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和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反应原理,按照不同的配方与反应条件设置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时间与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以及可溶性还原糖溶液的浓度均有关系;与配方中是否有酒石酸钾钠没有明显差异。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中,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紫色的深浅与Cu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修订本)的有关实验中用到了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二者都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但两种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及使用方法均有所不同,教材只介绍了斐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班氏试剂的配制和反应原理没做任何解释.  相似文献   

3.
王宏伟 《成才之路》2013,(12):91-91
创新探究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基于创新探究的理念,笔者以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来看验证实验向创新探究实验的转变。问题一: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还原糖吗?学生质疑: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颜色反应。实验课题:探究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4.
斐林试剂和班氏糖鉴定试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斐林试剂和班氏糖鉴定试剂(简称班氏试剂)都是可溶性还原糖的常用检测试剂。由于在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必修和选修)和一些教辅资料中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交叉使用,但却没有解释二者的区别,致使许多师生为此而产生疑问。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试剂的配制方法、反应原理、保存及使用方法、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对比,并作一解释。1 两种试剂的配方有区别表1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配方比较表  相似文献   

5.
1实验原理和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色沉淀,脂肪遇苏丹Ⅲ染液成橘黄色,而遇苏丹Ⅳ染液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检验还原性糖的是梨或苹果、检验脂肪的是花生、检验蛋白质的是大豆或蛋清、检验淀粉的是马铃薯块茎。  相似文献   

6.
谈谈斐林试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版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 [实验一 ]所用的试剂其中之一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 ,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检验是否有还原性糖的存在 ,以区别还原性糖和非还原糖。在医学上可用于检验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在生物学实验上 ,主要是用来检证生物组织中是否有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存在。然而有些教师对它却比较陌生。1 配制方法常温下 ,在试管里注入质量浓度为 0 .1mg/mL的NaOH溶液 2mL ,然而再滴入质量浓度为 0 .0 5mg/mL的CuSO4溶液 4~ 5滴 ,振荡 ,配制而成的试剂即是斐林试剂 ,它…  相似文献   

7.
单林兰 《中学生物学》2006,22(11):40-40
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的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相似文献   

8.
对于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这个实验,书上介绍了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执笔者对于该方法的单一性产生怀疑,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的加入顺序;水浴的温度;双缩脲试剂是否能取代斐林试剂三个问题逐一验证。  相似文献   

9.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但浓度、鉴定的物质、原理、使用方法、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都不相同。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中,应选择含糖量高且近于白色的组织。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相似文献   

10.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 ,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 (NaOH)和乙液 (CuSO4 )组成 ,但参加鉴定反应时 ,却是以不同的反应物出现。不明白它们参与的反应 ,很容易把两者混淆 ,甚至误认为就是同一种试剂。斐林试剂是指新制的Cu(OH) 2 悬浊溶液。还原性糖与新制的Cu(OH) 2 在加热煮沸条件下 ,能生成砖红色的Cu2 O沉淀。实验过程中 ,必须先把甲液(NaOH)和乙液 (CuSO4 )等量混合 ,让其反应生成Cu(O…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许多学生对于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存在着许多疑难问题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现归纳总结如下 :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不同1 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半缩醛羟基 ,当与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Cu(OH) 2 悬浊液混合后 ,在加热的条件下 ,将Cu(OH) 2 还原为砖红色的Cu2 O沉淀 ,而还原性糖本身则被氧化为相应的有机酸。以葡萄糖为例的反应式如下 :CH2 OH (CHOH) 4CHO +2Cu (OH ) 2△CH2…  相似文献   

12.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能否混用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教社编写的试验修订版新版高中《生物》教材,编入了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因此学生感到很疑惑,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提出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能否颠倒顺序或同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选修本“血糖的调节”一节有一演示实验——尿糖的鉴定。该实验所用试剂为糖定性试剂——班氏试剂。由于该实验在现象和结果上与必修本“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完全一样,因此有的学生误认为该实验中的班氏试剂就是必修本中的斐林试剂。其实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物质相同,但二者从物质的浓度、实验原理、反应的条件以及实验结果方面又有很多区别;而斐林实际与班氏糖定性试剂虽都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二者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刘全明 《化学教学》2005,(11):61-62
含有醛基的有机化合物与杜伦试剂作用,即所谓的银镜反应,是高中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化学实验之一。大多数有机化学教科书(包括大学有机化学教材)都介绍用杜伦试剂检验醛和还原性糖的实验。杜伦试剂的制备,通常是把稀氨水(2%)滴入稀硝酸银溶液(2—5%)中,直到氧化银恰好完全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称为杜伦试剂,即银氨溶液。  相似文献   

16.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原理是斐林试剂(主要成份是Cu(OH)2,本实验中由NaOH与CuSO4反应生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证实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实验要求隔水加热煮沸2min左右观察颜色的变化,颜色由桔黄色→鲜红色→深棕色→砖红色→红褐色,发生了多次的演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化学习题中的微型化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化学实验是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得比较明显、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技术。微型化学实验两个基本特征体现在仪器的微型化和试剂的微量化。微型化学实验使用的试剂用量会远远少于对应的常规实验,不仅节省实验经费,而且操作安全、污染小。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可以进行创新的实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的不足,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借助Y形管、希夫试剂和铜丝,对该实验进行改进与优化。在Y形管中利用希夫试剂检验反应生成的乙醛,可避免学生直接嗅闻有毒气体。改进实验符合科学性、安全性、节约性等原则。实验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一般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反应来制取甲烷 ,而市售碱石灰是将氢氧化钠溶于石灰乳中干燥制得的 ,反应过程中要求试剂一定要无水 ,因为制取甲烷的反应是一个游离基反应 ,主要是发生一级均裂脱羧反应 ,其链的引发和传递过程是 :CH3 COONa→·CH3 +·COONa·CH3 +NaOH→CH4+·ONa,·ONa +CH3 COONa→·CH3 +Na2 CO3 。而水是一种极性试剂 ,它会阻止游离基反应而有利于发生异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次实验 ,用加热预处理过的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反应 ,吸水性强 ,透气性好 ,易于甲烷外逸 ,同…  相似文献   

20.
1研究背景在“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鉴定”实验中分别选了梨或苹果的组织液、豆浆或蛋清以及花生子叶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分别用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作为染色剂进行染色。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