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省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对河南省几个项目的女运动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进行了调研.按各个因素分类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全国常模和男运动员的比较,结果显示:女运动员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及全国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各项因子症状比较明显;不同运动项目、入队训练年限、家庭经济收入的在躯体化、抑郁、疑心、焦虑、脱离现实等因子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建议重点针对6年以上的运动员、一些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运动员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采用SCL-9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东省部分水上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领悟社会支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部分水上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在多个因子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运动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一般,领悟家庭支持水平最高;社会支持在多个因子上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女运动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对女运动员入队训练年限、运动项目、家庭经济条件、来源地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哪些相关因素更容易诱发女运动员产生心理问题。结果显示:入队训练年限、运动项目、家庭经济收入是女运动员心理健康存在显性差异的重要相关因素。建议针对入队训练6年以上的女运动员要避免因各种压力而造成的躯体化现象,克服焦虑过高;针对一些集体项目的应注重培养自信心;针对经济条件差的应避免抑郁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17名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测验分析,探讨了运动员的竞赛焦虑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运动员的竞赛焦虑水平的总体水平偏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大学生要好.(2)不同性别以及城乡运动员之问存在显著的竞赛焦虑强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3)运动能力知觉和期望水平是运动员心理健康和竞赛焦虑强度的有效预测因子;(4)大学生运动员的人格特征总体趋于外向而稳定.稳定性维度评判运动员竞赛焦虑强度的有效指标.(5)运动员的心境状态是竞赛焦虑强度的有效显示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特点,对98名运动员大学生及128名非运动员大学生(新闻专业学生),以心理量表为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表现出较多的心理症状;诸多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有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选用《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对河南省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青少年常模相比,7项因子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且心理健康程度与其性别、入队训练年限、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来源地等因素相关,应重点针对男队员、“老”队员、家庭来自农村的队员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依据社会支持“缓冲器理论模型”,选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量表对某省100名在训优秀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7项因子检出率比较高,与全国青少年相比,多项因子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和学历的优秀运动员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等级和来源地的优秀运动员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技能类、健将级、来自城镇的优秀运动员得到或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是优秀运动员应对应激并保持兴奋状态的重要的外部资源,其中家庭支持和主观支持起主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原因,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学生行为、心理偏差的现象急剧增多,备受社会关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众多,其中家庭因素作为基础性和根源性因素,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深刻而持久。对家庭因素进行界定,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体育运动对广东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影响因素和过程机制是运动心理坚韧性研究迫切关注的2个问题。通过构建分层多项Logit模型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影响因素及这些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多维向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性别、年级、专项、训练年限、运动级别、学业成绩和群体环境是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影响因素;2)心理坚韧性多维向度在不同水平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不一致的结果;3)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扮演了保护性与危险性的角色,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坚韧性过程和结果的产生。在此基础上,以心理发展生态系统理论PPCT模型为机制解释策略基准框架,初步构建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坚韧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并提出实践启示,为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心理技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名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30名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ACSI-28问卷对心理技能进行了测试,比较了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差异,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差异,以及不同运动水平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和集中注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与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自信心和成就动机、目标设置和集中注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存在差异,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方面,训练年限不同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也存在差异,也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方面.研究还发现,运动等级越高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各指标上的得分也就越高,在自信心和成就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高校“体教结合”中运动员招生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实施“体教结合”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现状进行研究,找出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Multiple-Object Tracking,MOT)考察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视觉注意追踪任务中的表现,实验主要探讨分心物数量、目标颜色变化和目标运动形式变化对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视觉注意追踪任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大学生,分心物数量对注意追踪的影响显著;运动员的注意追踪成绩存在性别差异;目标颜色变化的效应显著;三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在多目标视觉注意追踪任务中存在明显的反应速度优势,而且要比普通大学生的反应速度快90~200 ms。2)运动员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在相同任务中的注意追踪表现显著好于女运动员。3)运动员在注意追踪任务上的反应时优势和性别差异对运动员选拔和运动训练有重要的启示,并可以作为运动员选拔和运动训练的心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331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的心理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运动员的心理控制源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男女运动员心理控制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心理控制源水平对其心理健康和状态焦虑有明显影响;性别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四个分析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在对心理健康和状态焦虑的影响方面,性别与心理控制源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充分关注运动员的心理控制源水平对提高其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是高校扩招引起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吗?如何看待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研究和解读这些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是高校扩招引起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吗?如何看待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研究和解读这些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