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时代的必然趋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主要为后者导向,后者主要为前者奠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两者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不可分割,对其形而下的基层与形而上的顶层而言,则完全一致,而在知识这一中层,两者互异,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的交融,在人生追求、知识、思维、方法、相互关系与身心健康诸方面,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学习、思考与实践三方面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两者的交融,以实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做中学”与“在学中做”的提法,指出“做”是“实践”,“学”是认识;“做”既包括动“手”,也包括动脑,“学”不能离开“做”。其次,分析了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各自均为一个整体,两者一起也是一个整体,并且同来源于实践,同植根于大脑,同升华为境界,相交融而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最后,着重提出了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绿色”教育。科学求真 ,是立世之基 ,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各有其作用 ,又是一个整体。人文求善 ,是为人之本 ,是民族存亡之根。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各有其作用。而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 ,互通互动 ,相异互补 ,两者交融则生“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追求目标、强大的工作能力与和谐的同外界的关系 ,以造就既富有高洁的人性 ,特别是能爱国 ,又富有非凡的灵性 ,尤其是会创新 ,从而能为人民服务的青少年一代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文化史,同时又是一部教育史。人类的文化可分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为后者导向,后者为前者奠基。而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指人文文化的教育,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文化的教育,"两种教育"长期处于对峙、冲突、制衡状态,形成教育的"钟摆现象"。"钟摆"的失衡要求"两种教育"走向整合,以使教育的"钟摆"和谐律动,这是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范云霞 《成才之路》2011,(18):18-I0013
一、物理教育应融合人文教育“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即如此。”科学文化中含有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中含有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离将带来的弊端是:科学技术将不是造福人类而是带来危害;科学发展将不是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是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脱离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不利于高素质人的培养,会出现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本性区别及统一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文化”应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种种无根据地扩充人文精神意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本性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两种文化的统一必须立足于它们对人性的完满实现所能做的贡献,进而通过哲学的平台实现两者的融通,从而最终在人性上实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的功能是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世界,按客观规律办事;人文文化回答的是精神世界的问题,强调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人文为立人之本,科学为立世之基;二者同源共生互通,互异互补同求;二者的交融,能够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因此,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是美妙的。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不是“教”出来的,语文是“学”出来的。“教”的语文是死的,它解读的是符号代码(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学”的语文是活的,它导向的是文本外的人文品质(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前者是“小学”,后者是“大学”;前者是“跟我学”,后者是“我来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因而,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因而,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正>别敦荣在《现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与大众文化不一样,大学文化因其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和相关活动自成一体,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大学文化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其他应用性知识体系为载体的学科文化;另一类是大学作为一种社会学术组织在办学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组织文化。两类文化之间既有天然的联系,又有重要差别,都是大学所不可缺少的。前者是大学功能之所在,也是大学功能的底色;后者则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现代高等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 ,素质教育是“绿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核心。应当“以‘绿’育人 ,而非其他”,人是有感情、思维能力、精神境界、个性的 ,是有“灵魂”的 ,“育人”主要是正确“开发”人脑 ,化育“灵魂”;应当“科学人文 ,交融生‘绿’”,科学与人文各有其独特作用 ,但不可分割 ,两者的交融可生成正确的追求目标、优秀的思维、良好的同外界的关系 ;应当“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营造“绿色”环境 ,包括学科建设、大学功能、素质教育观念、学术竞争平台以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 ,以在此环境中“育人”  相似文献   

11.
赶花园是侗族人民传统的习俗节日 ,是他们自由恋爱的方式 ,他们通过对歌 ,“答歌意合而成”来反抗传统的“还娘头”的婚姻形式 ,从而形成了集恋爱文化与娱乐文化为一体的花园文化。通过对花园文化的形成、内容、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侗族人民生动活泼的自由恋爱生活 ,从而加深了对侗族人民婚恋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科技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池田大作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对科学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他指出科学是用理性方法获得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危机;科学与人文之间具有互补性;现代社会不能离开科学,但是宗教应该有领导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在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中,科学文化有其应有的作用,但根本还在“依正不二”的理念;他对现代东方社会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文化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池田大作的科技思想是东方思想界对西方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金小红 《中国德育》2006,1(3):57-61
“赤岸文化”作为一种德育校本课程,重在人文熏陶,符合人的发展和人格完善的课程价值趋向;探索了一条以学校特有的“赤岸文化”为蓝本、发挥本土德育资源优势、把地方文化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实践研究的新路子。“赤岸文化”实施的途径与方法追求生活知识学科化、学科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生成,情感得以升华,拓宽了师生学习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整体论视野对素质教育进行考察,其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并列的,而是部分与综合效应(全面发展的人)的关系。文化育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其实质是在知识教育中,通过文化价值等因素的介入,以文化的有机整体,实现"文而化之"。在教育内容上,文化育人意味着以文化整体观来认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并贯穿于教育过程,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文化育人注重知识内化,强调通过内化和升华,使之成为教育对象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一套社会传承的信息系统,文化信息的传承和更新过程就是所谓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实质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社会不断获取生机的最重要源泉,也将为知识创新、人文经济的进展注入新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肯定人的价值、谋求个性解放、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和自觉践履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绝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观念集合体;绝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动着的历史性概念。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这是重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政治、意识形态、法治、科学等文化现象在起源上有不同的关系。古代君主专制政治的出发点是理性的,但其运作的基本过程和倾向则是非理性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包含了人类对政治文化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对人性本身更完整的认识。在人类历史的坐标上,以民主为特征的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生活空间有一定的自由度、公众对民主本身有科学的认识,同时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要能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文化进步的合理形态是:科学知识与生态伦理的有机耦合.科学知识的单向度增长并不代表文化进步本身,而只不过是人类的"天真"从"幼稚"走向"深刻"而已,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加剧"人-自然"与"人-社会"关系的紧张;消解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否定性维度.克服科学知识异化的最好办法便是以"敬畏生命"的伦理精神作为科学知识的航船之舵,从而使科技非理性主义理性化,科学知识人性化、科学进步伦理化和科学知识的潜在威胁虚无化.只有树立敬畏生命的伦理信念,人类才能从消极自我否定转变为积极的自我肯定,科学知识和人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伦理学史上的"不对称"与"后果论"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扬弃.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神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文化历来被排斥于科学的殿堂之外,其实,任何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存在,自有其必然的理由。作为历史的产物,神秘文化是古人探求宇宙和人生奥秘以至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特殊思维模式,其中虽有许多荒诞虚妄的成分,但也存在着不少值得借鉴的科学因素,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有区别地理解与对待。  相似文献   

20.
刘玉霞  黎萌  周敏 《海外英语》2012,(12):279-280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movie:Forrest Gump.On one hand,the movie advocates truth as well as honesty.It tries to help people to get rid of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and find the true beauty of human nature.On the other hand it makes the movie a classic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The essay made some analysis to the years and events which the movie has talked about.Then by detailed analyzing of the main character:Jenny,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Jenny and Forrest,their different fates and the values they represent,the paper highlighted the different destiny caused by the values they hold and showed that they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mixture of culture values of that period.At last,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Jenny and Forrest,it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life values have melted into one,and the subculture finally gave way to the main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