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才华超凡,人们评论她是"俯视巾帼,压倒须眉",意思是高出一般妇女,压倒男子。那么,"巾帼"代指女子,"须眉"代指男子典出何处呢?巾和帼原来是指古代女子的头巾和发饰。《说文》:"帼,妇人首饰。"唐代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有"椎髻抛巾帼"句,意思是说,南方女子头上只是梳个发髻,不戴头巾和首饰。诗里的"巾帼"就是指女子的头巾和首饰。巾帼是女子专用的东西,因  相似文献   

2.
王国林 《学语文》2002,(4):46-46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开宗明义提到,自己一生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然想起当年相处的几个女子,觉得她们的行止见识都在自己之上,于是叹息道:“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在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有无可如何之日也。”出于这种感慨,他才把这几个女子和他自己的经历记述下来,以警后世。这里所用的“须眉”一词,实际指的是男子,“裙钗”指的是女子。因为古人认为男子的特  相似文献   

3.
黔首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黔首代指平民。巾帼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故巾帼代指妇女。黄衣古代道士穿黄色衣服,故黄衣代指道士。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诗经·氓》有这样一句话:"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课本对上半句的注解为:"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脱’。"钱钟书先生以为,这个"说"(脱)字,可作两种解释。一种是辩解开脱(excuse),重点在"辩解",即夫妻口角时互相争辩为自己开脱责任。男子善于辩解,很会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男多借口"),女子则显得笨嘴拙舌,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过失("女难饰非");男女争吵时,女子总是喋喋不休,但说不到重点,男子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拿出纲常伦理,要么让女子  相似文献   

5.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手抵著牙儿"不是"手托腮"的意思,而是明清小说中常说的"咬指"(或作"啮指")。作为身体语言,"手托腮"与"咬指"含义有别。人们思考时会"手托腮",思念、惶恐、心烦、忍耐时会"咬指";只有女子扮可爱则有时"手托腮"有时"咬指"。另外,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袖梢儿搵着牙儿苫也",谓袖口贴在牙间紧咬。  相似文献   

6.
“丈夫”、“夫人”、“婚姻”在今天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意思也比较明了,但在古代汉语里,这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是有一些区别的。“丈夫”古代一般是指成年男子,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但有时“丈夫”也指还没有结婚的男子,如《越王勾践》中“丈夫  相似文献   

7.
按《说文解字》, “嫁”的意思是“女适人也”。根据《辞海》,“适人”的意思就正是“女子出嫁”。现在,我们提到“女子结婚”都会用“嫁”字, 但在古时候还有其他字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除了“嫁”字,古人还用“归”字表达女子出嫁的意思。《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  相似文献   

8.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说的便是“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李清照.她的一生经历了危机四伏的北宋来年和动乱、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其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闲适生活,后期多悲叹时事与身世,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其诗,留存不多,多为南渡后作,诗作感世咏史,文辞慷慨,豪气纵横.她既有巾帼之贤德,又有须眉之刚强;既有人们愤世嫉俗的感慨,也有伟大崇高的爱国情怀.她更是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下面简要论述一下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氓》第三章后四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课本注释说:“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说得过去;女子沉溺在爱情里,那就说不过去了。”把“说”理解为“说得过去”。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里的“说”通“脱”(转引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个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代汉语中,"风骚"无疑是一个贬义词,而且通常都用于女子,形容女子举止放荡轻佻。但是在古代,"风骚"一直都是褒义词,指文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叫"独领风骚"。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楚辞》。"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是周代各个地区的民间歌谣的汇集;"骚"即是指屈原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后世就用来指代屈原的全部作品。《国风》是中  相似文献   

11.
<正>"卑鄙"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现代的"卑鄙"和古代的"卑鄙",词语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区别。古代的"卑鄙",本是联合词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后凝固成形容词,意思是"卑微鄙陋"。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意思是:"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卑鄙"合用,意思是"地位低下,庸俗浅陋",一般用  相似文献   

12.
<正>《说文》里说:"卑,贱也,执事者。""卑"本义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义词是"尊"。"鄙"本指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和"都"(都市)相对。因为住在边远地区,消息闭塞,行为粗俗,所以"鄙"引申为"庸俗、浅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卑""鄙"合用,意思是"地位低下,庸俗浅陋",一般用于自谦。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现代的"卑鄙"是形容词,词语的感情色彩转为贬义,意思是"语言、品行恶劣,不道  相似文献   

13.
“巾帼”一词常用于妇女的代称,尤其多用于形容女性中的强者和英雄,如“巾帼英雄”“巾帼豪杰”等. 为何用“巾帼”作为女子的代称呢?原来,巾帼是我国古代妇女的一种假髻,它是用金属做成框架,外裱黑色缯帛以代头发.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因只用于妇女,故引申为妇女的代称.唐代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中写道:“椎髻抛巾帼”.也就是说,南方女子头上光是梳个发髻,而不戴头巾和发饰.  相似文献   

14.
“因材施教”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材施教"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其中"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指的是人,"施"是实施、根据,"教"是教育、教诲。《现代汉语词典》中"因材施教"被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里的"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礼记·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相似文献   

16.
《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联系《诗经》中的其他诗篇并考察当时时代背景,指出该诗第三章中的"桑叶""桑葚"其实都是藉指财产,"鸠"藉指男子,氓妇被休其实是氓出于经济原因,通过骗婚、掠夺女子财产的目的达成后的必然结果,从而纠正了历来诂诗者的臆说。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0,(3):8-13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中这一字字铿锵、句句掷地有声的经典唱段可真让咱们女同胞扬眉吐气呀!巾帼不肯让须眉。在世界各地,在各行各业,瞅瞅古今中外史,瞅瞅天上飞的地上行的水中游的,咱们女同胞的成就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8.
《辞源》、《辞海》、《汉魏六朝乐府诗译注》、《乐府诗鉴赏辞典》、《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等,均认为"欢"仅指"男子"。还有学者撰文称《乐府诗集》中的"欢"没有指代女子的。对于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欢"作为称谓词,用于情人之间,既可女称男,亦可男呼女,本无男女之别。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15,(1):54
<正>写信时,常常会用"此致""敬礼"作为结束语。"敬礼"的意思比较明白,"此致"到底是什么意思,"此致"和后面的"敬礼"又是什么关系,却有很多人不明白。以《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六册)为例,在《1935年4月1日致徐懋庸》这封信尾,鲁迅先生这样写道:"此致,即请道安。"在《1935年8月3日致李霁野》这封信尾,鲁迅先生写道:"此致,即颂暑祺。"鲁迅先生这样的用法,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此"者,不是指  相似文献   

20.
《说文·用部》云:"甫,男子美称也。"但从"甫"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分析及相关文献例证来看,"男子美称"并非"甫"的本义,而是借"夫"之引申义。"甫"是"圃"的初文,"圃"则是"甫"后起本字,即"甫"的本义就是种菜果的园子。同时,依据"形声字声中有义"说与"形声字借声"说的理论,对"甫"声(含"尃"声)字义作了进行分析与归纳,发现以"甫"为声符的字实借"旁"字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