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长期以来,散文诗在台湾和香港不被承认。台湾文学界,对散文诗多持否定态度。如余光中说:“原则上,我是拒绝写或看所谓散文诗的。通常所谓散文诗,既无散文的自如,又无诗的精炼,只能说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罢了。”①桓夫(陈千武)说:“我的感受是诗就是诗,散文就是散文。没有散文的诗,或诗的散文。”②痖弦的论点更为激烈,他说:“散文诗是舶来品。鲁迅之后尝试这种形式的人不少,鲜有成功的。……最近中国大陆散文诗却变得非驴非马,成为时下矫情文风的大病例。……大陆上所谓的散文诗却成为一种混乱的抒情文体,不是散文,也…  相似文献   

2.
《风筝》追忆的是童年时期压制小兄弟放风筝,后又深感后悔、悲哀的故事,是一篇带有悲剧色彩的散文诗。文章表现的是一种怀念、追悔的迷惘与感伤,凸露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是窥见鲁迅灵魂的最好的窗口。今天我们重读这篇名作,仍能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那执拗奇崛的永远沉重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散文和散文诗的家乡。近年来,除了老作家郭风仍在散文诗园地辛勤耕耘外,一批中青年作者迅速成长起来。在这批散文诗作者队伍中,陈志泽是引人注目的一位。他写过诗,也写过散文,而后在散文诗的创作领域渐渐显露其才华。如同春天、夏天过后便是秋天一样,经过近二十年的准备,他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相思树》,便是他第一个散文诗的结集。相思树有坚轫的性格,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不需要人们提供更多的条件,却以它对于家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是我们中国读者都非常熟悉的印度作家、诗人,他是五四时期就被中国现代文学前辈郑振铎和冰心译介过来的。泰戈尔的散文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散文诗。它是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即它的篇幅一般比散文短小,而且比一般散文更加讲究音乐节奏和语言的诗意性。大部分散文诗是诗情与哲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师陀是京派散文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数量颇丰,且多以写人记事为主。他的作品既有京派散文的创作特点,又有个人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中,师陀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揭示社会的荒凉与颓败,用忧郁沧桑的文字抒写浮生的忧伤与辛酸。在师陀的散文作品里常常透出缕缕的哀惋与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7.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和散文的结合,凝练灵巧,富有情韵。这些小巧、凝韵、空灵、具有浓烈感情的“文学小精灵”也备受教材编写者的青睐和宠爱。优秀的散文诗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耿林莽散文诗本体观与文体论认为,散文诗的本质属性是诗,散文诗是诗的延伸。而在散文诗美学观与形式论方面,他指出散文诗美在美文性、抒情性、多样性和流动美。在散文诗的创作观与方法论方面,他认为散文诗并不"易写",应注重抒情与叙事的结合,倡导朴实无华的诗意美和复调式的结构体系;应强化诗化与散文化矛盾的结合,走"化散文"的路子;应该"野"一点,大胆借鉴其他文体的优长;应处理好虚实关系、意与象的关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秋夜     
编者推荐:鲁迅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杂文家,也是诗人。《秋夜》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体,既有诗的美质,又不受格律局限,而能享受散文的散漫自由"。就让我们走近《秋夜》,走近鲁迅,走近散文诗吧。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诗意美是作家艺术创造的结果,是散文产生艺术魅力的源泉.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应该充分注重散文诗意美的教学。 怎样进行散文诗意美的教学呢? 一、当诗一样读.散文诗意美的教学,首先就应该把散文当诗一样读,像读诗那样反复朗读、诵读,默读。读是领会课文的必要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提倡“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力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值得大加朗读的充满了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介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学体裁,它具有散文的格式,同时又有诗的意境和节奏。教学散文诗应同一般诗歌教学一样,相对地比之教学散文要强调朗读这一环节。讲读这一课时,要组织好贯穿在整个讲读过程中的朗读教学,要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朗读的基调、停顿、速度、重音作出分析,并要注意朗读方式的多样化。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海燕》的朗读所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宽容〉序言》跟一般序言不同,很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法既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性散文。针对《〈宽容〉序言》一文的几个难点,我分别找了几篇时文来对比阅读,希望能通过此类文本的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此类抽象文本的解读。一、先驱者为何注定是悲剧人物序言中的先驱者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他具有所有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从容赴死的气概。在那个封闭的山谷社会里,他面对的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双重惩罚,他靠着百折不挠的毅力,躲过了大自然的劫难活着回来了,但面对守旧老人的律法,他死在了山民的乱石中。他…  相似文献   

13.
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本文的作者屠格涅夫有意识地使散文的语言与诗歌相近,又使诗歌的特性渗入散文之中,达到了两者的巧妙结合。所以本文既有散文抒写自由、形式活泼、逻辑分明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音韵悦耳和谐、描写集中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和散文的结合,凝练灵巧,富有情韵.这些小巧、凝韵、空灵、具有浓烈感情的"文学小精灵"也备受教材编写者的青睐和宠爱.优秀的散文诗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它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精美而充满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6.
苏轼、秦观在词中通过泪、月、春景、秋景等意象,把个体的生命悲剧感引向命运慨叹的深度。词里既承继艳情思致,又结合各自身世表现出各自的人生观,进而在这个外忧离愁内忧生命的模式中渗透了生命的悲剧意识。虽然苏轼、秦观二人的家世、经历境遇大同小异,但由于人生观不同,他们的生命悲剧意识也是互有异同。苏轼的豪放旷达,让他超越现实,使其理想、抱负酣畅淋漓地宣泄。秦观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因而感伤凄婉,令人凄绝。  相似文献   

17.
正如同时代的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一样,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布雷特·哈特总是善于把隽永睿智的幽默和哀婉动人的感伤情调巧妙地揉和在一起。他所呈现给读者的故事既引人入胜,又能唤起我们对故事主人公——这些被社会所弃绝的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怜悯与同情,因为从他们的身上和经历中,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同时又看到了人类。  相似文献   

18.
散文诗文体溯源与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自成体制的文体(诗体)类型,在它宽阔的光谱带上涵括了一切“用散文写的诗”。散文诗文体(诗体)的产生几乎可以追溯到与散文和诗同样久远的年代,中外散文诗生成、发展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现代散文诗文体的诞生虽受外国现代散文诗影响,但对民族文学传统的承续是其根本性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母亲温柔似水,父亲刚毅如山,他们都是爱我的。也许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我乐意接受任何一种。噢!灵动的母亲,沉稳的父亲! 这是一篇既写母爱如水又写父爱如山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不少,本篇的特点是从引出作文话题的那首散文诗的思路来构思立意的。严格地说,本文的构思立意缺乏创新,只是扣住话题,对散文诗的内涵作引申、图解,演绎成写父亲母亲的记叙散文。我们所肯定的主要是文章的  相似文献   

20.
刘再复是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在不同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按照时间分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区分明显。以散文文体而言,可分为散文诗、对谈、独语等。本文从宏观上梳理刘再复散文,作分期分类,以鸟瞰的方式,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