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维护门阀士族政治经济特权和崇高社会地位的门阀制度,形成于魏晋时期,充分发展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崩溃于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2.
两汉以来的门阀制度,到东晋南北朝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门阀士族拥有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特权,他们在皇权不振时,不以维护正统为念,只以家族利益为务。随着刘裕登上帝位,皇权政治得以加强,那些东晋以来依然具有为家不为国思想的士族,显然成为被打击的对象。同样为了巩固皇权,刘宋王室仍需扶持一批一心为国的士族,东海何氏家族即兴起于此期。东海何氏家族自东晋何无忌始,都以忠君为国著称。何氏家族以武功起家,后渐以文学闻名,秉承儒家传统,为性耿介,成为南北朝时期新兴起的士族。  相似文献   

3.
判定南北朝时期某个家族的门第士庶问题,史学界的共识是:政治上至少连续三代人中有两代官职在五品以上;文化方面,家学渊源深厚,诗书继世。以此两个条件衡量,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根据南北朝士庶不婚的社会制度,考察与东莞刘氏通婚的家族,皆为士族门第.可证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奉朝请”、“丹阳尹”和“吴郡太守”等职,只有士族子弟才有资格任其职。刘勰家族中的成员曾任其职,可证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以“家贫”、“寒士”等材料否定不了刘勰的士族身世。《宋书·刘穆之传》:“刘穆之……汉齐悼惠王肥后也”一语的记述是可靠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判定南北朝时期某个家族的门第士庶问题,史学界的共识是:政治上至少连续三代人中有两代官职在五品以上者;文化方面,家学渊源深厚,诗书继世。以此两个条件衡量,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根据南北朝士庶不婚的社会制度,考察与东莞刘氏通婚的家族,皆为士族门第,可证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奉朝请”、“丹阳尹”和“吴郡太守”等职,只有士族子弟才有资格任其职。刘勰家族中的成员曾任其职,可证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以“家贫”、“寒士”等材料否定不了刘勰的士族身世。《宋书·刘穆之传》:“刘穆之……汉齐悼惠王肥后也”一语的记述是可靠的史料。  相似文献   

5.
蹴鞠运动与中国古代士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蹴鞠消亡的原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的一种世袭贵族制度士族制度对其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蹴鞠的衰落是在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整体上说,士族制度的产生与消亡对蹴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蹴鞠发展的初期,士族制度使主要作为贵族运动项目的蹴鞠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却抑制了它的全面发展.到了蹴鞠发展中期,士族制度的没落,促使蹴鞠向民间流传,从而促进了蹴鞠的全面发展.但随着士族制度的消亡,蹴鞠又失去了它能够继续发展的传承载体.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虽是社会动荡的时代,却营造了宗教信仰的丰厚土壤和社会氛围。南朝宋齐梁陈前后相沿,传承中原文化传统,在佛教之外,道教也十分兴盛,南迁的士族大姓大多奉天师道教,天师后裔在龙虎山传天师道法,又有上清、灵宝、茅山诸派并出。南朝上层知识分子的大量参与,对较为粗陋的民间道教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有识之士陆修静、陶弘景改革南朝道教,促进了南方道教的官方化发展。道教的发展催生了国家管理道教制度的产生,梁武帝仿照当时的僧官制度,始设道官"道正"一职,已是较为成熟的官任道官。南北朝时道馆制度建立,作为宫观主首的馆主、坛主等,也是官府设在宫观的基层道官。南朝道官制度开创了国家道教管理的新模式,对后世道官制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从历史上看,士族制度有一个萌芽、形成、充分发展(又称鼎盛)、衰落和走向消亡的漫长过程;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把  相似文献   

