效性不是很强,或是未被人知道,或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典型性的报道,如人物新闻、经验性新闻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吴镝 《记者摇篮》2005,(12):40-41
我们往往说,“数字是枯燥的”,或是说,“还是让枯燥的数字来说话吧”。在新闻行文中写下这样的话时,我们常常有些无奈。  相似文献   

3.
李强 《新闻爱好者》2006,(10S):53-53
在电视媒体发达的今天,平面印刷媒体和新闻通讯社对图片新闻和视觉新闻越来越重视。其实,在中国新闻界最早提倡写“视觉新闻”的是新华社原社长、名记穆青先生。他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写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5.
路透社记者就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夫人访问北京动物园一事发的一则消息,融描写、动化及引语等众多新闻表现技巧于一体,是新闻形象化写作的典型作品,被我国许多探讨新闻写作的书籍所引用并奉为精品。它为什么好?当我们承认它时,是因为我们已经以受众的身份被它深深吸引:我们似乎“看”到北京动物园兴奋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拥挤着,首相夫人笑容可掬,对中国国宝熊猫饶有兴趣;我们似乎还“听”到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以及首相夫人和卓琳女士对“欢欢”饱含溺爱的言语。当我们随着新闻中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这一切时,我们如临其境,一…  相似文献   

6.
电视短新闻是简明扼要、迅速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各家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短新闻始终唱主角。每年电视新闻评奖,要求参评作品中短新闻占较大比例,并且严格规定短新闻的长度不得多于1分30秒。电视短新闻一般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一条新闻一个现场。电视短新闻的“短”,是由于记者选拍到新闻事件中最具动感、最富价值、最为典型、最有冲击力的瞬间镜头,这一动态镜头虽然短,也能使短新闻有较多的含金量和信息量。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积极有效地利用短新闻的体裁优势,来丰富我们的电视新闻的内容,增强可视性,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7.
舶来的报刊自由主义思想,将中国近现代报刊活动家一线贯穿起来,形成他们报刊活动的核心指导思想。然而或是由于激进,或是出于对法治的无知,却很少有人能自觉提出用立法(在宪法指导下指定的部门法)来保护新闻传播的自由。尽管如此,还是有报刊活动家提出了不少闪烁法治思想光芒的新闻传播立法思想,至今看来,仍是新意扑面,弥足珍贵。近现代新闻传播立法思想回顾洪仁的新闻立法思想。洪对报纸的出版和管理曾萌发出一些想法:一、报纸应准许民间来办;二、报纸是商品,赢利乃天经地义;三、报纸应有法律地位,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并承…  相似文献   

8.
李国英 《新闻前哨》2006,(11):11-12
新闻真实性问题是关于新闻本原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它要求本着公正的立场、客观的态度报道与事实一致的新闻。新闻的真实来自事实的客观,违背事实客观的新闻就对它的真实提出挑战。客观事实最终编码成媒介产品即新闻本,首先要转化为记的经验事实。经验事实是对感官世界中事实的认识,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化,经过记的选择和本化过程进入新闻之中,成为新闻事实。但新闻事实还不完全等同于新闻,它指新闻中的事实,而新闻还包括记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加工、整合,并赋予其一种表现形式,或是短讯、通讯,或是深度报道,从而揭示客观事实的意义。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新闻事实到新闻,记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伴随始终。从哲学的角度说,客观事实是一种存在;新闻真实也是一种存在,但这种存在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新闻只有具体的真实,没有抽象的真实。所以,从客观上讲,新闻完全绝对的真实只是一个神话。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职责是让新闻无限地逼近真相,做到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典型,是时代的旗帜。典型报道,是我们新闻舆论宣传的重型武器。搞好典型报道的创新,是时下提高典型报道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在“本期策划”专栏里,我们邀请了部分新闻界的同行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希望能给我们的新闻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顾鹏 《新闻窗》2013,(2):95-95
新闻是新近发生新闻事实的报道,在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也可认为是新近发生的新闻或是正在发生的新闻的报道,特别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和突发的新闻事件,受众应该第一时间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进行了解,新闻现场的报道更能展现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满足人们对新近发生新闻或者是突发性新闻的求知欲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闻现场中的记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的提高新闻现场报道的能力、记者的表达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采写和拍摄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不乏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上乘之作。但其中最值得回味的则是获得湖北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三项奖的电视新闻专题《失明老人唱光明》。这部片子的最大特点是选题典型,充分彰显了电视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要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型?首先要从理论上予以回答。也就是说,在过去的8年中,我们民生新闻在中国新闻改革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应该说引领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潮流,不论是在社会效益或是经济效益还是对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民生新闻的兴盛让媒体在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李慧 《视听纵横》2005,(2):93-95
直播新闻的过程中,播音员在演播室内要完成的直播内容最多最主要的就是每条新闻的导语部分。演播室导语通常也称开头语、串联词等,是由播音员在演播室内播报的概括了新闻要点、看点,展示新闻主题、价值的内容,或是一些起串联过渡等结构性作用的话语。它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说,它直接影响了观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以及新闻传播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试析典型人物报道的现状与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海燕 《新闻知识》2004,18(5):15-17
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不乏典型:从《三字经》中的孟母、孔融到“二十四孝”里的黄香、吴孟,可谓“江山代有‘典型’出”。然而作为我国新闻体裁的一个特殊品种,典型报道还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才诞生的。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有关模范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被认为是中国的首篇典型报道,它是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发出的。  相似文献   

15.
童兵 《当代传播》2001,(6):28-30
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中国新闻化的消长。1978年以来,中国新闻化历经两次发展高潮。中国新闻化的每个进步,朝阳 不断反对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干扰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和随之而入的西方化影响,对中国新闻化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我们要用其利,避其害,激浊扬清,争取中国的新闻化在新世纪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对于我们新闻工作来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不能不研究学习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7.
县市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少是“规定动作”,主要是市(县)委、市(县)政府及人大、政协的会议及有关县市领导活动的报道,或是宣传部下达采访任务的报道;除此以外绝大部分新闻是根据编辑部策划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选动作”。编辑部进行新闻策划,并制定出一段时期的报道提纲,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会议报道一直为媒体老总、新闻专家和记者所关注。因为会议报道陷入了忽明忽暗的误区:或是会议“鲜鱼”溜掉,报道毫无新意;或是会议报道铺天盖地,传递的新闻质量却低得可怜。看来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健 《军事记者》2002,(8):26-27
典型报道作为我国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一个特色传统。长期以来,典型报道做得好不好,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新闻单位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进入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典型报道面临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这对典型报道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典型报道的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是我们应当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策划的创新性分析如果说新闻策划是媒体在竞争中的有力武器,那么创新则可以说是新闻策划的根本,或是灵魂所在,新闻策划的创新性尤为重要。新闻策划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具有创新性的理念。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