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源,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大众传媒所具有的平等、自主和开放等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几乎超越了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的影响力.面对大众传媒的挑战,高校道德教育应适时变革,以民主、平等为基础重构师生关系,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受教育者在体验社会生活过程中,发展道德判断、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以无所不在的方式覆盖和左右着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教育。作为教育重要内容的文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大众传媒对文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宽了文学教育的内涵和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削减了经典文本的影响力等。这些要求文学教育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并在文学教育中适当增加新媒介文学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吏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已迎来大众传媒时代,信息以音视频、图像等为主实施处理与传输,信息量骤增,且其存在的视觉冲击力将给公众审美与感受构成相应抨击。在此形势下,高职文学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次研究先对大众传媒与文学教育进行了阐述,而后对大众传媒时代高职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际提出了完善大众传媒时代高职文学教育的对策与建议,望以此为高职文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梳理大众传媒、教育和文学经典三者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审视大众传媒在目前高校文学经典教学困境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对策:1.加强文学教师专业培训,重点提高其专业思想观念认识,强化经典意识,培养经典态度;2.结合教育目标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和建设力度,强化文学经典的地位;3.确立文学经典教学的人本性、文学性、当代性三大基本原则,构建文学经典教学模式;4.加强教师科技素质培养,提高其传媒素养,不拘一格地优化整合、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文学经典教学主动介入、融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在生活中对精神文明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大众传媒经历由报纸、广播、影视、互联网四个不同媒介为主导地位的阶段。大众传媒在这一进程中,不断的加深对国民生活的渗透,俨然成为了现代生活不可缺失的部分。伴随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自媒体将原本的纸质传媒格局完全打破,使文学意识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互联网的广泛包容性更是造成了当代文字多种多样。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近代大众传媒,就不会有文学载体的改变,不会有文学传播描述的改变,这将对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大众传媒媒介的发展对文字的影响进行论述,着重于互联网媒介对文学影响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与文学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逐渐打上了后现代社会的烙印。文学与影视的联姻,网络文学的崛起,文学的视觉化策略,已经成为后现代性文学的重要表征。在文学的书写与传播中,大众传媒无疑成为了后现代文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大学形象是社会和校内成员对学校综合实力、各项活动以及成果等的总体评价和认定,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大众媒体的报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在社会的形象、影响力和知名度。利用大众传媒构建高职院校形象,可以实施内容策略、发布策略、公关策略与人员策略,以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改变公众对高职院校的"刻板印象",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在现代化社会中,大众传媒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它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和挑战,阐明了发挥好大众传媒的正面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众传媒对体育及其文化的影响与发展也越来越显著。从大众传媒与体育及其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大众传媒对体育及其文化的影响,研究了大众传媒对体育及其文化的发展。通过利用大众传媒的广泛辐射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体育及其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更好地促进体育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媒体批评是指由大众传媒主导、策划或参与展开的文学批评.它包括大众传媒刊发的文学报道和文学批评文章、大众传媒参与或主导制造的文学事件和文学活动等多个层面的意指.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文化背景切入文学及文学批评的生态现状,剖析媒体批评兴盛的文化语境,并展望媒体批评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强,特别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在手机等"第五媒体"趋于流行之后,大众传媒对于社会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力愈来愈强大。这种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试分析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的影响,并本着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语言本体艺术加工产品的结晶,具备国际影响力,英美文学的社会功用也藉此彰显。英美文学的社会功用和其美学价值相生相立,通过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产生审美教育,同时,英美文学社会功用的发挥受到时代审美标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不少高校纷纷以“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学科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是否提升暂且不论,原有特色却在渐渐弱化。难道走“小而精”路线,就一定成不了一流大学吗?非也。著名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生仅2000余人.产生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但它就不是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日新月异,大众传媒具有认知教育、跨越时空的功能优势,大众传媒在拓展社区教育中具有创新学习理念等多项作用.泉州社区大学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和功能,通过海峡都市报、泉州网、终身学习在线、社区教育手机网、社区教育报等大众传媒,运载社区教育内容及其教育方式建设媒介型社区教育模式.但在借助大众传媒的优势和功能开展社区教育时应注意的是,大众传媒是社区教育的平台,是社区教育信息的传播工具,社区教育要把大众传播与教育传播相结合;发挥大众传媒的“广”和学校教育的“专”的特点,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培增器和导航仪的作用;要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有效拓展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新媒体为主的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明显增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导向功能,既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也有消极的负面导向。限制和消除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导向的负面效应,必须纠正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强化政府的调控手段,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重建新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发展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带来诸多问题。本文探究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及不足,促使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8.
网络已成为大学彰显其影响力的重要场域,对大学网络影响力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广义学术观和学术资源的网络可公开获取性,构建了社会开放取向的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和网络综合影响力4个一级指标及14个二级指标。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985工程"高校学术网络影响力进行了实际评价,结果显示,个别高校的学术网络影响力相对比较突出,大部分高校的学术网络影响力差异不大,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陈胜永 《贵州教育》2009,(24):13-14
在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孩子们是伴着电视和电脑长大的一代。电视、网络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并构成学生文化生活中的极其重要的环境世界。因为从这里得到的信息量不仅大,而且内容新,对追求新奇的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大众传媒作为人们接受文化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它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影响力更大。可以说它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传媒时代,大学文学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文学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该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革新,必须做到专业性与普适性、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整体意识与当代意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