8.
士族政治源于西汉,形成于东汉,至东晋发展到高峰,在南北朝时趋于衰落,最后亡于唐末。在这段长达近九百年(公元25年—907年)的历史中,长期垄断了我国政治舞台,对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之深,令人叹为观止。自两汉至隋唐,政治舞台风风雨雨,变化莫测,然士族地主垄断、控制政治之局面,却从未改变。两汉至隋唐的政治斗争,表面以各政治集团的胜负为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时期,北中国被胡族占据,文化发展曾一度停滞.在这一时期内,“衣冠士族”尽渡南朝,一度被奉为中华文化正朔.在相对安定的文化环境中,南朝史学继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南北朝不断发展的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对其史学中的“民族观”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两晋南朝的士族在婚姻上推崇门第,把门第相当作为缔结婚姻的首要条件。士族门第婚姻形成的原因有三个,1)根本原因是士族门阀制度,它使阶级和等级地位相当的婚姻原则具体化为门第相当的婚姻原则;2)矛盾复杂、斗争尖锐的现实环境以及社会上重视门第的风气,促使士族在婚姻上慎择门第,以达到巩固权益和维系门第的目的;3)门第观念和崇尚门第的传统习惯对于士族门第婚姻的长期持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个原因使士族门第婚姻的形成具有必然性,第二个原因使士族门第婚姻的存在具有必要性,第三个原因使士族门第婚姻的长行不断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宗教发展的特点和当时士族宗教信仰的状况,重新论证了此期南北文学产生差异的原因。本文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汉人士族面对极为尖锐的民族矛盾,多持守本土固有的天师道信仰,故其文学带有浓厚质直古朴的道教文化色彩;南朝本不存在北方那种严重的夷夏隔阂,广大士族文人因玄学清谈余习而日渐偏尚佛理,乃至纷纷弃道皈佛,因而其思想文化明显打上了外来佛教文化浮华丽靡的烙印。最后,作者指出,对于南北朝文学中存在的南北文学的差异,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的“合力论”作更全面、深入和科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在南北朝一章中提到士族文化上崇尚清谈。但由于教材对士族持全盘否定态度 ,容易误导学生对清谈产生偏见。本文想就清谈之风的成因及其地位等问题作一探讨 ,还学生以全面而真实的史实 ,肯定清谈应有的历史地位。何谓清谈 ?清谈 ,亦称“玄言”、“玄谈”、“谈玄” ,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始于魏 ,上承东汉末清议 ,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 ,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 ,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 ,摈弃世务 ,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 ,到晋王衍辈 ,清谈之风大盛 ,东…  相似文献   

13.
士族政治的档案书--谱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用“九品官人法”取士,所根据的档案是各州郡的“簿状”。其后,士族形成,集合士族家好、族语编成的《百家好》代替了簿状。谱中的高门出仕优先,任官容易升迁。为了保持士族的“纯洁性”,高门只与高门通婚。这情况维持到南北朝末年。隋、唐士族任官的特权丧失了,仍维持着高门之间通婚,唐朝三修士族谱牒,就起到了这种档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泰山羊氏为汉魏六朝时期的著名士族.近30年来,在山东新泰陆续出土了多方羊氏墓志,为研究其家族及南北朝史均提供了重要史料.今以志石参证史传,对这一课题试作探讨.一、世代簪缨的羊氏家族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宋代的度牒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中国与前代相较,社会变化异常明显,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及其特性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自南北朝以来由封建统治阶级扶植起来的寺院经济也在外部形式和经济内涵上与前代迥然不同,这种不同集中表现在度牒制度的变化上。度牒制度,大概南北朝时业已存在,但出家须领官家度牒有明文记载的却始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度牒制度的本来目的在于限制人民随意出家,以保证封建国家拥有足够的剥削对象。但是到了宋代前期,度牒仅是一纸单纯的身份证明文件,并无限制的用意。到了末代中  相似文献   

16.
上巳修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的民俗和文化活动,士族文人常于上巳节相聚宴饮,在曲水流觞、祓除不祥的同时相继赋诗以助雅兴。这不仅留下了诗歌作品,还随之诞生了一批以“曲水”为题的诗序作品。从西晋至东晋再到南北朝,这些曲水诗序在体制上,由简短发展至冗长;在内容上,由无甚作意的说明发展至寄托玄思,最后归于称颂太平;在艺术手法上,其对偶、典故、声律的运用技巧不断提高,文体也由散体逐渐发展至骈体。曲水诗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诗序体裁不同阶段的演变特征,与诗歌的发展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我们观察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面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学习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高考在本章的命题较为集中 ,涉及的知识点有 :淝水之战 (出过材料题、选择题 )、士族制度、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南北朝一些朝代的地理位置等。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考虑 ,加之高考提前 ,新出台的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作了大面积的删减 ,四个知识点 ,有两个知识点被首次列为阅读内容 ,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本单元内容复习只需关注 :“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内容即可。●知识图解1 .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秦汉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政府制定的赋税制度针对的是并不掌握权力的一方,晋初门阀士族形成后,经过南北朝、隋朝至唐中叶、赋役制度都是针对士家大族制定的,是中央政府与豪族夺劳力和土地的政策。中南后,赋役制度由重税人税户转变为重税产税地,由针对世家大族转变为针对并不掌握独立权力的富民,明清两代,中央集权高度集中,人口流动加速,明推行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丁税最终被废除。  相似文献   

19.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0.
门阀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许多同志都主张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当然,就整个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是一切封建特权的基础;但对门阀士族制度来说,这不免失之笼统.因为,它不能说明以下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土地所有制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有现象,而是各个朝代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就其发展趋势来说,越往后规模越大.可是,为什么其他历史时期没有形成门阀士族制度?第二、南朝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进一步发展,为什么门阀士族制度却开始衰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