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朝鲜诗家李溪在《星湖僖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2.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3.
韩愈的名作《听颖师弹琴》历来有听琴与听琵琶的争论,从宋到清,大致由乐器乐音的争论发展到琴心乐理的挖掘。文章从韩愈此诗的创作时间、背景、心态特征及创作方法等方面考察,认为韩诗所写一定是琴音,这说明了韩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他的复古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诗史上被称作"以文为诗"的韩愈,他的"大变盛唐",既表现在将散文的某些因素融入诗歌,亦表现在融赋入诗方面.韩诗的铺排夸张、谐隐滑稽、联句赋物,皆与融赋入诗相关.对于参用其他文体的韩愈诗歌,在鉴赏和批评方面也应有跨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吴振华  时伟 《宜春师专学报》2011,(1):122-125,157
除韩愈散文外,欧阳修对韩诗也同样推崇备至。从欧阳修对韩愈《听颖师弹琴》的看法以及在《六一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可以窥见其艺术旨趣与诗学鉴赏的侧重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诗与韩诗之间的接受传承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历代诗人咏华山的作品中,我喜欢唐代的篇什;出于偏爱,特别欣赏杜甫的《望岳》一诗,对于韩愈的《古意》也很喜欢。我觉得这首诗虽不算韩愈的代表作,却已体现出韩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探险入幽、以文为诗的别开生面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显然是从杜甫那里继承下来加以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除韩愈散文外,欧阳修对韩诗也同样推崇备至.从欧阳修对韩愈<听颖师弹琴>的看法以及在<六一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可以窥见其艺术旨趣与诗学鉴赏的侧重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诗与韩诗之间的接受传承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韩愈《华山女》一诗,主题是抑佛扬道的,这里不拟全面分析。因为韩诗为了对比,开宗明义就写了四句关于讲佛经的情况、声势以及手法等等,话虽四句,却画龙点睛、精炼概括,生动全面,所以才提到它,诗曰:  相似文献   

9.
中唐时期奠定了杜甫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韩愈不同于元稹、白居易的认识以及韩诗对于杜诗的学习都受制于韩愈独特的诗学思想,韩愈关于杜诗自叹身世和“穷苦之言”的认识在杜诗接受史上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明正德《袁州府志》和清代康熙、同治各版《宜春县志》及相关地方文献可搜集到袁州历代"咏韩诗"约有60多首,这些"咏韩诗"因时代和作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所涉思想内容也差别明显,概括起来,有春台无诗之憾、瞻仰拜谒之盛、刺袁政绩之评、文学成就之赞和发扬儒道之誉等五大方面。考察和分析这些"咏韩诗",有利于人们对韩愈刺袁的历史功绩和历代袁人对韩愈的接受做出更为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  相似文献   

12.
韩愈贬赴潮州刺史途中,赋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学《语文》课本注释“蓝关”在蓝田县,吴金夫同志又著文说在广东龙川县。本文引用足够的地理、方域历史资料及其他证据证明:韩诗所写指的“蓝关”,在今商州市牧护关,即古峣关旧所;不在蓝田县,也不在龙川县。  相似文献   

13.
韩婴是汉文帝时的《诗》博士,是汉景帝时的常山太傅,为人处世精明强悍,是两汉韩诗学派的开创者。韩诗学派是以韩诗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学派,解释《诗》自有特色。其兴起于西汉,兴盛于东汉,传授者、研究者与学习者类型多种,人员多样,上至皇帝皇后、贵戚官僚,下到士人百姓,人数众多。韩婴与韩诗学派著述多种,有的流传了两千余年,至今仍然有其生命力。韩婴与韩诗学派在两汉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1.评价韩愈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我们以“气盛言宜”来概括韩文的主要美学特征,以“奇险”、“以文为诗”来概括韩诗的主要美学特征。前者如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后者如赵翼认为韩诗把杜甫诗的奇险发展到高峰。陈后山则批评韩愈“以文为诗…故不工尔”(《后山诗话》)。但笔者在研读韩愈作品时却感受到其诗文另一种美学风格——幽默。这一点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或许注意到而不屑予以总结。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受儒家正统文学观念的影响,认为这种诙谐幽默之  相似文献   

