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9,(12):25-25
我热爱长跑,曾经参加过莱阳国土杯长跑赛,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登泰山比赛等。我坚持长年训练,并且有一定的训练强度。我相信,我的身体也会因为我的锻炼而越来越健康。我呼吁:让热爱长跑的人和我一起来长跑吧!  相似文献   

2.
对男子达到健将、女子达到国际健将的中外马拉松运动员117人次比赛的速度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比赛速度分配呈“匀速跑”特征;运用运动员比赛全程各段落速度百分率的特征,建立各段落成绩量化的模式表,即各段落速度分配表,为运动员比赛实施理想的速度分配,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993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于10月17日顺利结束,我国选手胡刚军和黎叶梅分别以2:10′57″和2:30′6″夺得男、女冠军。此次比赛有四个特点:一、自1981年开始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以来,我国运动员首次夺得男子冠军,了却了北京和全国观众的一项心愿;二、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首次战胜世界马拉松最佳成绩保持者登西莫,证明我国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已具有一定实力;三、此次比赛是投票选举2000年奥运会举办地后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当前,马拉松跑在全世界已经广泛地开展起来。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约有八十多次较大型的马拉松比赛。有些比赛,参加的人数多达万余人。参加者不仅有男子,也有许多妇女。目前的世界最高成绩是2小时8分13秒。我国马拉松运动员1980年在法国“埃松国际马拉松赛”中,取得了团体第四名的成绩。同时,许亮以2小时13分32秒的好成绩获得了个人第五名。从此,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初露锋芒。1981年,在我国举行的第一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开展。近两年来,我市也举行了几次马拉松比赛。每次都有上百人参加,运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有人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并有上百人达到了二级和三级标准。群众性的马拉  相似文献   

5.
周春秀     
《中华武术》2008,(11):M0002-M0002
2008年8月17目,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在众人瞩目下拉开了帷幕,特别是终点冲刺的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后的300米,中国运动员周春秀和肯尼亚运动员恩德雷巴的银牌之争,让人无法相信这是马拉松比赛的最后冲刺:超越,被超越;再超越,再被超越……“鸟巢”内的观众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运动员们的敬意。最终罗马尼亚的托梅斯库以2小时26分44秒的成绩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逐步的进入到国际比赛的行列。早在1976年2月,我国运动员尹增江、韩忠、肖国民参加了“每日别府第二十五届马拉松比赛”。这是新中国马拉松运动员第一次到国外参加比赛。由于训练水平不高,比赛结果只有尹增江进入前50名。 1980年3月,我国运动员许亮、刘总贵、黄泽文三名运动员参加在法国埃松县国际马拉松赛,许亮以2:13′32″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赛事路线的视角出发,对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赛事路线中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运动员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对不同路向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种路段针对性的训练情况;客观因素有路面状况、赛道周边环境、赛事服务者等。建议:运动员赛前要了解影响比赛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志 《中华武术》2013,(1):30-32
新一届北京马拉松赛2012年11月25日举行。男子全程马拉松的角逐,埃塞俄比亚的朱法·罗比以2小时09分59秒夺得男子冠军,实现了非洲运动员在该项目的十连冠。中国运动员则第22次获得女子马拉松冠军。这次比赛的全程马拉松争夺,中国女子、男子成绩最好的运动员,皆来自西北,分别是甘肃的贾  相似文献   

