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刻不容缓。通过介绍糖尿病及其危害,从化学角度认识糖、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检测,并提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黎明现象(DMDP)是1981年由Schmiclt首先提出的,指糖尿病(DM)患者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衡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3∶00~9∶00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为DM控制不良的主要表现。黎明现象多发生在DM患者中,尤其在老年DM患者中普遍存在,亦可见于健康人群。认识它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DMDP的可能机理DM患者胰岛功能进行性退变,或病程较长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致晨时胰岛素与拮抗胰岛素的激素不平衡分泌,使晨时血糖增高。1·1胰岛素(INS)拮抗…  相似文献   

3.
磺脲药是用于治疗NIDDM的常用药,但近年来屡有发生低血糖的报道,尤其老年患者因出现严重低血糖昏迷治疗不当死亡。本文对我院1992年至今甲磺脲药治疗糖尿病引起严重低血糖1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 13例中,男4例,女9例,年龄均大于60岁,病程1-20年。患者多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其中11例尿蛋白( ~ ),7例BUN、CR升高,肝功能异常2例,植物神经病  相似文献   

4.
裸糖生活     
《初中生》2011,(9):38-38
指为了远离肥胖和糖尿病而不吃糖或尽量少吃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并不科学,因为糖并非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的直接原因。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吃糖,以补充营养。随身带几个糖块,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时,马上在口中含一块糖,可以防止低血糖引发的意外。  相似文献   

5.
裸糖生活     
《初中生》2011,(25)
指为了远离肥胖和糖尿病而不吃糖或尽量少吃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并不科学,因为糖并非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的直接原因。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吃糖,以补充营养。随身带几个糖块,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时,马上在口中含一块糖,可以防止低血糖引发的意外。  相似文献   

6.
都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多运动,但发生低血糖怎么办?有了合并症怎么办?合理的运动可以让糖友的治疗更安全、有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组织了糖尿病学及运动医学专家共同制定了《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72小时,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数值变化.结果:(1)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波动改善(均P0.05);(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明显减少低血糖的次数、幅度、持续时间(均P0.05);(3)联合二甲双胍后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8.
血糖过低会致命 糖尿病的特点是高血糖,人们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多有了解,于是降糖就成了糖尿病治疗的主要任务。可凡事皆需有个度,医学更是如此。血糖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它是人体最直接、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以大脑为例,正常脑组织储存的能量仅能维持数分钟脑功能的需求,大脑的正常运转几乎完全依赖于血液循环源源不断提供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糖化血红蛋白A1c(haemoglobinA1c,HbA1c)是检测高血糖患者前60-90天内的血糖平均水平.在临床上,HbA1c是评估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在临场研究中显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都与HbA1c有密切联系.文中就HbA1c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误诊原因分析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病人32例.结果:院内、外误诊18例(56%).结论:通过了解老年糖尿病的生理、临床特点,提高对并发低血糖的警惕,及时检测血糖,同时建议临床医师指导病人合理用药,加强对本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糖尿病 (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 ,其发生率占孕妇的 1 %~ 5%。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围产期发病率 ,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羊水过多 ,泌尿系感染 ,产程延长 ,产后出血 ;新生儿发生巨大胎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肺透明膜病、产伤以及将来发展为肥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巨大儿发生率为 30 .8% ,2 0 %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升高到 1 70 μmol/L ,还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 ;血糖是脑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长时间的低血糖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 ,严重危害新生儿生命。新生儿出生后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平时若不注意控糖,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使其早期就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粥样斑块和血栓又易破裂,因此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早期治疗就积极控制血糖达标,可有效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改善高黏血症使缺血区心肌细胞血供得到改善,挽救部分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进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DKA主要特征为:(1)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2)胰岛素对抗性调节激素(ICRH,如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特别是胰高糖素升高;(3)因高血糖而导致的肾脏渗透性利尿而造成的。HHS的特征是高血糖和脱水,其机制与DKA类似,但有所不同。HHS不发生或较少发生酮症的原因是患者门静脉中还保持一定的胰岛素水平,肝脏能以不产生酮体的方式代谢游离脂肪酸FFA,而且高渗和脱水也会抑制脂肪分解,使进入肝脏的FFA不会太多。我科于2021年3月份成功救治了1例DKA及HH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采用降低血浆渗透压和血糖,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给予大量补液、降低胰液粘稠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防治合并症的发生并加强基础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一直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死及致残的首要原因,多种因素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血管内皮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它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起到"第一道防线"的生理防御作用.近年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DM前期就已经存在,随着血糖升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逐渐加重,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OS)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累加,使AS的病理改变不断恶化,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在近年的消渴证型研究中也发现,气阴两虚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2-3].近年来中药在保护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方面有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15.
柚子是最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水果,它的含糖量比其他水果低,热量也不高。研究发现,柚子中因含有类胰岛素等成分,有一定降糖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适量吃柚子不会升高血糖,它富含的营养成分还对健康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齐婧 《华章》2011,(24)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逐渐上升,尤其是老年性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病,预后极差.那么我们所说的老年性糖尿病是指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在下一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所以老年性糖尿病病人也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问题.我们要通过积极的预防、良好的护理,减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可因各种外科疾病而须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一般可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外科疾病、麻醉和手术等应激因素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 ,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当血糖 >11.1mmol/L时 ,组织修复能力差 ,伤口不易愈合 ;高血糖能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 ,易于感染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造成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术后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使围手术期死亡率增加。因此对糖尿病人要认真作好围手术期处理。1 择期手术的处理1.1 术前处理1.1.1 处理原则 需行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应作好准备工作。术前必须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饮酒后低血糖昏迷的发生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急诊酒精中毒患者16例,根据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程度,给予高糖及纳洛酮静滴,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及血糖改善的变化。结果:经过2h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昏迷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心悸,震颤,出汗等症状好转,复查血糖在4.4~6.2mmol/L后出院。结论:空腹及有肝病史患者在大量饮酒后易出现低血糖表现,发病机制是酒精在肝脏内代谢,可抑制糖异生引起低血糖;此外,饮酒后乙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低血糖发生。同时,需要注意与醉酒症状及脑血管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当前,糖尿病如同洪水猛兽一样冲击着人类的健康,让每一位糖尿病病友深受其害。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危害的发生,我们首先要去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能否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文迪雅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将增加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如何针对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基础选择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出现,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终目标。本文应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