15.
韩愈的诗向来褒贬不一,贬者有的说不是诗;说是酒令;说他于诗本无解处。褒者有的说韩诗豪,与杜诗雄并称;说韩于诗知变,一洗万古凡马空;说韩诗力大思雄,为唐诗一大变。我以为贬者是拘泥于故常,以此衡量韩诗,当然不为所喜。而褒者着眼于变,肯定韩诗开前古未有之局。我同意这种说法。应该说,韩愈于诗文都堪称大家,所以向来为韩集作注  相似文献   

16.
韩愈是杜甫以后中唐古诗的重要作家。他的“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荐士诗》)及“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的名句,被人看为“韩孟诗派”的特征,也可作为艺术创作辩证统一的适例,对宋诗影响极大。韩愈诗的注本也比较多,今人钱仲联先生《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文引诗即依此本,简称《集释》)博采众说,间附己见,是今天最实用又最易得的注本。依此书统计,昌黎诗不过414篇,古体多于近体,其中五古142首,七古78首。这和大历以后很多著名诗人以近体为主的诗集颇不相同。韩诗七古气势磅礴,久负盛名。《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一首,写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韩诗研究仍然是对传统的国学研究尤其是明清诗学的延伸和扩展,但研究视野更开阔, 研究方法更丰富。韩愈诗学作为“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包括:韩愈诗集整理、诗歌选注等文本研究,诗歌艺术风格、诗史意义的探讨,韩孟诗歌流派及其诗歌理论的探究,韩诗接受史及韩诗学史的研究等方面。从总体上看,20世纪的韩诗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前60年的成果较丰富的高起点期;六七十年代的荒芜低谷期;后20年的集大成的丰硕期。  相似文献   

18.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6):I0001-I0004
韩愈研究五《原》的创作与道统的确立———兼论韩愈阳山之贬与文风之……变刘真伦(1.1)韩愈先祖占籍迁徙流变与韩愈里籍考………张清华(1.7)“是”与“异”:韩愈文论的核心………………刘振娅(1.12)先生伟绩传青史万古民怀逐鳄恩———也谈韩愈寓潮功…………………绩杨子怡(1.16)试论韩孟联句诗………………………吴在庆,赵现平(3.1)韩愈散文分期意义之探讨……………………王基伦(3.6)从《听颖师弹琴》的争论看韩诗的复古文化内涵……………………………………………吴振华(3.15)韩愈“古文”中的“骈文成分”………………付琼(3.20)韩愈…  相似文献   

19.
韩愈诗歌雄奇瑰伟,在中唐诗坛别具风采,对后代影响深远,但在接受过程中受到"非诗"之讥,被认为是"押韵之文".从韩愈诗歌刻画景物、人物的生动逼真、"以文为诗"的具体内涵等方面,论述了韩诗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货真价实的"诗".韩愈的"以文为诗"实际上是诗文交融的必然结果,在诗歌流变史上,是文体变革内驱力作用下普遍性规律起作用的体现,具有永恒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东阳及所著《怀麓堂诗话》绍承杨士弘《唐音》及高棅《唐诗品汇》崇唐理路,续探审音辨体,并开启明格调论诗学。在韩诗接受上,借由汉魏"简古"诗格到经杜、韩、苏一衍再衍的"渐粗"诗格,窥探到流动的诗史,使其辨诗、文二体之分别的尊体论具有变通的破体论色彩;通过分析杜、韩、苏诗的声调韵律差异来甄别其不同的格调特征,从而辨识韩诗风格,其格调论更具实践性品格。杜、韩、苏的诗歌创作成就是玉成李东阳格调论的最终渊源,而李氏又以其诗学眼光肯定了韩诗大变唐诗的若干"通变"因素,不同于《唐诗品汇》的韩诗"正变"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