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职责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势之所趋,带着“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何以实现”的三重追问,着力探究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政策安排与理论基础、现实需要与自身优势、实践路径,旨在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独特优势,协同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的现实角色定位的复合性尽管可以暂时性地应对高校教育现实,但其权宜性也会阻碍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所列的职业分类体系相比对,辅导员职业角色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职责的繁重性。重新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定位势在必行。通过调研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存在"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的错位、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完全对应等问题,而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则集中于辅导员对学生发展的辅导咨询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这一"重叠共识"的体现和实现者,正是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质性内核。通过将高校其他人员的职业责任"零余"部分进行"加总"的途径确立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是与职业发展的历史相悖的职业角色形成路径,也是辅导员职业责任过重以及角色困境的根源。依据关于角色期待的"重叠共识"和"减法"逻辑减去辅导员的管理、服务职责,确立"辅导咨询本位",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应然定位和职业发展取向。"辅导咨询本位"的辅导员将通过其辅助性、建构性功能服务于学生发展,其职业责任主要在于社会认知与适应的引领,学生人生观念与社会行为的指导以及学生心理的关怀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校研究型辅导员培育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现实中高校研究型辅导员培育工作存在学科专业不契合、事务性工作繁重、职业认同度较低等现实困境,亟需科学组织招聘,明确职业定位,确立研究方向,明晰职责范围,强化科研培训等,构建高校研究型辅导员培育的使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大多深陷"事务陷阱",如何将教育内容贯穿在现有的事务性工作中,如何协调学生主体与辅导员主体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管理与服务功能,实现多主体共同发展是辅导员角色发展的关键。探讨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发展的现实可能,首先厘清主体间性理论的研究范畴,其次阐述主体间性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角色发展的理论契合,再者分析高校辅导员角色发展的错位现象,最后在主体间性理论框架下,从生活世界、理解对话与实践交往三个方面探寻高校辅导员角色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培养工作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培养工作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现实问题和路径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以创新高校的培养管理机制、增强辅导员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两个路径,切实提高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青年辅导员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一线主力军,他们对于辅导员角色的职责履行、权益保障、价值认同和职业发展等方面有着许多期待。由于实际情况与角色期待在政策落实、学校管理和学生期待三个层面存在落差,也使他们容易产生角冲突而出现职业倦怠。为了让地方高校青年辅导员健康成长,加强地方高校思政队伍建设,可以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地方高校和青年辅导员自身三个维度出发,调和冲突,达到角色和谐与角色实现。  相似文献   

7.
严威  许通 《河南教育》2023,(2):11-13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效果弱化、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参差不齐、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现实情况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个结合”是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的必由之路,为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实践指引。在“两个结合”视域下,聚焦核心能力建设,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社会分工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辅导员队伍在建设过程中呈现诸多与专业化、职业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高校应从解决辅导员"供需间"的不平衡、提升整个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阐明辅导员的发展途径及方法、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制度及明确辅导员的相关职责来解决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9.
学生兼职辅导员制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全育人”机制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不同高校和专业的学生兼职辅导员制度各有特色。通过调查,总结学生兼职辅导员在思政育人中的使命、担当及存在的问题。从理顺育人主体职责,激发学生兼职辅导员育人活力;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兼职辅导员育人质量保障机制;扬长避短,拓展全方位育人阵地三个角度提出了完善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特殊群体,承载着来自各个层面的期待,具体落实着政治责任、思想责任、育人责任、知识创新责任与服务地方的责任。这些责任有些是普适性的,有些是职业特性所具有的。这些不同视角的责任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品质和践行责任的能力提出了诸多要求。鉴于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从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式与模式、工作内容和职业素质能力等路径上加以调整和再造,建构起落实责任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工作职责落实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