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性别差异在人类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西方社会和中国一样也不例外.通过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上,“性别歧视“,特别是“男尊女卑“这种观念和现象在英语词汇、男女姓名、女性用语特征及文学作品等西方语言和文化中都多有表现.研究了解这些语言文化及其在使用上诸多方面的特征,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和研究以及先进文化的建设均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空间的生产”理论,阐述了教育空间与社会空间之间的辩证关系:1.在社会维上,教育空间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要素经“再空间化”而塑造,即教育空间的社会塑造;2.业经“再空间化”而形成的,作为社会空间核心要素之一的教育空间,对社会空间的再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即教育空间的社会空间生产。具有要素和地域层级关系的教育空间在实体层面上形成“教育综合体”,“教育综合体”与社会要素的关系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可以表现为事物之间的“无缝之网”关系,即聚焦于教育活动的“消除教育”与社会二元界限的“教育—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解放的论证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从哲学本体论、现实社会层面、基本方法上科学阐释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马克思从“类主体本体”到“实践本体”再到“社会关系本体”的推进与提升中,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人类解放的根据;在现实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考察中发现了超越现实的无产阶级、谋求全人类解放的力量;在基本方法上,马克思通过“人体解剖”来理解“猴体解剖”的方法和经济学论证方法,阐明了资本逻辑运行的本质,论证了人类解放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对“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在当今世界语境下,为全人类的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共青团如何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在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业务上的龙头聚合作用、管理上的集约服务作用.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优势,但也存在若干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要确定好“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原则和思路,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强化社会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好关键载体的作用.把握好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创业就业、成长成才四个方面的着力点是共青团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翠珍 《教书育人》2005,(10):31-32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社会处于大变动之中.经济上,宗族制度为家族制度取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政治上,王权衰落,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对这种天子名存实亡、诸侯称霸争雄的动乱形势,孔子深表不满,斥之为“天下无道”.  相似文献   

6.
学术类科技期刊编辑社会角色定位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期刊编辑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近30年经历过“无定位”、“杂家”、“学者化”和多元定位等继起的发展阶段.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和服务性,是当今多元化定位角色的共同属性,本文将编辑的众多社会角色统一定位于“社会服务者”的立体角色上.相对而言,选择、加工文稿以及“标准化”等技术层面的要求,都是派生于“社会服务者”定位的编辑工作职能体现.  相似文献   

7.
蓝江 《教学研究》2006,(3):210-214
德育社会化致力于解决德育与社会发展、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情境、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相脱离的弊病,在模式构建上,它提出要充分搜集社会发展状况、日常生活情境、以及人际关系等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分析上,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的德育.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德育的模式体现了德育的整体效果,满足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动态适应了社会发展以及受教育者生活情境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家政策能否体现平等的理想“、“政策是否具有公平性“、“政策是否能够保证实现公平“等问题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政策的公平性与个人意义上的公平密切相关,但它不同于个人公平,它解决的是国家与社会意义上的公平问题.由于现代国家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在政治法理上,现代国家及其政府被认为是一种接受全体公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它要对全体公民及其利益负责,因而,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从这样的逻辑出发,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就应该被理解为: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就是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价值要素.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质量常常被理解为“学业成就“,由此形成评价中小校教育质量的“学业至上“价值取向,并导致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误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需要从“学业至上“向“社会满意“转变,以“学习成就“作为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的发展真正切合社会期望.  相似文献   

