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句感师:课文读熟了吧?生:读熟了。师:告诉我,"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生:"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这是一个关键句。阅读要学会找到关键句。一起读。(师在"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下画横线。)师:关键句里,还有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4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说起,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设计理念】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本文选自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由石头被水滴穿的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把事情做成功。文章分别列举医药学家李时珍、发明家爱迪生、著名画家齐白石三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那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正>《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经典课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假如我们能有像水滴那样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对小学生写作来讲也一样,只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坚持模仿一些成功者的经验,不要局限于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还要在模仿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就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滴水穿石的启示》实际教学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五年级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议论文.文章抓住一个切入口,通过启示触发灵感,进行人生感悟.文本中将滴水穿石的自然现象作为引子,提出了做事应该目标专一,绝不能半途而废的论点,对学生进行了人生哲学的引导.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明白和学会通过事物引发思考的写作手法. [教学思路] 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感悟,最终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真实体验.  相似文献   

6.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借物喻理,脉络清晰:开篇用“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文中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以此印证论点的正确性;篇尾又引用反面事例“天上的雨水不能穿透石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3年第1期"名师示范"栏目刊登了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一句话"变"一篇文——我教<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拜读之后,我想起了王崧舟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作为课程和学科的语文,边界意识是必须的。"那么,管老师的课,边界又在哪里呢?一、从课程标准看《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管老  相似文献   

8.
《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本课讲了什么道理?(生答)师: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课文的第3自然段就摆出了三个名人事例,请细细默读这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他们确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呢?圈画出关键词语,写写批注。(几分钟后师生交流体会。师相机指导朗读。)师:三个事例学完了。后面一个省略号代表什么呢?生:表示还有许多事例。  相似文献   

9.
"讲读课文,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侧重字词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了解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要注意抓表现中心思想的段落和词句。"这是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下面就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句来揭示中心问题谈谈自己的作法。1、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抓重点句揭示中心如《大森林的主人》一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段落分明,中心明确",我在教学一开始,提问: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从文中找出适当语句来回答,学生马上找到文章最后猎人说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并学习通过简要的事例说理的方法。3.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他人实际抒写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1.读懂"滴水穿石"的启示。2.两次说写练习:(1)学习简要介绍相关事例说理;(2)结合生活实际抒写读后感受。【教学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文中词语,  相似文献   

11.
重视略读教学的重要地位,以教学《慈母情深》一课为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精"有"略"地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体验、感悟、拓展、运用。一、回顾方法,教扶有"度"就略读课文而言,通常是安排在单元精读课文之后。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把单元目标、精读课文目标与略读课文目标结合起来,重视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与联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理解最后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②过程与方法: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对语言材料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渗透环保教育。教学重点: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感悟第三自然段课文中语言的美与景色的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13.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文章。教学这篇文章,教师确定了让学生感受说理文观点表达理性、叙事概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朗读感悟、比较归纳和读写迁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感知说理文的语言特点,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导读告诉我们,本单元课文讲的都是从古至今拥有优秀品质的人的故事。具体到本篇课文,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关于"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一年级的小朋友就能理解并能在生活中辨别了。因此,感悟"我"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并不能成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阅读低年段"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5.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常常绞尽脑汁,最后还是不能如意,那种感觉就像得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很多专家早就告诉我们——教学其实很简单!《挑山工》是人教版的一篇经典课文,是一段呵护生命的文字。我在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简单"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正>【准备阶段】"要上好一篇课文,要对课文理解透彻,也就是自己要学会钻研教材。了解了文本之后,才会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在这句话的启示下,我完成了教学设计。(我的感悟:1.备课中强调的两个意识。一是目标意识。在设计教案时,每一步的每一问都要有意图地去问,而不是信马由缰。二是整体单元的意识。整体把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文在本单元的位置,应该落实的训练点。2.备课也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7.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从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入手,列举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阐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我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滴水穿石"的情景再现,  相似文献   

18.
语文园地七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跟着书法家练字,用废报纸练一直没什么进步,他去请教书法家,书法家叫他改…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第2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为引导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一教师以"读懂一篇文章"为依据,以"会读一篇文章"为目的指导教学。一、凭借教材,发现目标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挑山工),从课题看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题型解析】词典中对"启示"的解释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示型试题"就是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段材料后,说说自己的阅读启示和感悟。它常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