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笑春  秦赛一 《新闻界》2023,(10):64-73
通过350例新闻版权诉讼的分析发现:低赔偿额无力实现全面赔偿;“反复侵权”的现象并不鲜见;举证困难使得“酌情”判罚成为普遍现象,并已表现出对“主观故意”的考量。随着《民法典》和2020年《著作权法》对惩罚性赔偿的引入,在新闻版权诉讼中对其恰当适用具有制度基础和现实意义:可望实现全面赔偿;其惩罚属性又与新闻作品的公共属性适配,排除“不当得利”的疑虑;更重要的是,仅作为民事侵权赔偿例外的惩罚性赔偿案例可以形成示范效应遏制潜在侵权、倡导新闻版权意识。这对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版权新秩序的建构具有推动作用,也是尚待细化的惩罚性赔偿在版权领域的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的实施对《著作权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全面更新了侵权损害赔偿规则,意在加强版权保护,提升司法效率。但是,网络图片版权维权乱象可能致使法定赔偿制度发生价值偏离。法定赔偿金下限将激励投机性诉讼牟利,助长“以诉代销”风气。而法定赔偿金上限大幅提升,将加剧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制度供给竞争。本文认为应尽快出台司法解释明晰权利使用费计算方法,将版权登记作为法定赔偿适用条件,并且设置酌定赔偿标准,以指导网络图片侵权案件的审理工作,让法定赔偿制度回归应然角色。  相似文献   

3.
在《著作权法》的新一轮修订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将正式得到确立,这在侵权泛滥的背景下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从具体制度的设计上看,当前的方案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将相关条款修改为:“对于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相关权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侵权行为的动机、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将根据前款计算的赔偿数额提高至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理解和运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增加的关于著作权侵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文章对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损害后果以及罚赔数额等进行了探析,并厘清著作权侵权中惩罚性赔偿、补偿性赔偿和法定补偿的关系,以期在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基础上,推动著作权的有效利用,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对网络出版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在坚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了私权保护与完善治理的价值定位,从网络出版主体制度的开放性、私权保障的充分性、网络侵权规则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惩罚性赔偿规则引入的适时性等方面进行了体系化的规则建构.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为促进网络出版治理的制度化与科学化,应在我国《民法典》及《著作权法》适用过程中强化著作权限制规则、惩罚性赔偿适用规则以及著作权登记规则等法律规范在网络出版治理中的平衡与协调、保护与规制功能的发挥,促进《著作权法》与《民法典》之间的体系协调和司法适用的科学统一.  相似文献   

6.
个人信息控制者违约赔偿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娇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7-24,43
[目的/意义]建立个人信息控制者违约责任尤其是赔偿责任机制,为个人信息资源保护立法及个人信息资源的规范合理收集使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以及规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个人信息资源的权利属性分析为基础,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的合同关系出发,以个人信息控制者违约责任构成、归责原则和责任方式为突破口,界定违约赔偿范围,最终提出违约赔偿标准解决方案。[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个人信息资源具有典型的财产权和人格权双重属性,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关系具有突出的合同属性,个人信息资源财产权具有许可使用费属性;个人信息控制者违约赔偿范围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赔偿标准应分为一般违约的补偿性赔偿和严重违约的惩罚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应当财产化,财产损失补偿性赔偿的标准应为损失的全部;惩罚性赔偿的标准应为补偿性赔偿标准的3-5倍。本文提出的违约赔偿责任范围、赔偿标准等解决方案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民事赔偿以"填平"为原则,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有对此原则的例外产生.在我国现有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中,例外也并不多见,只有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和产品责任以及合同法中的定金罚则等有限的几个领域承认惩罚性的赔偿存在.本文认为,对于网络人格权的侵权,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制度进行特殊保护,从而不但能更好地保护在信息时代民事主体的人格权,更是对互联网秩序的一种维护.  相似文献   