10.
以领薪水为生的白领构成了美国的新中产阶级,它以组织形式上的科层制、以文化上“数字意识”为代表的技术理性、以经济上“消费就是一切”的“消费前卫”态度、以政治上的“疏离”与“冷漠”的“后卫政治”姿态为典型特征,进而影响到了整个20世纪美国社会的社会观念与社会心理,成了以教育政策为核心的社会公共政策的源头之一,对教育的组织制度、知识内容的筛选、教学过程的建构、教师资格的认定以及整体教育改革的走向发挥了巨大的“向心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知识改变命运”,这些话语在当今社会流传甚广,这里改变命运的“知识”,“起跑线”上的“输赢”,说白了就是指孩子考试成绩的高低.这就把中小学教育看成了决定输赢、胜负的人生准备阶段的决斗.作为教师,我认识到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全社会重视教育,实质上这会造成社会功利主义泛滥.家长、社会对孩子考试成绩期望值过高,会导致内心深处顽固地抗拒学习的判逆型孩子增加,甚至酿成学生人生伤害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王明强 《教书育人》2004,(12):57-58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教育家,有着丰富和深邃的教育思想,而这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中,由于《论语》采取的是没有语境的语录体的形式,再加上历史的久远、历代的扭曲和误解,给对《论语》的解读带来许多迷障和遮蔽.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的高度,以新的人文观点重新阐释传统的文化文本,释放出传统文本中健康的、清新的、向上的信息.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中国从古代的民主社会向专制社会过渡的时期,是一片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局面.当时的社会,正如《八佾》篇中仪封人所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孔子认为美好的社会有一套法则,这就是“道“.而要建立美好的社会,就要使社会恢复到“有道“的局面.孔子终其一生的行动都是为了使天下归于“有道“,他的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厘清“聋人大学生的社会身份”一词的内涵及研究脉络,对准确定位聋教育实践中的研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聋”和“社会身份”二词的概念背景进行梳理,及回顾社会建构视角意义上涉及“聋人身份”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出“聋人大学生社会身份”的定义,同时简要讨论前人文献对于高等聋教育中社会身份研究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西方现代化之重要成果的狭义的“公民社会”,在实践范围上与我国社会管理所说的“社会”具有部分相关度;公民社会的主要价值理念,在根本方向上与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所需要的价值理念不相符合,只是在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次要目标上具有补充和辅助的借鉴价值;公民社会的价值观的实质精神是公民个体的自由自主价值至上,对于我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价值观——人民群众整体的“社会”福祉优先是异质的,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是非实质的.  相似文献   

15.
在太平天国文献中,太平天国领导人反复申论正与邪的问题,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社会诸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宗教观念、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在宗教上,确立皇上帝独一真神权威,信奉、敬拜上帝是正,其他一切不符合上帝教教义的人、事、物皆为妖邪;在政治上,主张“奉天诛妖”、“斩邪留正”,把清政府统治者视为最大的妖邪;在社会理想上,号召人们“修好炼正”,并以严厉手段改造社会恶习,以实行社会的公平乃至天下太平.太平天国的正邪观,反映在宗教上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负面影响;反映在政治上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其荒谬的因素;反映在社会理想上,有其良好的愿望,也有其不近情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是由有文化的人组成的,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基于对社会层面的广义理解.世界上凡是因人为而非自然存在的一切--人们在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全部成果以及驱动、指导人们去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社会机制和心理程序,皆属于文化的范畴.由人类社会宏观承载的文化即社会文化,由社会各分支承载的文化即社会亚文化,如医学文化就是典型的社会亚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两者是内在统一,动态平衡的.在计划经济时期,过分注重公平忽视效率,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改革开放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期;同时,社会矛盾也进入凸显期,由收入差距扩大而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实践层面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但是在法理上,特别是在党的治国理政的指导方针上,不宜提“谁先谁后“,而要强调“并重“,这样才能真正持久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虽然他们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没有被城市所承认,更没有被城市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吸纳.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好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也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优化学校“小环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滦平一中优化治理学校“小环境”,为从总体上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一、优化治理学校“小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谓环境,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即从物质上、精神文化上或制度上影响人们并使之感受其力量而力求与之相适应的周围的境况,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种,这里仅指社会环境而言.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心理氛围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势必导致学生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改变,从而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提出新的要求.优化治理学校小环境,正是针对近几年来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不断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腐朽价值观严重腐蚀青少年思想的形势下提出来的,是从总体上改进学校内部环境、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倾向.多元化拓展了人们独立选择的空间,丰富了社会生活的内涵,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八荣八耻“,凝聚社会发展道德共识,实为当前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