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比较了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增长与教育总投入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财政支出增长、GDP增长的关系;分析了财政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财政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对中职的财政投入保障能力关系到中职免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从两个方面考察中职财政投入保障能力,一是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总投入,包括中职财政投入总量及占GDP的比例、中职财政投入增长情况和负担情况;二是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生均投入,包括中职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及增长率、中职生均预算内经费及相对指数。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省中职财政投入保障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以此判断各省中职财政投入保障综合能力的强弱情况,并对免费后中职教育地方财政提出了若干要求。  相似文献   

3.
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对民生工作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各个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支出结构由“建设财政”转为“民生财政”。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在“低速增长”“中速增长”和“高速增长”三个不同区制下的互动关系以及形成这一关系的深层机理,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民生性财政投入占比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也从侧面表明了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政府生产性财政投入的依赖,充分发挥民生财政支出的潜在增长效应是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及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投入比例是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的主要指标,合理的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是教育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本文在辨析国际通用的教育财政统计指标之后,分析比较了我国从1991年到2005年的教育财政投入变化情况,并与世界上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状况相比较。结论认为:预算内教育经费指标是与国际接轨的统计口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一直很低,且低于世界同类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水平;应切实提高我国教育投入比例,尽早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82个地级市2007—2016年“市辖区-县域内”两部门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检验了中央政府对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相关规定的政策表述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努力度的总体影响及其空间分布效应。研究发现:在“4%”表述明确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里,地方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和GDP的比例、教育经费增长率、生均教育经费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增长;教育支出在公共财政经费中的占比以及教育经费的环比增长方面,县域内的增长显著低于市辖区;在GDP占比和生均支出等指标上,县域内的增长显著高于市辖区。本研究对“后4%”时代教育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建立、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问题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提高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视角,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这一指标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广州市与省内城市和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情况,结合广州市政府对教育的发展定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情况、教育投入水平情况、相关城市的情况、政府的财政能力等因素,提出广州市中长期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不低于20%的发展目标以及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4-2010年云南省分税制改革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在政治集权、财政部分分权的背景下,财政体制对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长、非经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从中可见云南省人均GDP的增长更多依赖于财政大规模的支出来拉动,且省以下的财政支出分权非常有必要.这表明人均GDP增长率提高主要是带动了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而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此外,提高省本级财政收入在全省的收入比例,可以使全省非经济性公共品支出增长显著,说明云南省适合于财政收入集权、财政支出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6-2006年辽宁省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以丹尼森模型为基础分析得出:由于辽宁省GDP增长率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较低等原因致使辽宁省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与全国水平相当。但辽宁省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水平低于同期全国水平,而高等教育占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的比例高于全国。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6—2006年辽宁省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以丹尼森模型为基础分析得出:由于辽宁省GDP增长率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较低等原因致使辽宁省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与全国水平相当。但辽宁省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水平低于同期全国水平,而高等教育占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的比例高于全国。  相似文献   

10.
数字     
●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7%。2005年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比上年有所增加,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2016年湖南省教育与经济的有关数据,采用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湖南省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增长方面,湖南省教育财政支出起到的是积极的正向作用,且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员数量、教育财政支出以及湖南省GDP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扩大教育财政支出规模、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健全教育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拓展多元筹资渠道,缩小教育发展差距,确保教育经费透明化使用,进而实现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省域高等教育财政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计算出我国31个省份的生均经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而来自于公共财政的预算内生均事业费差异更为显著。在落实财政教育投入4%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议增加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供给的总量,颁布国家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基本标准,提高生均经费拨款基数,设立专项资金化解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等,尽快扭转省域高等教育财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来,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指标从未达到过目标,这与政府财政能力密切相关,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过低;财政负担结构不合理,中央财政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财政困难等。在未来若干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政、教育政策的调整,我国将逐步具备达到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目标的财政能力或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经费结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经费分配的公平和使用效率等结构性问题将引起更多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的历史数据,比较他国的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和使用结构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认为: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主要由于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加,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总体上将呈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缓慢提高的趋势;未来更长时期的变化,将主要受政府政策选择的影响。2、在分配结构方面,短期内初等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会因为政策支持而有所提升,但从长远来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将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在总经费中占据更大比重。3、在生均经费方面,以绝对货币单位表示的三级教育生均成本将会继续提高,但以生均成本指数(生均成本占人均GDP的比例)来看,未来我国初等教育生均成本指数会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的长期趋势有可能是继续下降。3、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方面,本文以地方小学的数据验证了人员经费占事业经费比重与事业经费充足程度之间的关系,证明经费的内部结构可以作为监测教育经费充足程度的指标,认为未来随着总体经费紧张程度的缓解,总体上看,教育经费中人员经费在事业经费中的比例将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职免费教育财政可行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农村实行两年中职免费教育后预期的财政负担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如果到2015年农村实现两年中职免费教育全覆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占GDP比重将达到4.52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比重将达到18.36%,正因为两个指标均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现阶段我国优先发展农村中职免费教育的财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比利时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比利时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入学率、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上。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 ,即中国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中直接教育开支的比例和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例都比较小。我国教育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 ,其思路是 :扩大招生 ,提高入学率 ;加大政府投入 ,多方筹措资金 ;多渠道办学 ,鼓励、扶持民办高等教育 ;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政府经费投入是学前一年教育纳人义务教育的重要条件保障。对东、中、西部地区108个班级的生均质量成本(不含基建成本)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在不同质量标准下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所需的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规模;根据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的增长速度,预测在不同质量水平上实施学前一年义务教育的可行时间,并探索了适宜的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发现,如果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占比维持在三年行动计划结束时的水平,至少要到2018年才能实现以“中等质量”将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如果学前教育经费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期间的速度增长,2017年能够实现以“良好质量”把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