8.
来之不易的重要进展--亲历著作权法修改感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这次对著作权法的修改是一次"大修",法律条文由原来的56条增至60条,多数条款均有变动,其中涉及实际内容的增删改有53处.  相似文献   

9.
吴丹 《出版广角》2016,(1):62-63
版式设计属于书籍设计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著作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版式设计著作权的保护也不断走向规范化。但版式设计著作权由于其特殊性质,在对其保护方面又出现了一系列难题。本文通过案例并结合《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相关法律条文进行细致分析,并对版式设计著作权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借鉴专利法的规定,增加了合理许可费的赔偿方式,建议在未来的适用中借鉴德国经验,不限于著作权人已经签订的许可合同;但不宜采用德国的"假设谈判法"确定合理许可费,有证据证明侵权人的获利大于权利人的损失时,合理许可费倍数的上限可以是侵权人的获利.  相似文献   

11.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图书借阅中的适用具有正当性,但考虑到图书馆和读者的特殊性,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有一定的限制.对读者丢失图书可通过重置成本的方式设计合理的赔偿制度,以达到图书馆和读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目前存在着丢书赔偿制度标准混乱、滥用惩戒性丢书赔偿做法和以格式条款加重读者负担等问题。本文针对图书馆流行的几种丢书赔偿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采用递进式的赔偿标准,完善读者丢失图书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领域权利人“赢了官司赔了钱”的维权悲剧主要由于司法实践中对“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举证和赔偿额确定原则认识模糊、对权利人主张的律师费裁判依据模糊、法定赔偿办法的普遍适用三大原因造成的.破解维权悲剧需要从司法上确立《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在计算文字作品权利人实际损失上的唯一依据地位、侵权赔偿就高原则的权威性和普适性、律师费裁判的符合国家规定唯一考量因素的法定地位,克服“有法不依”顽症,还著作权法应有尊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院“加强保护”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其法律提供的保障息息相关。文章评价美国著作权法中有关图书馆的条款,并与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条款进行比较,建议我国应从平衡读者、图书馆、版权所有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出发修订版权法。  相似文献   

15.
邢建 《大观周刊》2011,(23):20-20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中的一种民事损害赔偿制度,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定,通过法院判处的由侵害人向被侵害人支付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额的一种损害赔偿。本文介绍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杜春梅 《大观周刊》2010,(37):137-138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例外条款,广义上包括该版权条约的所有适用例外,狭义上则指该条约中所明确指出的版权保护的限制或例外条款。本文着重探讨狭义的公约的例外条款,探究其条款内的深层意义,对例外条款进行解释及分析我国著作权法与公约之间版权限制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无过错无赔偿”是知识产权法一项基本归责原则,但现行《著作权司法解释》却要求出版者即使无过错仍须“返还侵权所得利润”,这一规定混淆了基本法理,也与其他立法规定相冲突,建议借《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之机删除该内容并重新作出符合法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启动,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发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全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发现其中的不足有:舍弃了多个公益非营利网络传播适用的权利限制条款;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条款仍由国务院法规制定,没有由《著作权法》统一整合;没有采纳图书馆界提出的为非营利公益图书馆利用网络收集、保存、传播受著作权保护作品设置豁免条款的建议.图书馆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2012年7月,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部分回应了图书馆界提出的设置合理使用兜底条款的建议,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失衡的问题,而且搁置了当代《著作权法》修订无法回避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限制条款的系统整合问题.图书馆界希望《著作权法》的修订落实独立性、平衡性和国际性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著作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9.
创意作为一种思想层面的产物,很难得到版权保护.但创意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在独创性、新颖性、可交易性等方面比较符合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创意在理论上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客体特征,因此著作权法对创意的保护难度较大,相关立法部门应设计著作权法对创意的保护机制,包括程序性条件、兜底条款、保护期限的设计,从而使创意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从法定许可看著作权法修正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晓阳  邹凯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9):41-43,59
分析著作权法修正案中法定许可适用范围的扩大,如增加规定教科书条款和第四十三条之修改,并从3个方面提出网络作品适用法定许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