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义词是指那些标志着同一对象,但在意义色彩上彼此有差别,或者在修辞意味上不同的词。同义词是人们长期思维发展的成果,也是语言发达、词汇丰富的重要标志。同义词可以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区别,精确严密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准确明朗。拥有异常丰富的同义词,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将汉语同义手段区分为语言的同义手段和言语的同义手段;而又将言语的同义手段进一步区分为语言系统同义手段和非语言系统中的同义手段。迄今为止,学界对于非语言系统中的同义手段(即汉语偶发性同义词语)研究得还很不够。表达者可以通过联想、聚合、升降、反用、异称、排比、借用等途径或方式化汉语语言系统中原本具有异义、上下位甚至反义关系的词语为偶发性同义词语;它具有情境性/依附性、流变性和临时性/偶发性等特点;汉语语言系统中原有丰富的同义词,加上偶发性同义词语,极大地扩大了同义词语的数量与范围,这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表达者表情达意,特别是求变创新、选词炼意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能准确地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避免用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收到积极修辞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从而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语言。  相似文献   

4.
浅析同义词     
语言词汇的同义词数量越多,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便越有可能把思想表达得越精确。同义单位能提供对一种事物对象可采用多种多样的词语手段来加以表述,使人们得以表达出意思的细微差别,表达出不同的意味、情态、话语风格。如果熟悉很多同义词语,并且能够娴熟而准确地使用,就可以使言辞准确、生动。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语言片断中特意运用某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以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思想感情,组成音乐的旋律,给读者、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修辞方式叫“反复”。根据反复各项的字面相同与否来划分,又可分为同字面反复和异字面反复两类。什么叫异字面反复?异字面反复即反复各项的字面不同,但意义却相同的一种反复形式。这种反复形式,就是运用同义词语表示意义上的强调,实际上是语意的反复。最常见的有同义词语反复和注释性反复两种。一、同义词语反复有的反复,并不是字面上的重复,而是运用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强调同一个意思,从而形成了同义词语的反复。这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这一些词语与另外一些词语在意义上相同或十分接近,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同义词语现象。更确切地说,它是指那些具有相同的一般意义,而每一个词本身又具有另一个词或另几个词所没有的某些意义,或是具有适合于不同上下文的不同意义的词。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这种语官现象,它为人们相互交流、理解和生动而且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极大的方便。 在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英语拥有最大的词汇量(超过一百万)和极其丰富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运用的事实出发,着重从"四个世界"(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理论视角语来透视汉语同义词语的修辞功能,认为同义词语可以更准确地再现物理世界的原始面貌,反映事物的本真状态;可以增强语句的音乐美、对称美,有助于增加文化情调,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可以增加语言的变异性、谐趣性和委婉性,以满足听读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开启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各种色彩等修辞功能。如此认识同义词语修辞功能的优势在于:一是深化,二是细化,三是系统化。多角度探讨同义词语的修辞功能只是一个尝试,期待更系统、更成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交际需要人们运用丰富多彩的词汇表达思想感情。要把思想感情表达得准确无误、鲜明生动,准确地掌握词义是十分重要的。世界各种语言都大量存在同义现象。通过对 entire等词义的分析,阐明语言中词语的同义关系,有助于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中增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词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同义词语转换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有很多同义或近义词语,是英语语言的一大特点。对英语同义词语转换缺乏了解和掌握是大学生难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英语同义词语转换方法的角度来培养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英语同义词纷繁复杂 ,难以掌握 ,又是英语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 ,使得同义词来源非常丰富 ,同时使同义词在地域、语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词语的搭配和分布位置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区别。