9.
在1999年10月 9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向被人们看好的内蒙古马拉松运动员除王玉山获得国内第7名外,其余5人(男3人、女2人)先后在中途退出比赛,几乎全军覆没。这在内蒙古马拉松辉煌的战史上是没有过的事情,缘何如此? 参加这一届马拉松比赛的内蒙古男运动员有全国最好成绩创造者胡刚军,八运会亚军郝立军和王玉山、李秀田;女运动员有八运会冠军潘金红和第4名获得者田梅。除王玉山、李秀田外,其余4人均为我国马拉松运动的佼佼者。一般地说,一个队某一个运动员偶尔失利在所难免,怎么一下子有这么多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王津津 《新体育》2006,(11):14-15
艾冬梅,25岁,黑龙江省依安县依安镇人,1995年11月进入火车头体工队,跟随王德显教练练习中长跑,曾获得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第三名、1999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第一名、2000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第六名,2003年退役。 郭萍,29岁,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和艾冬梅同一时间进队,1998年获得日本千叶国际比赛亚军,2002年因伤离队。 2006年9月18日,艾冬梅、郭萍和李娟三名队员正式以“侵占个人财产”为名将昔日教练王德显告上法庭,这是继去年弟子孙英杰讨要工资纠纷后,王德显再一次遭遇“工资门”。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成绩与天气条件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马拉松比赛成绩与天气因子如:气温、湿球温度、人类生物气象学指标相关显著。例如前十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r=0.8910。据此,将气象条件分为三类:适宜、一般、不适宜马拉松跑,从而确定了马拉松比赛的最佳天气指标。文中还提出“气象成绩”的概念。“气象成绩”占总成绩的一部分,随着天气条件的变化而波动并在某些运动项目(如马拉松跑)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楠 《新体育》2006,(2):28-28
2005年10月16日,著名选手孙英杰在北京国际马拉松公开赛中夺冠后的48 小时之内,又一举拿下十运会万米银牌。事后证明,这样的成绩是隐藏在兴奋剂之下才取得的。那么,运动员到底能不能凭真正的实力取得这样的成绩?究竟能不能在 48小时内连续参加马拉松和10000米呢? 中长跑运动员体能的极限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副教授,原马来西亚国家队教练王林。王林说“十运会之前的各种比赛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总的来说,这种比赛强度对运动员身体是不利的。”中长跑运动,尤其马拉松非常艰辛。日本学者松井秀治研究,运动员如以2小时20分跑完全程,将消耗2614.3千卡热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9,(11):25-25
我是苏凤山,已经54岁了,可我是一个马拉松“发烧友”已经坚持长跑运动40年,参加了不少马拉松比赛,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值此建国六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身体机能监控在马拉松运动员赛前训练中的作用,帮助运动员在赛前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提高比赛成绩,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韩刚及其3名陪练在备战200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的赛前3个月训练中进行了全程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通过测定血清睾酮(T)、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找出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合理的安排了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使运动员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结果显示:通过身体机能的监控和合理的训练安排,韩刚等几名运动员在2007年北京马拉松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韩刚以2:8:56的成绩获得国际第三名,打破全国纪录,达到奥运会A标,创个人历史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1991年的中国公开赛,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那年我15岁,只参加单打一项,战胜了朝鲜选手崔敬涉,他曾在1990年亚运会男团比赛中拿过我们两分,有一定的实力。一晃11年过去了,这期间的中国公开赛我只缺席了一次,拿过一次男单冠军,是参加这项赛事最多的运动员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赛事路线的视角出发,对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赛事路线中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运动员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对不同路向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种路段针对性的训练情况;客观因素有路面状况、赛道周边环境、赛事服务者等。建议:运动员赛前要了解影响比赛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翔退赛     
《新体育》2008,(9):46-46
“孙指导,我是姚明,看了比赛很遗憾,告诉刘翔:决定一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成果的是曾经取得过什么样的高度和整个职业生涯的结果,让这次比赛过去吧。路还很长,加油……”  相似文献   

18.
木子 《中华武术》2006,(3):29-29
一个身材小巧的葡萄牙女性,她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夺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一个国际比赛的冠军头衔,她就是罗萨.莫塔。多年来,马拉松一直是男子独有的项目之一,从来没有女子参加马拉松的比赛。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女子马拉松运动的勇敢先锋们,包括罗伯塔’吉伯和凯瑟琳·斯维特则尔等,就像不买票溜上车的乘客一样,偷偷地参加了波士顿马拉松赛,虽然她们的成绩和名次都没有得到承认,但她们毕竟开创了女子正式跑马拉松比赛的先河,而且她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并承认女子是完全能够跑马拉松的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9.
在1996年10月20日结束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肯尼亚选手纳尔逊·恩德雷瓦以2小时10分37秒的成绩获得冠军。我国运动员胡刚军在继1993年和1994年获得两次冠军之后,1996年以2小时11分10秒的成绩获得了第二名。成绩虽然还不错,但不能不使我们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举办了16届,我国运动员虽取得过三届冠军、四届亚军和四届第三名,但我国运动员至今仍没有突破2小时10分的大关。多年来,我国的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我国的马拉松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省马拉松运动员在一些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朱树春、播玉波在1984年香港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分别以2小时18分22秒和2小时18分47秒的成绩取得第二、三名.同年,潘玉波在朝鲜"万景台"杯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又以2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