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食客在春秋战国的政治、外交上有过重要影响,到秦汉时,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食客由政治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转型,食客文学集团孕育产生。以吕不韦文学集团、梁王文学集团、刘安文学集团最负盛名。食客文学集团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集团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简帛的出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以往的研究多限于考古、文物、历史学界,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古代文学界对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的研究开始予以重视,对重现于世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认识。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气氛和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3.
秦汉文学     
秦刻石和汉辞赋、乐府诗歌 一、秦刻石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 “平定天下”。“六王咸伏其辜”(《史记·秦始皇本纪》),标志着奴隶社会制度已经成为进了博物馆的东西,封建割据的局面也基本结束。毛主席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叔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是对于本阶段历史发展非  相似文献   

4.
回顾二十世纪以来秦汉游仙文学研究,呈现出文学史定位回归正态,具体研究多围绕发生动因、渊源、内容分类、创作主旨、游仙模式、具象解析、文本细读等方面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与出土文献、与汉代仙文化的关系方面,地域研究、阶层研究方面都有不小的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5.
秦汉文学 1.关于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提示)汉赋作为一种文体受到了楚辞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它的文体特点上看。首先,赋是铺陈写物的,这是汉赋,特别是汉大赋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以及杨、班诸人的京都,园苑、田猎等赋,都极尽铺陈之能事,  相似文献   

6.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文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和文学机制是从文学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时经常使用的三个关键性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内涵。探讨它们的定义及其存在形态,以进一步厘清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研究的深化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美国早期文学与英国等西欧国家文学的相互关系。本文所说的美国早期文学,是指美国建国以前殖民时期文学,以及美国独立宣言公布前后独立革命时期文学。本文旨在研究美国文学,通过它与西欧文学相互关系的探讨,想使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将从影响与接受两个方面来探讨美国早期文学与西欧文学之间的关系。国内学人,  相似文献   

8.
文学制度作为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一方面为文学提供了生产空间和生产场所,另一方面,文学制度又在不断地限制文学生产的自由与个性.这就是文学制度的悖论.在这种悖论的基础上,文学要想取得较大发展,就必须在借助制度的同时不断地超越制度.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文学关系述论张先堂(甘肃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作为产生、流传和保存于敦煌这一我国古代多民族聚居地区的边陲重镇和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交通的重要文化集散地的文学现象,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文学都曾发生过相当密切的联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学流派的划分众说纷纭,其中以"无产阶级文学"为甚,有入认为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有人反对按阶级属性划分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概念,"无产阶级文学"是1917年由鲍格丹诺夫等人提出的。而20世纪的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则更经常被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这个概念是1930年代初期前苏联文艺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的“诸生”是习儒而未仕者的泛称 ,包括经师的门徒、弟子和官学的郡国生徒、太学生、鸿都学士等。诸生是秦汉时期参预政治的基本群众。在秦和西汉初 ,诸生不仅是博士和经师学术上的继承人 ,而且是他们政治上的助手。东汉中期以后 ,由于政治黑暗 ,诸生对政治也逐渐由配合转为批判 ,进而在党锢之祸中与宦官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诸生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具有依违其间的特性 ,因而每当有重大政治变动时 ,往往就会发生分裂  相似文献   

12.
秦汉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与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有关部门的财会资料,其任务是审查财会资料的真实性;审计的主要机构在中央主要是宰相和御大夫二府,在地方是郡守和县令;审计的方式采取送达.秦汉时期的财务审计成为封建社会财务审计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是汉代史籍对秦汉时期国家人才区域分布的简单概括,反映了秦汉时期重要的人文地理特点。秦汉时期的武将多出于关西地区,而文臣多出于关东即中原地区,既与关西、关东地区的自然地理形势有关,也是先秦时期政治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同时也是秦汉时期,尤其是两汉时期政治变革和学术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秦汉商法涉及商品生产、商品流通、货币铸造与流通等领域。对秦汉商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秦汉商法特点表现为以流通领域为主,重点打击不法商人,东汉商法出台相对疏落。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伴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各种涉及财产、婚姻、人身侵权等民事案件出现。国家不仅制定了严苛的民事法规,并相应建立一整套民事诉讼制度,确保对各类民事案件的预防和控制,维护封建道德和社会秩序。从已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墓竹简》、《居延新简》等简文资料,可窥探秦汉发达和精细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属于汉字字序法的早期,这个时期汉字排序呈多样性,其性质是根据意义排序.<说文>部首法将秦汉时期的表义字序法推向顶峰.<说文>关于部首的论述和单字的归部皆根据汉字结构分解汉字,在此基础上得出表义偏旁,进而组成表义部类,建立部首.这个表义的部首系统是用来为汉字排序,而非用来检索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口增加、政区的变化、旧城的发展、统治疆域的扩大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秦汉时期的市场呈现多层级发展趋势。京畿市场、区域性市场、郡县市场和农村集市各具特色 ,满足了各个阶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石”,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之一。在秦汉时期,作为重量单位,一石为百二十斤;应用于量制,石相当于斛,即十斗为石;应用于官秩,若干石从标识俸额多少的度量衡单位发展成为划分官制级别的秩级单位。将“石”作为一个概念,分别从度量衡和官制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秦汉时期“石”的特定内涵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之一.在秦汉时期,作为重量单位,一石为百二十斤;应用于量制,石相当于斛,即十斗为石;应用于官秩,若干石从标识俸额多少的度量衡单位发展成为划分官制级别的秩级单位.将"石"作为一个概念,分别从度量衡和官制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秦汉时期"石"的特定内涵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