正确掌握同义词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用词重复 ,使文章变化生动 ,并能委婉、含蓄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这对提高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发出者为了表达某一事物或现象,尽管人脑“仓库”中已有现成的词语供选用,但是为了强调某种特殊的体验、感受,现存的词语又不能满足表达的需要,于是便凋动回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能,使人脑通过组织而形成的大脑皮层某种暂时的联系复活起来,经过复杂的联想转换,将本不表示这一事物或现象的词.依据客观事物之间某种联系,使该词发生临时性词义变化,导致原并不表示该事物或现象的词(外显词)与原表示这一事物或现象的词(潜显词)同义,构成临时同义词。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常碰见一对同义词在同一句中一起运用,使所表述的内容更加周密,感情更加丰富,语势更加强烈,从而收到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显示了同义词的重大价值。依照这对同义词运用时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变词、互文、并举三类。二、变词指变换一个与上文同义的词儿,以避免重复,并使词面错综,语义强化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连贯的说话和语篇中,英汉两种语言都用词语作为相邻句子的衔接手段.这些词语衔接可分为词语重复、同义词使用和词语配置.总的说来,英汉语的词语衔接功能与用法基本相同,但英语的同义词似乎用得更多一些,而汉语的词语重复则用得较多.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同义词的研究只停留在判断某词与某词是否是同义词,是否构成同义关系上,本文从模糊数学的视角出发,认为语言中词语的同义关系是一种模糊相似关系,可以以此为前提对彼此间构成同义关系的词语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模糊数学、相似性科学和现代语义学等学科当中的有关方法和理论,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不同学科的结合,而且使我们对词语的同义现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有很多同义或近义词语,是英语语言的一大特点。对英语同义词语转换缺乏了解和掌握是大学生难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详细分析归纳了英语"原因"的表达法,以此来强调英语同义词语转换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能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词的同一现象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正确地、恰当地选用同义词不但可以使我们更加精确有力地表达思想,也能避免重复从而使语言显得更加生动、丰富多彩。因此同义词的研究,一直是词汇学及修辞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同义词归根结蒂是逻辑问题,所以近来对同义词的研究也引起了逻辑学界的兴趣,一些逻辑专著及逻辑教科书都提到了同义词问题。本文也想对同义词的同义现象,从词所表示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广大语言逻辑的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结构同义词的特点之一是,把两个同义成分联结成一对而形成复合词。在研究关于这类现象的汉语语言学著作中,当讲述这一问题时,通常是与词汇同义词构词方法问题相联系的。王力先生将这种把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成分联结起来的语言现象称为“意复”。这是一种古老的构词方法,如“讨论”、“土地”、“替老”、“修饰”等。在用汉语翻译外语单词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如“社会理由行为攻击王力先生将这种汉语的特征解释为思维的反复。大家知道,汉语不属于那种词级非常发达的语言。在俄语里,语义色彩和新义的表达是借助于词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同义词在语篇层面上具有修辞和衔接功能。同义词不仅指那些被纳入同义词词典的具备稳定同义关系的词汇。在特定的语篇中,本身并无同义关系的词或者本身只是近义或上下义等关系的词同样可以临时成为语篇同义词。语篇同义词灵活生动但难以捕捉。本文从语篇衔接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英语语篇同义词的概念及其在英语语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探析语篇同义词的生成途径和具体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话说同义词     
语言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大量同义词的存在,是语言精细繁博、富丽多彩的一个决定因素,也是语言能够表达任何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条件。同义词是怎样产生的?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语言也不断丰富发展,以便更细致.灵活、完美地反映现实,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结果。譬如同样指称同一种草本植物,常用语叫“土豆儿”,专门术语叫“马铃薯”;同样是表示找到新的东西的意思,找出已经存在的事物或情况说“发现”,创造出来本没有的新事物说“发明”,看见或知道了隐藏的事物或隐密的情况就说“发觉”;同样是表示拿定主意,不为外力  相似文献   

20.
汉语同义词辨析既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时的重点。汉语中有一些动词属于A、B、AB类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关于这类词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本文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在同义词辨析的框架下对这一类动词中的"迎""接""迎接"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这三个词在句中位置、词语搭配、语域分布三个方面的异同。做到以小见大,在更加客观的基础上辨析同义词,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