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乌鲁木齐市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现状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乌鲁木齐市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的合理化干预对策。方法:统一采用SCL-90症状量表的对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134名听力残疾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中学生明显差,总体上心理问题检出率接近44.03%,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强迫、躯体化、敌对、精神病症状是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家庭关系不好的听力残疾中学生比家庭关系好的听力残疾中学生,在抑郁、强迫症状、敌对心理问题上较严重。结论: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及心理健康量表对482名中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中学生运动友谊、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表明:编制的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来对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良好的运动友谊可以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行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运动友谊质量、体育锻炼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本文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此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进一步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状况存在的差异,探索通过运动干预为手段改善和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性,分析运动干预处方对心理障碍治疗作用,为以后用运动干预手段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于现代中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对中学生抽样、测试、统计、分析、教育得出结论:体育锻炼是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体育教学中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定向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HT量表对53名参加定向运动的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运动的不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在学习焦虑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有益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建议在学校体育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太原市部分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长短等方面与心理健康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参与活动次数的多少、活动时间的长短对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活动次数越多,活动时间适当的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都较强,促使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燕鹏程 《当代体育科技》2020,(3):212-212,214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具有变化性的,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其心理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评价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为人们提供了追求心理健康高水平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从而探究田径运动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中学生体育锻炼,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表明,学校体育较其它学科更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主要探讨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韦春尧  张鹏 《体育科技》2005,26(2):56-58
马加爵事件等高校恶性事件揭示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也使社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探讨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就高校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保持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法对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心理负荷程度、焦虑程度、认知能力、人格作用、意志品质、进取精神等方面都有助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可以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大学时代是天之骄子们完善自我的金色年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激烈的竞争,升学、就业等问题日益凸现,致使部分学生难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诱发身体、心理等疾病的产生,健康状况随之下降。本文在对困扰当前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可以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健身方式——瑜伽健身术,通过阐述瑜伽的健身特点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探讨大学生易于接受瑜伽的原因,为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论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使命,更与人的素质培养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的今天,作为以身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探讨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发挥其作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心理测量法、教学实验法及教学评估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33 08%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12周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各指标得分普遍下降;在实验组内部,心理健康学生与心理异常学生实验前后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前后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说,初中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障碍性、发展性问题并存,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目标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身体练习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进行研究。认为只有当身体练习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时,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达成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创设身体练习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与氛围,可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184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拓展训练教学进行16周的实验处理,检验拓展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的促进效应.结果显示,拓展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凝聚力,在影响效应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对女生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男生.因此,拓展训练教学是一种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6PF和SCL-90量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独立性与躯体化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敏感性与躯体化、忧虑性与敌对、恃强性与恐怖、兴奋性与恐怖、忧虑性与偏执成显著相关。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应完善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