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宝满 《中小学电教》2008,(11):137-138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三角形的探索分类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学完本节内容,能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更清晰的三角形表  相似文献   

2.
正《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属于图形概念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相对应的底和高。如何让抽象的概念逐层深入,让学生自己建构起三角形概念?如何深化学生对底和高对应关系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画指定底对应的高?这些是教师较为困惑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内容。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缘起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起始课,经常被选为研究课。在一次教研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三角形,从交流画法中认识三角形概念;再通过自学交流,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三角形高的表述;接着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画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画出几个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然后通过动手围四边形和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动态变化移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感受随着三角形的变化它的高也会随之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都觉得很流畅,没有问题,何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也非常活跃,表面看教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已认识到图形的高的概念,并且已具备了"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向该直线作垂线"的基本技能.那么,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的现实基础怎么样呢?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前测中,有5个学生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1;有26个学生从一个顶点向对边画直线,但明显和对边不垂直,如图2;还有6个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图3.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于三角形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时,课始主要是通过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系统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李凯 《湖北教育》2010,(4):38-40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个知识点属于三角形的特性,教材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用"用球怎么画圆啊"-- 走慢点 课例一 在"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 把所学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画下 来,旨在让学生具体感知立体与平 面的关系,由此抽象出平面,切入教 学主题。学生纷纷从学具袋中取出 模型来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在活动进行中,有个学生拿出了 球的模型,想通过球画出一个圆,因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2~2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3题.[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的,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学习活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2.使学生会画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9.
徐芳 《河北教育》2007,(7):38-4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第38~39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入,分别安排了找角、认角、做角、画角、比角等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盒子学具     
材料:月饼盒或饼干盒、卡纸、旧挂历、油性彩笔、粘合材料等。制作: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制作有关的语言或数学的操作材料。1.用卡纸按盒盖的大小,画上有关教材的背景。并画出有关的人物形象,剪出后用小纸条折出三角形体粘贴在人物背后让其站立(见附图)。  相似文献   

11.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命题:SSS,SAS,ASA,现行教材作为定理,在教学中大多只用画图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定理的发现过程,没有更一般情况下的说明,学生半信半疑.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定理,教材是用"硬塞"给学生的预备定理为推理依据,或只用实验方式让学生经历定理的探索过程,缺乏真凭实据,学生很难接受满足这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的事实.如何让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判定方法确信无疑呢?以下是我的尝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正>从几何证明的角度,运用教材中已有的定理,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让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能从几何论证的角度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上海教育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材中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从画图的角度进行阐述.从画三角形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在某些条件下所得到的三角形是能重合的,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认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实践操作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能让注重逻辑推理的学生满意.那  相似文献   

13.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从生活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学习画角、量角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5~17页。教材简析: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4提供了画在方格纸上的3个平行四边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是在垂线、垂足、线段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的,又不受方向的限制,所以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实践。教师把各种三角形(或三角板)分别竖立于桌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多高,怎样量出它们的高。并亲自量一量,再不断改变图形的底的空间位置,让学生量高,在量的过程中逐步概括出三角形高的定义。特别要使学生明确,底和高是互相联系的,三条边都可以做底边,都有相对应的一条高,并初步学会画三角形的高。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要引导学生运用由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先…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了大胆的探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并且利用放大、重复和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直观,成功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譬如,我在执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让学生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新知识,接着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鼠标移动三角形的顶点  相似文献   

17.
本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找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的活动实现了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拆拼三角形"的活动体会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贺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与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观察的过程中,掌握画高的方法,体会三角形高与底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梳理沟通比较是认识事物、澄清概念的好办法。在复习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可分清概念间的共性和个性,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概念的运用。如复习“三角形”部分可以这样进行: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写、填、画完成教材规定的要求。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可以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2指导学生对比区别。(1)出示下表:(2)让学生画出表中的三种图形,提问:①三角形最少有几个角是锐角?②为什么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只能有一个钝角?③在直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19.
正新人教版(2013年6月第1版)七年级数学对于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内容安排是相当"简洁",教材仅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中线、高和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笔者在教授这节课时,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尝试让学生通过作图过程来探索归纳结论,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三角形的认识(教材第143~145页)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结合操作演示,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然后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