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5,(7):44-44
《山西档案》2005年第3期姚志强的章,对目前出现的“复合档案馆”——即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并存发展的局面进行了分析。作指出,我国档案馆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电子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档案馆的工作重心将向电子资源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数字档案馆将是必然惟一的选择。复合档案馆不是从传统档案馆到数字档案馆的临时性过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是档案馆存在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
徐丽娜 《中国档案》2012,(10):70-71
数字档案馆即"Digital Archives",应有狭义和广义(个体和群体)之分。狭义数字档案馆是以个体档案馆为概念主体和行为主体,是传统档案馆以数字方式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和管理职能数字化的一种档案馆形态;广义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以数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档案馆的日益崛起,档案界出现了“数字档案馆能否完全取代传统档案馆”的争鸣。本文从认识、原则、现状、定位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并非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发展模式,基于两者之上的“复合档案馆”才是当代档案馆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是过渡,还是定位?--对复合档案馆发展之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档案馆发展正面临着两种现实。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以数字化资源为标志的数字档案馆的迅速发展,并成为档案馆的发展热点;另一方面,以纸质献为馆藏的传统档案馆虽受到数字档案馆的冲击,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于是,就出现了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并存发展的局面。把这种档案馆称为“复合档案馆”。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档案馆(Digital Archives)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馆,因为形成时间较短,目前档案学界还没有取得统一的界定。就数字档案馆而言,一些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描述:数字档案馆是"数字化的信息系统,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相互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  相似文献   

6.
过渡时期的档案馆模式--复合档案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就目前而言,由于数字档案馆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充其量也只是档案馆总体的一部分,不可能马上代替原有的传统档案馆;传统档案馆不仅要长期存在下去,而且仍是基本的、主要的。也就是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档案馆不会全面数字化,而是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以复合档案馆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7.
数字档案馆的特征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档案馆应该说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其慨念的提出,反映了未来档案馆的发展趋势。许多时候我们把“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和“数字挡案馆”混为一谈,在含义上很难说明他们的区别,但有一点可明确,数字化与网络化、虚拟化,在数字信息处理、存储和传递利用领域中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8.
杜宇鑫 《兰台内外》2022,(36):22-24
本文试图从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意义和数字化档案馆的内涵与特征入手,阐述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目的,同时也阐述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内容以及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9.
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石珂 《档案管理》2003,(2):27-27
1数字档案馆的定位问题对数字档案馆的观点不同,建设的数字档案馆就不同。其中建设的难度、工作流程、服务功能、配套措施、系统边界和社会影响等等都会截然不同。所以,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数字档案馆的定位问题。下面就从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关系入手,从宏观上对数字档案馆的定位加以明确。1.1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档案馆的关系。电子档案馆是在新技术对文档工作的强大冲击下诞生的,它的总体功能定位仍然是以“拥有”(ownership)为中心。由此可见,电子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的初级演变。数字档案馆强调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上海档案》2005,(10):32
姚志强在《山西档案》2005年第3期上撰文说复合档案馆不是从传统档案馆到数字档案馆的临时性过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是档案馆存在的基本形态。应以复合档案馆作为我国档案馆发展的定位,并积极探索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复合档案馆发展道路和策略。作者认为,将复合档案馆作为一种未来档案馆发展模式而加以定性和定位,会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纯数字档案馆,主要是跨馆、跨系统、跨地区专门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档案馆;二是纯传统档案馆,主要是存在于一些基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三是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相结合的复合档案馆,这是复合档案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这类档案馆既有数字化程度高的,也有数字化程度低的,是复合档案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宋刚 《湖北档案》2007,(8):19-20
如何有效地构建档案馆的数字化应用环境,怎样组织开展数字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是当前摆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重要研究课题。 一、科学构建档案馆数字化应用环境 1、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应用环境的构成与组织管理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应用环境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连接设备、相关软件和技术人员构成。  相似文献   

12.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 《湖北档案》2002,(7):11-12
数字档案馆(Digital Archives)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与传统档案馆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差别.因此,进一步明确数字档案馆的特征、功能以及与传统档案馆的联系与区别,是建立数字档案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调研国内现有“数字档案馆”概念的基础上,对“电子档案馆”、“虚拟(网络)档案馆”、“无墙档案馆”等几种概念加以辨析,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档案馆”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数字档案馆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数字档案馆的定义、特点与性质,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及传统档案馆的关系,馆藏建设,关键技术以及目前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等研究热点的评介,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作者认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数字档案馆建设在研究领域可以分为技术、内容、环境三大方面。数字档案馆研究尤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重大研究成果要有效运用于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上。同时应加强与图书情报界等相关信息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档案馆的运行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子计算机、因特网、数据压缩与光盘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档案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使档案馆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些学认为,数字档案馆是21世纪档案馆的新发展。在以纸质档案为主导介质收藏和服务为己任的传统档案馆时代尚未走向终结,而数字档案馆时代还未真正到来的转型时期,档案馆是以什么样的运用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呢?笔认为,用“混合型档案馆”来表达特定时期档案馆的现实运行模式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适应信息化的潮流,许多档案馆都把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提到议事日程,一些条件好的档案馆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档案馆工作,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工作量大,要求严,特别繁琐的工作,而档案馆馆藏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主要是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笔根据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传统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数字档案馆的基本特征是其档案信息资源全为数字化资源,而这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档案馆的支持,档案信息资源都是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这些档案信息资源是不会自动数字化进入网络的,除了部分是由形成活动的开展直接以数字形式形成并提供上网外,相当部分档案还必须依靠具体的传统档案馆去收集、整理,加工,然后转录为数字档案后才能供网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档案馆正处于从传统档案馆向数字化档案馆转变的初级阶段。网络服务是未来数字化档案馆的主要服务方式之一,在数字档案馆时代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提供网络服务,将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为我国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了基础,而存在的问题是:有“车”有“路”但缺乏应有的“货”。所以,现在应该改变“重硬轻软”的观念,重点加强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传统的档案馆馆藏的载体形态不能适应现代数字化信息的传播,因此,将档案馆原始的馆藏数字化,使信息高速公路上有“路”有“车”也有“货”,是每个档案馆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一、原始馆藏数字化的意义所谓馆藏数字化,是指将传统档案馆的馆藏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音像型文献、传统介质文献,…  相似文献   

20.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工作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败。省档案馆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以来,一直把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2006年3月项目启动至今,已完成档案数字化扫描5204897画幅、登录档案目录537929条。目前大部分数据已在省档案馆局域网、政务网和互联网上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